與高木探討:用互聯網監(jiān)督官員腐敗
2004年6月25日,網友高木在新華網發(fā)展論壇的帖子《中央需要一副洞察民情的千里眼!——中央建立民意預警機制迫在眉睫》中提出,中央專設一個上網服務器,在每個“一把手”名下設立舉報板,任何人都可以登記實名后對這個官員管轄范圍內的違規(guī)現象進行舉報。系統能夠及時收集并自動分辨這些舉報信息,并根據預先設立的等級標準向國家各相關部門發(fā)出不同等級的預警信號!由于各級官員無法人為修改這些數據,中央就可以通過百姓之口,一目了然地了解各地主要官員的政績到底如何,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都是哪一些。
政府網站,又叫“電子政務”,是我國政府目前的重要工作形態(tài)。從賦予公民知情權的當地資源和政策法規(guī)介紹,到網上申報(批)、招商引資、便民信息等基本服務和投訴舉報信訪服務,到網上辦公來實現程序公正、公開、透明,再到網友高木提出的民意預警,其內涵層層推進。目前的“電子政務”仍是政府主導,透明度、服務、接受監(jiān)督的意識也遠未到位。網絡輿論的特點是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網民參政意識的提高,受眾主體即網民最終會成為“電子政務”的主角。網民主角的實現時刻,也就是“電子政務”的服務功能和民意預警功能變?yōu)橹鹘堑臅r刻。
目前的“電子政務”毀譽參半,在某政府網站的信箱一欄,清楚標明“統計日期”、“共收到來信數”、“已回復來信數”,一目了然。登陸某城市稅務網,可以同時利用中文和英文進行網上辦公,申請賬號并登陸后,只要通過銀行轉賬,就可交稅??捎行┱?a style="COLOR: black" target="_blank">網絡工程是豆腐渣,某市的政府網站顯示的市長和書記竟然是仍被關押在監(jiān)的前任。
交互性是網絡最重要的特性,這就注定了網絡不是單純的傳聲筒。《深圳,你被誰拋棄?——從“候鳥北飛”看深圳的危機意識》于2002年11月17日發(fā)表于強國論壇。2003年1月19日,時任深圳市市長的于幼軍與網文作者咼中校(我為伊狂)的對話在廣州舉行。2003年5月的一天,胡錦濤總書記在廣州對一位參與防治SARS第一線的醫(yī)生說:“你的建議非常好,我在網上已經看到了。”2003年4月26日,時任總理溫家寶在北京大學考察時說:“我看到同學們在網上寫的一些話,我挺感動。大家對政府的信心越來越強了?!边@說明領導對網絡輿情這個“民情千里眼”的承認和關注。
網絡還有直接、全時、方便、保密、廉價、高效的特點,這就能發(fā)揮網友高木提到的“網絡舉報經濟實惠快捷的優(yōu)勢”和“設立系統性舉報箱,便于信息歸類,利于分清輕重緩急,便于核實信息來源的可靠度”。再好的東西也需要人來管理,輿情統計、分類人員和技術人員應由中央某部門(如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機要人員組成。既要防止泄密,也不要像某些政府網站那樣成為聾子的耳朵。
“提意見或舉報者可使用昵稱發(fā)帖;實名和昵稱的對應關系應納入國家機密保護范疇,一般由網絡系統自動管理?!币恍┖玫臇|西,在實施時就會變味?!半娮诱铡钡墓_性,是保證“不變味”的最重要方面?!半娮诱铡钡南到y性舉報箱恰恰相反,保密性是其軟肋,實施前的試驗和評測尤為重要,如果有無法避免的泄密漏洞,還不如匿名舉報來得現實。
“如果我們國家利用已遍布全國的網絡建立起羊未亡就補牢、未下雨已綢繆的機制,老百姓的災難和痛苦不也就提早化解了嗎?”隨著“天下互聯”時代的到來,高木的建議更顯珍貴。
新華社評論員、主任編輯:劉君
(來源:新華網時間:2004-07-1408∶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