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默冬,吳默冬講師,吳默冬聯(lián)系方式,吳默冬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團隊建設、執(zhí)行力實戰(zhàn)培訓師
42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吳默冬:曾仕強三季人案例中邏輯謬誤淺析
2016-01-20 43306

曾仕強三季人案例中邏輯謬誤淺析

 

 

百度搜索“三季人”一詞,會得到以下結果:

 

三季人

 

1.簡介

    2009年,臺灣大學曾仕強教授在百家講壇《易經(jīng)的奧秘》系列節(jié)目中說“以前我看到那些不講理的人我會生氣,現(xiàn)在我不會了,我心里這樣想,三季人,我就沒事了。任何事情當你要發(fā)脾氣,當你情緒很不穩(wěn)定的時候,三季人,你就心平氣和了。這個世界上三季人太多,越是不懂的人,講話聲音越大,以后你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凡是那個聲音最大的人就是最不懂的人。你懂,你講話聲音那么大干什么,所以后來我們讀莊子的話才讀的懂“夏蟲不可以語冰”,你跟夏天的蟲你講什么冰,那是你糊涂,你跟他講什么冰,那這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嗎?你如果去問孔子,孔子說本來就這樣,你見人不說人話,那不是鬼話連篇嗎?萬一有一天你真的碰到鬼,你不講鬼話,你怎么溝通呢?我們都搞錯了,這個絕對不是投機取巧,這個是隨機應變。

三季人,即指代無知的人,有時用于貶義。

 

2.原文

 

子貢問時

朝,子貢事灑掃,客至,問曰:“夫子乎?”曰:“何勞先生?”曰:“問時也。”子貢見之曰:“知也?!笨驮唬骸澳曛酒鋷滓玻俊毙Υ穑骸八募疽?。”客曰:“三季。”遂討論不止,過午未休。子聞聲而出,子貢問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樂而樂也,笑辭夫子。子貢問時,子曰:“四季也。”子貢異色。子曰:“此時非彼時,客碧服蒼顏,田間蚱爾,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見冬也?子與之論時,三日不絕也?!弊迂曇詾槿?。

 

(以上內(nèi)容摘自網(wǎng)絡資料)

 

曾仕強教授在百家講壇談易經(jīng)話題中為了表明為人應心平氣和,越是遇見不懂的人越要淡定豁達,因為這些不懂而又聲音大的人都是“三季人”。并引用莊子“夏蟲不可以語冰”為佐證。

三季人故事的主旨意思概括而言,說的是一只蚱蜢化作人形去找子貢問年時季節(jié)。子貢強調(diào)一年有四季,而蚱蜢人卻堅持一年只有三季。待找到孔老師求證時,孔老師慧眼識蚱蜢,淡定平和的告訴蚱蜢人一年確實是只有三季,蚱蜢人遂大樂而返。事后孔老師教育子貢,不要去和沒有見識的人爭辯。

這個故事乍看起來確實很有點令人開悟的味道。但若抱著治學嚴謹?shù)膽B(tài)度去鉆研一番,似乎還存在著一定的邏輯謬誤。

孔老先生是這樣和子貢解釋蚱蜢人的:“客碧服蒼顏,田間蚱爾,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見冬也?”意思是說:你看那來客,一身綠衣,蒼黃容顏,分明是田間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何曾見過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維里,根本就沒有‘冬季’這個概念。

問題來了,一輩子只經(jīng)歷過三季的蚱蜢人,如何去判斷一年只有三季呢?

我們得出一年四季循環(huán)往復,那是因為我們先輩及我們自己人生中經(jīng)歷了N次年時的循環(huán)更替而總結出了年與四時的概念。而生于春卻亡于秋的蚱蜢人,在他的思維邏輯與哲學體系中根本就沒有“經(jīng)年”一說,最多得出的結論是我的一生經(jīng)歷了三種不同的時節(jié)。蚱蜢人受天壽所限,根本輪不到一年的季節(jié)更替,他的腦海中也就無法反饋一年三季、四季還是五季六季的概念。同時蚱蜢人因生于春亡于秋,也就注定不可能有父輩祖上的知識傳遞,所以他這一生所能看到的最多是三季,而不是一年。

相比較而言,莊子的“夏蟲不可以語冰”雖然表達的是相同的意思,但卻不存在邏輯問題。

在筆者看來,三季人故事的正確版本大體上應該是這樣的:

(還得加個前提是蚱蜢人在秋季來訪,已經(jīng)濱老垂死了,而不是如論語里表述的那樣還處于壯年期。壯年期的蚱蜢人應該正在經(jīng)歷夏季,更加無法得出一年或是一生三季的結論)

蚱蜢人問子貢:人的一生會經(jīng)歷幾個季節(jié)?

子貢回答:會經(jīng)歷四季

蚱蜢人說:不對,只有三季

孔老師發(fā)現(xiàn)蚱蜢人的真相后,評定說人的一生確實只有三季,安撫了無知的蚱蜢人。

蚱蜢人滿意而歸,孔子告訴子貢,不要和眼光短淺沒有見識的人去辯論他的世界。

 

由此看來,這個三季人故事的邏輯謬誤應該是由孔子傳下來的了。問題是,曾仕強教授作為如此著名的一位國學大家,對這樣的邏輯謬誤應該不會不查吧?還是自己查的很清楚,只是覺得受眾的水平有限,不必要費勁點明呢??

筆者竊以為,作為講師、培訓師、這個師、那個師、***師,既然你在將自己的思想傳遞給你的受眾,就應該對自己所引用、所表述的任何一個案例、故事進行嚴謹?shù)姆治觥H魏蔚乃夭亩紤?jīng)得起推敲,這才是為人師表的治學之道。

其實在中國現(xiàn)在的培訓行業(yè)中,治學不嚴謹?shù)娘L氣大大存在,本文拿曾仕強教授引用故事為例,并不是針對其個人的評論,只因為此中涉及名人先賢,故事經(jīng)典,謬誤明顯。因此筆者覺得這個用作案例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曾老師,晚輩在此向您道歉,這次就算您躺著中槍,為培訓行業(yè)做出一點小小的貢獻吧。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