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2016年9月15日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一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中秋節(jié)有三個神話故事流傳甚廣:《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易經、儒釋道國學講師普明居士以原創(chuàng)視頻從易經、儒釋道哲學角度為大家解讀、賞析三個神話故事的深層含義。
1、《嫦娥奔月》
〓常 娥〓我 常樂我凈
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xù)之。--《淮南子》
2、吳剛伐桂
吳剛:無剛,無欲則剛,有欲就無剛。
桂花:富貴榮華;樹:術。與道反。
幸福其實很簡單,一切的煩惱,只因追求錯誤的東西。
3、玉兔搗藥
玉者,冰清玉潔,不受污染;兔者,能吐萬物,生生不息,兔有三窟、跑得快、能避風險;搗者,有道者不受情欲事物所纏搗;藥者,解毒(貪、嗔、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