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斌子,盛斌子講師,盛斌子聯(lián)系方式,盛斌子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泛家居建材家電銷售運營、管理、管理與領導力專家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盛斌子:中國培訓怪象--培訓師的七宗病
2016-01-20 53720
筆者身邊常有同仁創(chuàng)業(yè)飛黃騰達的,也有營銷不得志轉做培訓師柳暗花明風生水起的。十年來,大小聽過幾十堂課,收獲不小。營銷方面的課聽多了,也發(fā)現(xiàn)營銷培訓的一些不足之處,我想這些不足之處如能修正,勢必于個人與行業(yè)有益。

  筆者今天并不是沒事找茬,畢竟人在江湖都不容易(況且成功的培訓師自然有長處值得我們認認真真的學習)。筆者今天談的,只是給營銷培訓師的一些參考建議,希望對諸位事業(yè)略有幫助,也給準備接受培訓的營銷人提個醒。況且,筆者雖為職業(yè)經(jīng)理人,也時常的兼職為一些企業(yè)做顧問或兼職培訓弄些外快。保不定筆者創(chuàng)業(yè)或做職業(yè)經(jīng)理人失敗,也會不經(jīng)意的走上“培訓"這條路(雖然這條路于我可能性比較?。?,所以,給別人挑毛病,也是給自己提個醒?! ?br />
  概括起來,某些營銷培訓常有如下七大弊端:

  一、 笑話大會或游戲大會

  培訓師講笑話或適當弄些游戲,可以起到活躍現(xiàn)場氣氛的作用。 而且,適當?shù)男υ捙c游戲對于增加學員的記憶與了解,也是好事。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于有故事情節(jié)、有圖象或親自體驗的東西,其感受力與記憶力,會十分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講,本人十分贊成在培訓會上,穿插一些笑話或游戲。

  不過,一些營銷培訓師不去圍繞培訓課程的核心內容深入講解,讓學員真正領會課程的內容。而是舍本逐末,舉輕避重,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笑話與游戲上,且這些笑話或游戲與實際內容并無必然的聯(lián)系。更有甚者,利用會議之機,脫離主題,常發(fā)表一些對當下新聞時事的主觀臆斷。

  因此,學員聽課時,也許笑話不斷,喝彩聲不斷,但培訓會結束,學員記住的只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笑話與游戲,而真正對營銷有幫助的東西,什么也沒學到。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講師沒“料",有些講師膽子大,什么課程都敢講,什么錢都敢收,但一個人的核心能力是有限的,講師真正有料的話,最多只能在1-3門課程上形成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而不是只要企業(yè)敢請,你就敢講。這樣,最終傷害的,還是培訓師自己的個人品牌。

  另外一層原因,是學員的心態(tài)不端正,現(xiàn)在的培訓市場,很多學員是被動培訓,即他們不是去主動學習,不具備如饑似渴的學習心態(tài)。只是例行公事,“被"企業(yè)送去培訓。甚至以休閑的心態(tài)來參與培訓。這種心里,也確實讓一些培訓師為難,因為,營銷的課程,包括他的核心內容不能總是讓人當笑話來聽。因此,意志不堅定的培訓師往往迎合學員,喧賓奪主的講些笑話或做些游戲?! ?br />
  二、 杜撰資歷

  培訓師有沒有杜撰簡歷或資歷,培訓師自己心理明白。適當?shù)亩抛Y歷,也是為了推銷和包裝自己。對于接單(接業(yè)務)有幫助,筆者自然不反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在培訓現(xiàn)場時,老是杜撰或夸大以往的成就或經(jīng)歷,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因為,“出來混,始終要還的"。營銷的圈子比較窄,你說過的每句話,難免不被別人求證。筆者是如何發(fā)現(xiàn)一部分培訓師喜歡在培訓現(xiàn)場夸大其詞的呢?一是有些培訓師就是本人曾經(jīng)的同事,我對他們的底細一清二楚。二是經(jīng)常與不同的培訓師打交道相互印證,自相矛盾之處甚多。三是培訓師自己頭腦發(fā)熱,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因為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培訓的學員里,很多是藏龍臥虎之輩。他們對培訓所說的每句話,都有自己的“掂量"。比如,有的培訓師說自己每年讀幾百本書(我不知道為什么,很多培訓師都喜歡說這個謊),但仔細推敲,發(fā)現(xiàn)這個數(shù)據(jù)完全是自欺欺人,筆者自己,也算好讀之人,但平均閱讀量也不過20本/年左右(如果是經(jīng)典,比如《史記》至少一年才能讀完),就算培訓講每年只讀100本,也是本人的4、5倍以上。有些培訓師老是喜歡舉這個相同的例子。也許是受了成功學“PIANZI"陳A之的影響吧?(是否是騙子,仁者見仁,筆者只是舉例而己,筆者早年聽過陳的幾張碟,其吹噓自己每年讀四五百本書也曾讓筆者熱血沸騰,但冷靜思考,便知此話水分太大,幾近無恥的地步)。

  筆者一位轉行的培訓師朋友曾說過,在營銷培訓上,“是外行給內行培訓"。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真正有長期實戰(zhàn)經(jīng)驗并做過企業(yè)高層經(jīng)理人的培訓師是很少的。我們所遇見的培訓師很多在企業(yè)原本是內訓師,根本沒做過一天銷售?;蛘咪N售郁不得志爬不到企業(yè)中高層而轉行做培訓。但既然從事培訓行業(yè),企業(yè)對培訓師的背景要求又很高,所以培訓師不得以而為之去杜撰資歷也是情有可原。不過,以杜撰背景來彰顯實力的做法,路畢竟走不遠。最終,行業(yè)能否吃得開,還是看你的“料"有多少?! ?br />
  三、 杜撰“理論"

  “臺球理論", “切割"理論, “占位"理論, “斜坡理論"……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筆者當然不反對獨創(chuàng)理論。何況行走江湖,必然有自己的獨門武器。筆者反對的是,有理論沒實戰(zhàn),或經(jīng)典理論自己換個新詞包裝出來。我讀過很多專家獨創(chuàng)的所謂新理論,比如“QIE割",“ZHAN位"全是老調重談。仔細推敲,或狗屁不通,或難以自圓其說?;蛏嵊蔡??;驙繌姼綍?br />
  據(jù)說有位“徹割學"大師獨創(chuàng)理念后,著實的火了一把,但最近幾年好象銷聲匿跡起來。未經(jīng)完全證實的消息是,此君沒做過幾天銷售,而是原某機關的閑職人員。無奈虛火太盛,雖火了一把,但作為“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把戲被人看破也是遲早的事?! ?br />
  四、 長年脫離市場

  營銷培訓師可否長期脫離市場,專職做營銷培訓?有人說可以。但筆者對此持適當?shù)谋A粢庖?。筆者以為,最佳狀態(tài)是有長期的銷售實戰(zhàn)經(jīng)驗,兼職做些培訓,可以使銷售的“現(xiàn)場感"更強。長期處于“臨戰(zhàn)"狀態(tài),在做培訓時可以提供鮮活的案例,與營銷人心靈也會息息相通并迅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因為,你所談的問題或案例,就是昨天或前天銷售人員所面對的問題。

  因此,筆者并不主張營銷層面的培訓師長期脫離市場專職做培訓,一般的專職培訓,兩年以上對市場的敏銳度就打折了。筆者之所以不想做專職培訓,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正在于此(且筆者天資較差,務實于我更重要)。因此,一些培訓師之所以培訓的路越走越窄,除了確實沒有銷售經(jīng)驗之外,長期脫離市場也是其主要原因。其所講的內容,也只能天馬行空泛泛而談,始終不能落地。正如海面飄浮的冰山,呈現(xiàn)給學員的始終是冰山的一角,至于起絕對作用的部分——冰山隱于海平面以下的部分,根本沒有觸及。

  實際的銷售工作很累,營銷人沒有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長勝將軍,如果一個人不喜歡營銷,選擇做銷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做培訓師撈錢快、壓力小又能對具體的銷售可以不負責任,何樂而不為?所以,營銷人趕集一樣蜂擁而至去做培訓師不失好的選擇之一。正因如此,才使得這個行業(yè)良莠不齊、魚龍混雜?! ?br />
  五、 只有“面"的陳述,沒有“點"的解決

  所謂面的陳述,是指理論太多,務虛的成分太多。于培訓對象所處的環(huán)境無切身的體會。由于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欠缺,由于培訓前缺乏切身的市場調查,所談的問題與所培訓的課程只能浮于表面。一套課程在任何企業(yè)都是相同的內容相同的案例。長年累月,反復重復相同的話。所講案例不是書上得來,就是道聽途說。根本不是自己實踐所得。

  因此,筆者的建議是,如果接到企業(yè)的定單,最好能做1-3天的深度訪談或市場走訪,將企業(yè)所面臨的問題(自己能解答的),融入自己的培訓課程,只有這樣,培訓效果才會更趨完善。

  當然,筆者這里主要是針對營銷培訓師,至于講心態(tài)、講激勵方面的培訓師不在筆者討論的范圍。但是,如能對培訓企業(yè)的環(huán)境能更深入的了解,其他類的培訓課程也許會更加精彩?! ?br />
  六、 時效性不強

  一套課程長年累月的講、千篇一律的講。變化的是時代,不變的是課程。時代飛速發(fā)展,要求銷售人員隨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尋找更好的策略與戰(zhàn)術達成銷售業(yè)績。而一些培訓師無法更新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所講內容越來越陳舊,內容越趨膚淺,講到最后自己都缺乏底氣。于是,最后不得不在行業(yè)慢慢的蒸發(fā)掉。

  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沒有讓自己處于臨戰(zhàn)狀態(tài)(處于市場銷售的一線)  

  七、 饑不擇食,來者不拒

  什么課程都敢講,什么單都敢接。一些培訓師過早取得了“成功",結果迅速釋放或透支自己的能量,而求成之心太切,忘記了自我提升與積累,必然傷及自己的個人品牌。古語云:少年得志大不幸。此句話自有其道理。人過早的成功,容易得意忘形,對危機缺乏預料,而且會過早的形成自己膚淺的價值觀。對持續(xù)而來的挫折、失意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所謂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是認清自己的強項,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聚焦自己的能量。有所不為,是拒絕能力以外的,超出自己所能承受范圍的誘惑。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也是一種智慧。

  目前中國的行業(yè)營銷差異化比較明顯,不同的行業(yè),比如家居行業(yè)、家電行業(yè)、建材行業(yè)、快銷品行業(yè)等,其銷售、渠道、推廣等營銷的策略與方法差異性比較大,一個快銷品出來的培訓師很難適應建材行業(yè)的培訓,同樣,家電行業(yè)的培訓師去培訓快銷品企業(yè)也未必能勝任。所以,我遇見的聰明的培訓師往往有自知之明,但一些培訓師則不然,只要給錢,什么行業(yè)企業(yè)都敢去講。膽量固然令人佩服,其愚也令人佩服。

  筆者以為,培訓圈子也許很小,你講得好影響力自然而然的會越來越大,如果講得不好,負面影響也會越來越大。能夠聚集于自己的核心課程并打造自己的品牌優(yōu)勢,不失為一種好的生存策略。

  最后,筆者的結論是:培訓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其實也是洗牌的大好機會。筆者相信一句話: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大浪淘沙見真金。對于真正有實力的營銷培訓師而言,必然有自己立錐之地,從長遠看,也會有自己的品牌優(yōu)勢。筆者此文無意針對任何培訓師個人,只對行業(yè)現(xiàn)象發(fā)表個人觀察所得,對與不對,愿求培訓業(yè)同仁賜教。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