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子,三明子講師,三明子聯(lián)系方式,三明子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高級辟谷導師培訓導師,道家辟谷養(yǎng)生減肥,降三高,排毒,亞健康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三明子:健康養(yǎng)生應看《文始丹法》轉載(十五)
2016-01-20 37061

3、先天一炁與現(xiàn)代物理

現(xiàn)代最尖端的物理學中有兩門理念,即量子論與相對論,依此兩個理論發(fā)展出來的各種尖端技術,許多已廣泛應用。尤其是量子論更與先天一炁之實理不謀而合,如量子論認為,在基本粒子這個微觀世界,粒子處于各種各樣的狀態(tài)變化之中,在被觀測與注視之前,粒子處于何種狀態(tài),是完全不能確定的,也就是說,在未測量以前的微觀基本粒子世界中,一個粒子乃是處在混沌狀態(tài),即是所有可能狀態(tài)之總和、之疊加,所謂遠近、內外、動靜、上下等所有狀態(tài)乃是完全疊加混在一起的。你即是我,我即是你,生即是死,死即是生。這個結論是在量子論中最著名最主要的薛定諤波函數(shù)公式中精確推算出來的。由上之結論,還推出了一著名的物理學思想實驗(凡研究現(xiàn)代物理學者都非常熟習此個實驗),此實驗為:將一只虛構的貓放進一只密封的箱子內,這只貓面對著一支槍,而槍與一臺計數(shù)器相連,而計數(shù)器與一塊鈾相連。而在基本粒子微觀世界,鈾原子是不穩(wěn)定的,它將發(fā)出某種能量射線,同時將會被計數(shù)器捕捉到,捕捉到的同時,計數(shù)器將會扣動板機,射出子彈,將會把貓殺死。為了確定貓到底是死是活,必須打開箱子,但是開箱前,貓所處的狀態(tài)是什么樣呢?由于這個貓與微觀世界是相通的,所以根據(jù)量子論,此貓是一直處于一種既全死既全活,死活同在的狀態(tài),為貓所處各種狀態(tài)的總和及疊加。但是我們只要打開箱子一看,最后必定落于一種結果,或者是死,或者是生,此必只落于一種結果,或者是死,或者是生,此必只落于一種結果的現(xiàn)象,量子論稱為波函數(shù)坍縮(丹經所謂一瞬即化為后天也。)以習慣常識而論,此是荒謬的,此個實驗開初只是一種思想實驗,連發(fā)現(xiàn)此波函數(shù)定理的物理學家自己亦不相信,但是在九十年代,與此思想實驗類似的真實的實驗被發(fā)明,驗證了此個思想實驗是完正確的,貓確實是處于一種既死既活的奇怪狀態(tài)。上面所謂微觀世界,即我仙家所謂先天也(嚴格說來,以丹道理念而言,此個微觀世界還不能算是純粹的先天。)正體現(xiàn)出先天一炁之本性。所謂波函數(shù)坍縮,即先天已落于后天也,此時產生你我、內外、動靜、上下等狀態(tài),正體現(xiàn)出了后天之因果也。故我仙家講神氣合一,講混沌,講不可思議,講掃除后天聞見,最后講忘我,即是使我神氣合于先天一炁,按量子理論,即是回歸到所有狀態(tài)的疊加狀態(tài),即元初也。以人身而論,仙家稱此為元神元氣元精,丹經又稱此為生身受氣初也。丹經中常云用元神,而不用識神,丹道修煉講不動心,講覺而不著,老子云“不以察求”即形成波涵數(shù)坍縮,就象上面那個實驗,只要一打開箱子,就必定只坍縮成一種后天結果。

又如在物理學中,發(fā)現(xiàn)有一個基本粒子的測量觀察性質,乃測不準原理,即在微觀世界,不能同時精確測量到一個粒子的兩種以上之狀態(tài)數(shù)據(jù),比如要精確測量粒子的速度,則其所處位置變得模糊不清,速度觀測得越精確,則位置越模糊,而越來越不可能觀測到,以至于粒子成為一種彌散的無內無外的波。反過來,若要精確測量其位置,則速度變得越來越模糊,越來越不可測。就比如一個宏觀物體之藍球在空中運動,我們如果只觀測藍球的運動,則藍球是否真處在空中則變得完全不可確定,甚至空中是否有藍球亦成疑問。反過來我們只觀測這個藍球在空中所處之位置,如離地幾米,偏左幾米等,則藍球是否在運動,我們完全不能確定,以至得出藍球本來就沒有運動的結論。這個測不準原理乃高能物理基本粒子物理學中發(fā)現(xiàn)的物質的最基本性質,幾乎完全與我們之習慣常識及經驗相矛盾,乃是荒謬的,但又確確實實是真實存在的,是不能用現(xiàn)代理論與哲學解釋得清楚的。如果用先天一炁之實理來解釋,則極容易也。因先天一炁本有兩面,即先天與后天也,基本粒子為先天之物,人之觀測則為后天,而先天狀態(tài)乃是一種渾一的疊加態(tài),未觀測前,粒子純?yōu)橄忍鞈B(tài),一有觀測則落于后天,一落后天,則必定坍縮成一種結果,而基本粒子本為一先天之物,而在先天,位置即等于速度,速度即是位置,各種狀態(tài)都是渾一的,如果只想完全精確觀測一種狀態(tài),則其必定只化為一種狀態(tài)與性質,其它狀態(tài)則完全隱藏,此乃所有物性可以互化之奧義,故在先天,心即物,物即心,時間即空間,空間即時間,位置即速度,速度即位置也。若是在后天宏觀狀態(tài),其各種狀態(tài)與性質就已基本分離開來了,所以測量精確一種狀態(tài),也同時可精確觀測到另一與之相關的性質和狀態(tài),非真是我們能同時精確測量到多個不同的狀態(tài)與性質也,因落后天,物質本已自分離自測量了也。故之所以能夠同時確定多個不同的性質和狀態(tài),皆因其先天一炁在后天本是只存在多個,而非一個也。之所以不能同時確定多個不同的狀態(tài)和性質,皆因其先天一炁在先天本是只存在一個,而非多個也。

用于丹道法訣之實修,則是渾照為一,后歸入不以察求而萬緣放下,自然可返還至先天。丹經又有言,守竅不可死守,死守則陰滯,或成滯塊,或成腫塊,死守者,即上所謂太過精確之觀測也,則執(zhí)于一性一物,執(zhí)則滯,而不見全體,而我人本已落后天,非是以先天為主,一執(zhí)則必生陰滯,此乃先天一炁必然之理,故需一體同觀而渾照歸一,而至于渾忘,其此理也。丹經所謂太極涵三,三家相見,最后要天人渾化,更是此理之無上妙用也。故要解決上面有關的物理學的測量問題,則必要用到丹道的修煉理論,即上面所謂的一體同觀之法也,即用不同的多過測量器具和人,在同一時刻測量粒子的不同狀態(tài),且要每個器具和人的測量方法皆不一樣,最后所有的觀測歸結為一,且要明白心物一元之理,西方現(xiàn)代物理學方真正有可能揭開微觀世界及宏觀世界的真實面貌。否則,終只能認識半個死的宇宙也。物理學中,另有一個理論,即波粒二象性,即現(xiàn)代物理發(fā)現(xiàn)物質同時具有兩種不相容的性質,即波動性與粒子性,波性的最大特性是能拐彎,只要有一點縫隙,即可波及全體,沒有什么份數(shù),有一種無內無外無體積無上下的先天性質。而粒子性則相反,不能拐彎,容易被障礙阻擋住,乃是直來直去,有嚴格的內外大小上下體積之分,乃是一份一份的,比如聲音與電磁波,并無體積大小內外上下之分,而總是以全體散波。再看光與子彈,它的傳播容易被阻擋,直來直去,它要通過不連續(xù)的許多份數(shù),方能遍布一個特定的整體空間。在后天宏觀狀態(tài),兩種性質是很難相容的,不能同時在一個物體上觀察到,但是在先天微觀狀態(tài),則兩種狀態(tài)都可以觀察到,就是說,物質同時是粒子性的,有內有外,有大小,有上下,是一份份的。同時又是波動性的,無內外,無體積大小,無上下,此不正體現(xiàn)了先天一炁之本性嗎!

在現(xiàn)代物理學中,另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即相對論,而相對論是建立在光速為絕對速度的基礎上的,相對論認為光傳播的速度乃是物質和波所能達到的最高速度,但是在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中,發(fā)現(xiàn)有一種超距作用,其作用之傳播速度遠遠大于光速,物理學家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兩個基本粒子在起相互作用后,兩者不管分開多遠,只要在某個時刻對其中一個粒子測量,另一個在極遠處的粒子,在同一時刻亦有相應的反應。所謂知道甲,即同時知道乙,在某一時刻給甲一個刺激和信息,在同一時刻,乙即收到相應的刺激和信息,即使二者各處宇宙之一邊。這種情況是大大違反相對論的,因此種信息和作用的傳播是超越空間與距離的,故在量子物理學中叫超距作用,或叫隧道效用。此種違反后天常識的現(xiàn)象,常識思維認為是非?;闹嚨模遣荒鼙滑F(xiàn)代理論完全解釋得清楚的。若以先天一炁之實理來解釋,則極容易,因以先天一炁而論,本無遠近,遠即近,近即遠,甲即乙,乙即甲,兩個粒子本是一個粒子,一個粒子又本是兩個粒子,推而論之,整個宇宙只是一個基本粒子,又本是無數(shù)個粒子也。所以,測量一個粒子,不管離開有多遠,另一個粒子必有反應,因二者本是一個粒子也。此乃所有物質之極平常的本性,不足為奇。所以道經中有言:觀天地如在掌中,又言: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又言:從一物中能見天地之全體,等等類似言論及其原理的論述,在萬卷道經中隨處可見。

從上等等可知,所謂現(xiàn)今最尖端的學術,西方物理學之核心至理及其發(fā)現(xiàn),我仙家道門在萬年以前就已完全明知,并且已經非常完善的用于對生命本身的進化與改造上,而西方的所謂量子理論及相對論只是在二十世紀才發(fā)現(xiàn),且非常之粗淺,以我們道家的角度看來,還是非常幼稚、非常不完善的。所以,在先天狀態(tài),任何情況都是同時真實存在的,丹道言“處處先于天”,能在混沌中立定腳根,則我命由我不由天也,此乃千真萬確之事實,至于所謂長生不死,長生不老,成仙作佛則更是千真萬真之事實。只要人之神氣能常在先天狀態(tài),常以先天為根本,后天為末流,常動常返,常應常靜,則何事不可能。所謂六大神通,生死自主,預知未來,化身億萬,他心我知,觀天地如在掌中,瞬息同時分身數(shù)處,目視萬里,隔墻見物,透金石而無礙,心靈感應,等等奇功異能,其實是本來性分中就有的,為所有物質的本性也,乃平常之極。先天越純,越接近于先天一炁之本性,等等神奇功能越多。

以先天一炁而論,本無來去,過去,現(xiàn)在、未來本是一體,無有分別,未來即是現(xiàn)在,人有過去之記憶,則更有未來之記憶,所謂預知未來者,乃是回憶未來也。

以先天一炁而論,物質同時具備波性與粒性,則無有內外大小之分,故能隔墻見物,故能透金石而無礙。故按照物質的波動性,則能散而成氣。按照物質之粒子性而言,則能聚而成形。《悟真篇》所謂聚散氤氳成變化也。因先天一炁本無內外遠近,物質本有超距作用之本性,故能不用時間而至萬里之地,因遠即近,近即遠也,丹經所謂天堂就在目前也。因先天一炁本無你、我、物之分別,故你即我,我即你,天地之內本只是一個人,本只是一個心,人人即我,我即人人,所以他心我知,能心靈感應。能確知我心,即知他心矣,因他本即我也。

以先天一炁本性而論,大即小,小即大,故能大包天地,細入微芒。微芒不為小,天地不為大。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人不為渺小,宇宙不為偉大。

以先天一炁之本性而論,物理學中的所謂質量、能量、速度、電荷、時空等等只不過是先天一炁之不同玄影也。故在物理實驗中發(fā)現(xiàn),速度能轉化質量和能量,能量能轉化為質量,能量能轉化時空,速度亦能改變時空,等等。上面所講皆為最最真實之事實,而非玄虛之理也,乃極簡易極樸素之實理也。以上等等先天狀態(tài),若用后天識神來想象,是不可能有直觀圖象的,更不可能摸想得出的。故丹經有云“痛掃聞見”,“心死方能神活”“不可思議”等語。參之參之!秘之秘之!從古至今,從未有如此將大道之理徹底的掀翻而詳論者。此先天一炁之實理乃吾二十年窮理與實修功夫所得,現(xiàn)一朝大泄,實望諸君能珍而重之,反復靜而體之。

4、先天一炁與精氣神形

以先天一炁而論,心、物二者本是渾然一體而同在的,精神本是物質,物質本是精神,并無什么第一性與第二性之分。在先天,精氣亦含有神氣,只不過神氣二者之性被大部分固化和凝結起來了,而只體現(xiàn)出精物之性也。同理,在后天,神中亦含有精氣,只不過精氣二者之用被大部分固化凝結起來了,氣亦如此也。

先天真氣者,乃氣中本有之神被激活了也,即使是空氣,只要其神活了過來,亦是先天真氣,故先天真物者,乃物中本有之神被激活了也,生命與人,即此先天真物也。故仙圣有云:余將先活神,至哉!斯言也。氣物中神活、靈活、心活,方謂先天,否則為無生命之后天死物也。心神中精生、物生、形生,方叫先天,否則為后天幻識也。萬物之中,唯人之受炁最全,所以人為萬物之靈,修道最易,人乃萬物之先天也,不知幾千萬億年方成一個人身,生而為人身,而不修道煉丹,則可惜了一個金玉之人身,就若坐擁萬金不知用而餓死,與木石禽獸何異哉?

上二段之文,開萬古不泄之仙機,乃萬有之真理,寶之寶之,悟之,行之,心身渾一而會之,諸君不要輕看了。所以我們道家在上萬年以前就已驗證和發(fā)現(xiàn)了,萬物含靈,靈含萬物,即使木石也有靈性。而一直到二十世紀,此個理論才被現(xiàn)代西方物理學所驗證和發(fā)現(xiàn),即是在基本粒子的微觀先天狀態(tài),每一個粒子都有自己的選擇性――初級的自由意志,此即靈性阤。又如現(xiàn)代最熱門的量子化學中有一門混沌理論,發(fā)現(xiàn)在混沌中的大量粒子有“自組織”性,此可以“自組織”者亦即靈性也?;瘜W變化,原子蛻變,大至銀河星系之旋運,甚而極宏大至宇宙本身之膨脹,宇宙何嘗是死的,又何嘗是活的,等等,皆不出乎此理也。若進一步落于后天,則三化為九,九化為八十一,如此層層擴大,一瞬之間,則三體重生而萬物成也。比如精氣又化為血肉與后天氣,神進一步又化為意、識、思等各種念慮之波動,如是形與質成也,精氣散則化而為形,神亦散而為識。

以最初之三體而言,氣者,先天一炁化為虛空而擴散謂之氣。精者,先天一炁化為虛空而凝聚為點謂之精。神者,使虛空擴散為誰?使虛空凝聚為誰?此誰即神也。(亦即現(xiàn)代理論中發(fā)現(xiàn)的單個粒子的自選擇性,與大量粒子分子的自組織性),故道經云“妙萬物者為神”。先天一炁凝而存伏之謂為神,化而運行之謂為氣,凝而靜一之謂為精。精氣神本不分離也。在先天,氣中有神,是為神氣。精中有神,是為精神。神含精氣,是為元性,故元性者即金丹也。究而論之,皆先天一炁也。在實際修煉中,要真正會得此理此景,方為丹修入門。

以先天一炁而論,先天與后天二者同在一身內外,二者并行合運。先天之道與后天之道皆現(xiàn)現(xiàn)成成,在我心身之內,故人人皆含道心道性,所以人人皆可修仙成道也。以先天為根為本則為仙為圣,以后天為本為根則為人為物,此仙凡之別也。以先天為根為本,則后天時歸先天,即所謂時時還返之道也,所以丹經云:元始天尊日日采藥,愈采而愈無窮,而永無生老病死也。以先天一炁之總體而論,先天后天本無所別,先天后天二個同時存在,不可能滅掉一個,因滅掉一個,即是滅掉二個,即是滅掉萬個。所以言丹道所講的純陽,乃是不使陽散陰泛也,乃是指以先天為根為本也,即時時返還,時時歸真,我精氣神三者總是立足先天之根本,而不執(zhí)著于后天,非是滅掉后天也。故言無念者,非真如木石而滅念也。實際上,以先天一炁而論,木石亦有神念,只不過在后天被固化了而已(故仙家道法中有意念隔空搬運物體,此皆因我處在某種先天狀態(tài),則我之神通萬物之神,萬物之神即我之神,指揮萬物就象指揮自己的手一樣也,所以有種種變化物質之功能。)故忘情者,非真無情也,乃是合一而歸情之元也。真無情則無道,則非先天一炁之本性也。滅情,即道滅矣。故忘思者,非真無思也,乃是合一而歸思之元也。滅思即滅道也。故忘氣者,非真無氣也,乃是合一而歸氣之元也。滅氣則滅道也。故忘形者,非真無形也,乃是合一而歸之元也。滅形則滅道也。故忘神者,非真無神也,乃是合一而歸神之元也。滅神則滅道也。仙道重生,而非滅生,但又不執(zhí)于生,乃是以先天為根本的返還之道也。

 

上文種種實理和秘義,古今仙圣從未如此完全道破者,望諸君重之,寶之,精而行之,一生受用無窮。

以上《文始丹法》原文轉載 謝懷宇 謝懷召 著作 從網絡上轉載。

三明養(yǎng)生文化網(心能量養(yǎng)生網)管理員山晴居士提供給健康養(yǎng)生愛好學習!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