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自人民網(wǎng)
也許本報道會攪擾九泉之下的這位老人,因為他始終不愿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姓名,不愿接受被幫助孩子的感恩;也許報道能給老人一些安慰,因為他傾盡全部積蓄1500萬元設(shè)立的助學基金,已經(jīng)滾雪球般成長,惠及越來越多的困難學子。有人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比喻教師,而對他來說,“蠟炬成灰光愈燦”似乎更為貼切,因為他捐了積蓄捐遺體,本想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消失得無影無蹤,但他離世愈久,發(fā)出的光反而愈加炫目,以至于在去世4年后,成了熱點新聞人物。
他叫趙家和,是清華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退休教授、著名金融學家和金融學教育家。他還有一個身份——員,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仁愛的光輝、人性的光芒。
“千萬不要讓學生知道我的信息,不要讓他們有思想負擔!”
讓我們把時光退回到2012年2月的一天,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在蘭州正式成立,決定首期選取十余所高中的寒門學子,每年資助學生總數(shù)超過1000人,一個孩子一年2000元,資助總額超過200萬元。
基金會成立這天,理事長陳章武如釋重負,終于完成了出資人的委托。那還是2011年,原為清華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的陳章武即將退休。一天早晨,趙老師拖著病體找到他,攥著陳章武的手,希望他能夠接下這個愛心接力棒,用自己的幾乎全部積蓄籌建助學基金會……
基金會第一屆理事會正在進行中,大家正說著趙老師?!岸b忊彙标愓挛涞氖謾C響了,是病床上的趙老師從北京打來的。放下電話,陳章武的眼睛濕潤了,他告訴大家:“趙老師在電話里做了兩點交代,第一點,在新聞稿中不出現(xiàn)他的名字;第二點,從蘭州回來,不給他帶任何禮物。”
正如趙家和(見上圖,資料照片)所料,擬定的新聞稿中真有他的名字。這一下,陳章武為難了,和大家斟酌了半天,把基金會的出資人改成了“一位身患癌癥躺在病床上的清華大學退休老教授”,在《甘肅日報》等媒體發(fā)布。
沒成想,回到北京,陳章武還是挨了一頓“批”,“你干嘛還寫躺在病床上的教授?一寫病床,大家容易猜到我?!?
不透露自己的姓名,不干涉受資助學生的生活,是趙家和最初給自己定下的原則。他一再囑咐身邊人,“千萬不要讓學生知道我的信息,不要讓他們有思想負擔,覺得這是別人對他的幫助。你要跟他們講清楚,這只是對他們努力學習的激勵。”至于家人,趙家和強調(diào),今后不在基金會擔任任何名譽或?qū)嵸|(zhì)性的職務(wù)。
“這筆助學金幫了我的大忙!”在西藏拉薩市,“興華基金”的受助者、甘肅女孩張亞麗趴在宿舍的床上,給陳章武爺爺寫信,因為她不知道資助者是誰?!拔覅⒓恿诉@次西藏的專招,將去拉薩的鄉(xiāng)鎮(zhèn)基層工作……”她的臉上露出微笑。
在甘肅省大山深處,孫浩改變了自己的夢想?!拔以瓉砜释叱龃笊?,再也不回來。但這個想法在受到您的資助后改變了。”孫浩心中的話向不知姓名的“清華退休教授”訴說著:“僅僅我一個走出大山有什么用?鄉(xiāng)里還有那么多孩子。我要留在大山里,建設(shè)家鄉(xiāng)?!?
“趙老師教會了我們做人不圖名、不圖利,很遺憾沒有見過他。”來自甘肅省平?jīng)鍪徐`臺縣星火鄉(xiāng)的郭鵬如是說,如今的他已經(jīng)是清華大學的大二學生了,他也是在考入清華后才知道資助人是趙家和?!拔視懹涄w老師這種無私的愛,將來有能力了也像趙老師一樣,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如今,基金會成立4年了,累計有2204名寒門學子受助,1243人完成高中學業(yè),其中80%以上考入大學。
“這位好心人是誰?”在趙老師去世前,很多人在不停地追問,可怎么打聽,得到的答案都是“一位清華退休教授”。
“要花,就花在‘最要勁’的地方”
趙家和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帶著由衷的敬意和些許的好奇,教師節(jié)前一天,記者登門拜訪了趙老師的夫人吳嘉真,她滿頭銀發(fā)、說話有點顫抖,但舉手投足十分優(yōu)雅。
環(huán)顧這套不大的房子,簡單而樸素。墻上,一左一右,掛著老兩口和孩子們的合影,是如今很少見到的那種木頭玻璃相框。
“這是結(jié)婚40周年,去中國照相館照的?!眳羌握娴乃季w穿越歲月,溫柔地說,“這邊一張,是金婚?!闭掌?,趙家和整齊的白發(fā)略顯稀疏,高高的額頭微微上傾,睿智的眼里盛滿笑意。誰料想,就在金婚紀念2個多月后的7月22日,趙家和溘然離世,享年78歲。
這是吳嘉真一生中的最痛。“前一天還挺好的,我給他買的蝦,兒子給他送飯回來挺高興,說吃得挺好的,我也高興得不得了。結(jié)果第二天就不行了……”這位80歲的老人捂著臉,淚水從指縫間流了下來。
1998年,趙家和退休了,應(yīng)邀前往美國,擔任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客座教授,可是,安逸的生活不到3年,他就不顧美方大學的一再挽留,執(zhí)意回國。
“在美國好好的,為什么突然回來?”好友劉尚儉非常吃驚。趙家和卻說:“信美然非吾土,田園將蕪胡不歸?我這是‘君子自安,雖居陋室,自諳芬芳’。”
趙家和為什么回國?他的學生劉迅最清楚。得知記者采訪趙老師的事跡,他連夜從深圳趕到北京。在清華經(jīng)管學院二樓的一間會議室里,劉迅來不及喝水,就講起了趙家和的故事。他說:“有一天,趙老師專門找到我,交給我一張銀行卡,眼中充滿了信任?!薄斑@是我一點積蓄,你拿去練手吧?!备性層诶蠋煹男湃危瑒倓偼渡斫鹑谕顿Y管理行業(yè)的劉迅接下了這個沉甸甸的任務(wù)。他知道,老師退休前沒什么錢,這是他退休后在美國講學、在公司擔任顧問時一點一點攢下的。盡管不知道一向簡樸的老師為何對賺錢有了興趣,劉迅還是沒有辜負老師的信任。在資本市場上,2005年,這筆錢已經(jīng)增至500萬元人民幣。當劉迅打電話告訴趙老師時,趙家和說:“嗯,可以做點事了!”11年過去了,這句話還在劉迅的耳邊回響?!奥曇舨淮螅瑓s很堅決。”
“這個想法他早就有,在美國時就說,回國后要拿這筆錢做一點善事。”陳章武憶起往事,感慨萬千。
老伴已經(jīng)記不那么清了,那一年,趙老師搭著公共汽車,跑了兩趟北京延慶。在趙家,記者見到了一本調(diào)查筆記,“初中”“高中”“中?!薄粋€個條目后面,是清晰的記錄?;ㄥX包個車吧!畢竟70多歲的人了,折騰一趟疲憊不堪,老伴心疼。趙老師卻不同意,嫌浪費錢。
“從小學到初中有義務(wù)教育,上大學有國家助學貸款。要花,就花在窮孩子‘最要勁’的高中,這是邊際效用最大化。”趙家和把自己的結(jié)論告訴劉迅,睿智的眼光從鏡片后透出來。
2006年,是趙家和捐資助學“元年”。此后3年間,他和劉迅的團隊動用了200多萬積蓄,資助了幾百個貧困高中生。
2009年,由于資助學生過于分散,為避免“四處撒錢”,趙家和決定改變捐助方式,從白銀市實驗中學開始,把捐助范圍從全國向甘肅聚攏。
邊實干,邊創(chuàng)新。在捐資助學過程中,一個想法在他心中越來越明確、越來越強烈:用自己的積蓄建立一個非公募助學基金會,讓助學行為更加長久和規(guī)范,也讓更多富有社會責任的愛心人士參與進來。
基金會叫什么名字呢?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家和”,既是趙老師的名字,也有“家和萬事興”之意,可謂一語雙關(guān)。趙老師卻直搖頭,他沉默良久,一揮手說:“就叫‘興華’吧。”不用過多的解釋,大伙兒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興華”,音似“清華”,這是趙老師眷戀了一輩子的地方;“興華”,意為“振興中華”,這是他畢生的愿望和追求。
“對國家民族有利,就是最好的投資”
在趙家和的心中,裝滿了國家,裝滿了寒門學子,唯獨沒有他自己?!皩颐褡逵欣?,就是最好的投資。”作為著名的金融學家,趙家和經(jīng)常這樣說。
趙家和是省錢高手,83歲的清華工物系退休教授桂偉燮最難忘的,是趙家和在科研處時的一次采購?!爱敃r世界銀行提供給清華第一批無息貸款,趙家和外語好,既當領(lǐng)隊、翻譯,還當技術(shù)顧問。”桂偉燮還記得趙家和掛在嘴邊的話,“國家不富裕,必須節(jié)省”。20多天的連軸轉(zhuǎn),用幾乎市場價格的一半,帶回了當時十分先進的計算機。“這次采購,讓家和瘦了十幾斤,還落下了失眠的毛病?!惫饌ホ普f。
居家過日子,趙家和也是精打細算。1998年,他在美國做客座教授。美國大學開出的薪水不低,但他為一家?guī)卓诿總€月訂下的生活費標準只有100美元?!拔覀冊诿绹畛3缘木褪请u腿,因為那是最便宜的。”吳嘉真笑稱,“就是以后再也不愛吃雞了。那時,每個月如果能省下幾塊錢去吃一頓中式自助餐,就是全家人最奢侈的享受。”
在趙老師的臥室,拉開衣柜,8件領(lǐng)口袖口磨得發(fā)毛的襯衣、4件泛舊的西服,就是這位著名金融學家的全部行頭。每年冬天他只穿1美元買的化纖毛衣和80年代買的一條尼龍褲,2000年之后,就再也沒有買過新衣服。
說起女兒,吳嘉真的眼中閃過一絲快慰?!芭畠壕褪琴嚻ひ稽c。那時候要在美國買房子,讓爸爸給2.5萬美元做首付,爸爸贊成了。她說多給點,要3萬。我說你再說,這兩萬五也沒了?!毕肫甬敃r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打趣,吳嘉真笑起來。
對于父親的“摳門”,孩子們能理解嗎?吳嘉真一臉的自豪,“這方面,我那兩個孩子真都挺好的!我也不覺得孩子需要太多錢,尤其是父母留下的錢,這樣不好,要讓孩子去奮斗。”
“現(xiàn)在這個社會,大家都在不斷變現(xiàn)、提前消費,趙老師反其道而行之,把自己的心血不斷投入給國家、社會和民族,他教給我們什么才是最好的投資?!眲⒀父锌?,“他知道怎么賺錢,可他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怎么把錢花在最有價值的地方。也許,這才是錢的真諦?!?
對于金錢,趙家和的做法令人肅然起敬,對于名利,他同樣胸懷坦蕩。
“趙老師在清華園里是頂尖聰明的,以他的聰明,留在無線電系,奔個院士不是沒可能?!苯?jīng)管學院副教授張?zhí)諅ミ@樣評價趙家和。
1951年,17歲的趙家和考入清華,選擇了無線電電子學,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77年,學?;I建電化教育中心,43歲的他割舍心愛的專業(yè),第一次轉(zhuǎn)行;2年后,學校調(diào)他到科研處搞管理;51歲那年,年過半百的他第三次轉(zhuǎn)行,籌建改革開放后清華大學第一個文科學院——經(jīng)濟管理學院。
轉(zhuǎn)行,意味著開墾拓荒,意味著放棄積累了大半輩子的成果。隔行如隔山,搞科研,這幾乎等于連根拔起,頂著花白的頭發(fā)重起爐灶。
因為趙家和的一次次轉(zhuǎn)行,有人為他鳴不平,可趙家和絲毫不放在心上。選辦公室,他給自己找了個暗間;為了給年輕人更多機會,他主動讓賢,先是從常務(wù)副院長轉(zhuǎn)為副院長,后來干脆回到系里。
“趙老師有過猶豫嗎?”記者問吳嘉真?!皼]覺得。這幾次調(diào)動,他都沒有同我商量,只是把結(jié)果告訴我。”
“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很多人這樣概括趙家和?!盁o線電、計算機再到經(jīng)濟金融,他始終站在學術(shù)潮流前沿?!标愓挛湔f。
“求仁得仁,了無遺憾”
2012年1月,家里。肺癌晚期的趙家和神色平靜地交代遺囑。
“捐獻遺體,供醫(yī)學研究,不安排遺體告別儀式……”他又叮囑老伴:“學校分的這套房子,如果將來賣,只能賣給學校?!弊鳛橐娮C人的陳章武和張?zhí)諅ィ瑴I水在眼眶里直打轉(zhuǎn)。趙家和卻眉目舒展,安慰老友:“我已經(jīng)做了我認為最好的安排,求仁得仁,了無遺憾?!?
其實,從2009年得知自己的病情后,趙家和一直很平靜。他給年輕同志發(fā)了郵件,“我體檢有肺癌,你們年輕人要注意身體?!?
吃穿可以節(jié)省,但治病不能遷就吧。吳嘉真清楚地記得,那一天,她陪著全身過敏發(fā)燒的老伴去醫(yī)院,醫(yī)生的話毫不留情:“你這是吃的廉價藥吧?我們把這藥叫假藥?!敝委煱┌Y,趙家和用一種英國進口的靶向藥,效果很好。但是貴?。∫黄鸵?00元。聽說某國有一種仿造藥,只要50塊錢一片,趙家和就托人帶了一些。
“醫(yī)生要求他停了仿造藥。不干!我一點辦法也沒有。他想了個辦法,隔一天吃進口藥,隔一天吃仿造藥,結(jié)果還是過敏?!眳羌握孀盍私饫习榈男乃迹骸板X已經(jīng)決定捐助了,他自己估計還能活5年,用進口藥要花很多錢的?!?
臨終前幾個月,經(jīng)管學院教授李稻葵去看望趙家和,此時,他下半身動不了,腿上扎滿了針?!斑@針灸從表面上啥也看不出來,可還能治病,到底是什么樣的工作機理?”趙家和樂了,回答李稻葵:“我到時把自己捐出去,讓醫(yī)生好好看看,它們到底是怎么work(工作)的?!?
“趙老師以坦然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以瀟灑的姿態(tài)走完最后的旅程。”追思會上,陳章武沉痛地說道。
“70多歲能夠給國家做的事情都做了,后面長一點很好,短一點也沒有什么?!被疾『蟮囊淮紊⒉綍r,趙家和這樣和老搭檔趙純均交心?!霸谡麄€治病過程中,趙家和是一種坦然的態(tài)度,得也淡然失也泰然,真正對人生大徹大悟?!壁w純均說。
“這樣有名的老教授,哪怕是畢業(yè)多年的學生向他咨詢問題,他都會登門服務(wù),別說報酬了,就是留他吃頓便飯都很難。有時拗不過學生,他就提議去路邊小店?!睂W生王淳奇還記得,那是個天寒地凍的日子,他穿著那件舊罩衣,騎著那輛舊自行車相約而來,而且提前到達,這是老師的作風。
寫本書吧!王淳奇這樣問趙老師。趙家和一笑,“圖那些虛名干什么”。寫本回憶錄吧!趙老師躺在病床上悠悠地說:“寫什么呢,如果我做了壞事的話,別人都記在心里,做了好事,那就不用再說了?!?
學生潘慶中記得很清楚,“趙老師鄭重告誡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個標準,就是看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的貢獻究竟在哪里’。”
“銅板不分大小,愛心不分先后”
“死亡征服不了偉大的靈魂”,哲學家培根的這個闡釋,或許是對趙家和精神世界的最好注腳。
幾年來,“興華助學”像愛的“磁鐵”,已經(jīng)聚攏了500余位愛心人士,實際已使用善款近千萬元;一些青年學生盡管沒有經(jīng)濟能力,卻紛紛加入愛心社、成為志愿者。
前不久,一位88歲的老人找到陳章武,要捐出一輩子的積蓄,卻執(zhí)意不肯留下名字?!拔揖托胚@個基金會。”老人說。目前,第一筆善款已經(jīng)到賬。
7月下旬,趙家和生前擔任過顧問的一家企業(yè),企業(yè)代表在狂風暴雨中從深圳飛赴北京,承諾由企業(yè)員工3年內(nèi)每年捐出500萬元,這是基金會成立以來得到的最大一筆捐贈。有員工悄悄提醒老板:“就這么把錢給興華了,那不就沒我們什么事了?”老板眼一瞪,“這是做慈善,你還想要什么?”
一位曾在清華短暫培訓過的學員,帶著剛成年的女兒,把父母留下來的4萬多元遺產(chǎn)全部捐給了基金會:“父母生前教導(dǎo)我們樂于助人,希望能用這樣的方式延續(xù)父母的愛!”轉(zhuǎn)過身,他叮囑女兒:“我會接著捐,捐不動了,就輪到你了?!?
更令人感動的是,很多捐贈人堅持隱姓埋名?!案嬖V孩子們是趙老師的錢,比告訴他們是老板的錢,對孩子激勵作用更大?!庇腥诉@樣悄悄給陳章武解釋。 “為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捐款的絕大多數(shù)是普通人?!标愓挛湔f,每次接到捐助款,無論100元,還是幾萬元、幾十萬元,基金會都會寄出一封精心準備的感謝信,除了抬頭不同外,包裝、內(nèi)容都一樣,這也是老師生前的囑托,“銅板不分大小,愛心不分先后”。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史宗愷滿懷深情地說:“他以平凡人的心態(tài),過著普通人的日子,心里卻始終堅守夢想,并用夢想去激勵學生。正是這樣有品質(zhì)、有情懷的老師,撐起了大學的脊梁?!?
趙老師離我們遠去了,可“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樣,都是光照人間”。趙家和用自己的全部光和熱,照亮了寒門學子的求學之路,也成為這個時代熠熠生輝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