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總部領導:
總部派出的督導是連接總部和我們服裝零售商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如果這個橋梁和紐帶作用發(fā)揮的出色,總部和零售商之間合作就會非常愉快;如果這個環(huán)節(jié)做的不好,那么雙方之間的矛盾就會增多,甚至會激化,對零售
市場的危害極大。所以作為總部的督導必須讀懂我們服裝零售商,才能談得上和我們搞好客情,才能談得上去管理好門店,將品牌在當?shù)刈龃笞鰪?!我們希望?br />一、 總部督導到了我們這里前,應該先把門店數(shù)據(jù)了解一遍。不要一下車直奔我處,還未落座,我們只提一兩個門店問題就把你們這些小伙伴們搞的茫然失措,不知如何應對。其實我們零售商和總部目標是一致的,都想把門店做好,把品牌做強,以獲取利潤的最大化。因此,不論是弱勢品牌廠家的督導,還是強勢品牌廠家的督導,要每天下門店,門店了解的越透,問題了解的越多,和我們的溝通就越容易。作為零售商,我們每天也在關注門店
銷售、門店庫存,貨賣的好與不好,是我們最關心的事。所以總部督導對門店了解的程度要比我們零售商還多,還深刻,這樣的總部督導才能和我們搞好客情,我們零售商也非常樂意和這樣的總部督導打交道。反之,我們從內心就會反感。
總部設立【零售督導】的原意,是要讓他們去督導我們怎么做生意,但我們最不喜歡和以下幾種風格的總部督導打交道,也許有人會認為這種現(xiàn)象的根源是由于終端客戶普遍的抗拒心理,畢竟從人的內心來講,很少有哪個客戶喜歡“被督導”。冷靜的我們應該更為清醒的看到傳統(tǒng)的【零售督導】本身在專業(yè)、技術與作業(yè)方法上的不足,請總部領導尤其注意:
1. 自己一天的零售生意都沒做過,一件衣服都沒賣過,可是總對客戶指手劃腳,說三道四,似乎生意不好就是我們這些終端客戶不會賣貨,似乎上面來的總比下面的要厲害百倍…
2. 除了量量尺寸拍拍照片以備核算裝修費用并證明本人已來過,或者檢查檢查導購人員的儀容儀表,留意留意導購有沒有主動與顧客打招呼之類,真的不知道還可以做什么事…
3. 稍微好些的,就會不管這個門店的業(yè)績提升瓶頸點究竟在哪,做一些預些準備好的千篇一律的諸如《服務流程》、《商品知識》之類的
培訓,可如果碰到不買賬的導購人員讓他/她賣一件給他們看看卻又趕緊推說時間不允許…
4. 更為好些的,則是在門店下班之后幫助終端客戶進行陳列調整(怕白天調整影響生意),熬一個通宵搞得非常辛苦,但卻不管
銷售不管庫存,只管所謂的漂亮,我們送客時連連說“謝謝,下次一定還來“,待他們上車后卻打電話到店里命令“全部恢復原樣”…
5. 嘴巴更厲害一些反應更靈活一些的,則是到了終端就與客戶一起探討促銷活動怎么安排、提成機制怎樣調整等等不可輕易涉及的話題…
6. 我們更討厭平時不干活,說話打官腔,還時不時到我們這兒混吃混喝的督導。
二、總部督導幫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后還要善于解決問題
門店營運指標是瞬息萬變的,每天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xiàn),總部督導必須具備發(fā)現(xiàn)門店問題及解決門店問題的能力。比如門店銷量為什么下滑?下滑的原因是什么?這就要去分析原因,找出問題,然后再幫我們對癥下藥。再比如銷量為什么長時間上不去?是競品原因,還是促銷不對路,還是貨品問題等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要協(xié)助我們零售商盡快去調整、修正。如果總部督導都能用心做到這種水平,總部和我們零售商還有什么問題不好解決呢?我們就怕遇到有這么一些總部督導:
1.遇到門店
銷售下滑或者發(fā)現(xiàn)門店問題,不是如何去為零售商想辦法,為零售商排難解憂,而是一味地挑毛病,埋怨零售商這沒做好,那沒做好,把所有的問題都算到零售商頭上,好像總部和他沒有任何責任。
2.胡亂承諾我們零售商,要求我們配合其工作,往往我們花了一大堆錢,訂了一大堆貨,最終我們自己為自己買單,出了問題督導拍屁股走人。
3.回避和逃避問題,對門店存在的問題裝糊涂,久拖不決,或者總部督導根本就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致總部和零售商之間矛盾不斷升級而得不到化解。
4.對零售商的庫存莫視,只知道要銷量、要回款,只知道對零售商罰款,讓我們零售商遭受不應有的損失,自己也無法在該
市場待下去。
5.壓貨壓貨再壓貨,除了會壓貨從不關心幫我們賣貨!
所以,總部零售商如果夠優(yōu)秀,他們既是總部政策的執(zhí)行者,又是我們零售商的參謀者,我們零售商豈有不配合的道理。
三、總部督導自己既要做教練員也要做運動員
比如大型促銷活動缺人手,自己要帶頭,起到模范作用;陳列做不到位,做一個標準讓其他人去學習;我們的導購人員不會賣貨,要不間斷加強
培訓;如此,我們會從內心深處感激這些總部督導,認為他們是真真切切在幫助我們,還愁我們不打款嗎?如果總部督導說起來頭頭是道,自己卻不去動手,只說不練;紙上談兵,搞一些不切實際的事,認為填幾張表格,寫幾份門店計劃就能把門店所有問題給解決了;說我們零售商的門店導購人員這能力不行,那能力不行,其實他們自己的能力也很一般,這樣的總部督導不派也罷!
因此,總部督導的能力強還是不強,我們只要通過幾次交談和看他做事的態(tài)度,便優(yōu)劣自顯。我們和很多總部督導交往,心里是明的。
所以,總部如果真心要幫我們把
市場做好,請派專業(yè)的、有責任心的督導來,比如:
1. 在【
團隊力】方面:要多少人?人怎么招?薪資提成怎么設?人員排班怎么做?員工心態(tài)如何提升?
銷售能力如何訓練等等;
2. 在【賣場力】方面,門店業(yè)態(tài)怎么定位?櫥窗門位怎么安排?店內要項如何配置?店堂動線如何設置?以及商品陳列、燈光音樂等等;
3. 在【商品力】方面,訂什么貨?訂多少量?什么時間上架?商品空間配置怎么才合理?暢銷款如何補貨?滯銷款又怎么推?庫存款怎么辦?等等
如果我是多店運營商,那么最好還能幫我解決:
區(qū)域布局如何優(yōu)化?哪些門店可以提升?哪些門店需要整改?哪些門店需要關閉?區(qū)域價款量如何配比?直營加盟如何互動?貨品如何橫向調拔?人員如何交叉支持?每日運營如何監(jiān)控?如何以十幾二十個編制的零售督導
團隊服務全國并保證質量?效率如何提升?效果如何確保?指令如何落地等等。
總之,如果總部督導自身沒有可以被我們可以接受的專業(yè)內涵,不能提出終端
銷售、管理與經營優(yōu)化的具體提升措施,那我們也只能向你抱怨諸如天氣太熱/冷,沒人進店,顏色不艷,質量不好,價格太高,活動不狠,或者干脆和你說
金融危機導致沒人買衣服之類的垃圾語言,難不成,你還指望讓我們做自我
銷售能力與心態(tài)的檢討?
總之,各個門店的經營周期、
銷售能量趨勢與能量分布各不相同,以及所處的商圈傾向、競爭傾向、消費者傾向、門店結構、經營思路、貨品結構等各有差異,我們不希望那些技能單一,非精兵,不合成的督導,我們希望總部在崗位編制上從“數(shù)量規(guī)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型,在訓練體系上從“單一技能”到“合成技能”轉型,否則終端盈利只能是空中樓閣。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