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則:
兒8歲,頑皮,與大同學打架。傷痕累累,回,大哭不止。
"委屈?"
"委屈!"兒泣答。
"憤怒?"
"憤怒!"兒嚎啕。
"你打算怎么辦?"再問,"需要爸爸為你做點什么?"
"爸爸,我要找塊磚頭,明天從背后去砸他!"
"嗯,我看行!爸爸明天為你準備磚頭。"繼續(xù)問,"還有呢?"
"爸爸,你給我弄把刀,我明天從背后去捅他!"
"好!這個更解氣,爸爸這就去準備一下。"我上樓。
理解支持,兒漸平靜。約20分鐘,我從樓上搬一大堆衣服及棉被?
"兒子,你決定了嗎?是用磚頭,還是用刀呀?"
"但是,爸爸,你搬那么多衣服被子干嗎?"兒困惑。
"兒子,是這樣的:如果你用磚頭砸他,那么警察就會把我們帶走,在監(jiān)獄里大概只要住一個月,我們就帶些短衣薄被就可以;如果你用刀子捅他,那么我們在監(jiān)獄里至少3年回不來,我們可要多帶些衣服被子,四季都要帶齊?"
"所以,兒子你決定了嗎?爸爸愿意支持你!"
"要這樣的?"兒驚愕。
"是這樣的,法律是這樣規(guī)定的!"我趁機普法。
"爸爸,那我們就不干了吧?!"
"兒子,你不是很憤怒嗎?"
"嗨嗨,爸爸,我已經(jīng)不憤怒了,其實我也有錯。"兒臉紅。
"好,爸爸支持你!"
自此,兒學會了選擇和代價。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讓孩子獨立思考,自由選擇,把孩子視為家庭的平等成員。
二:對孩子的意見要認真耐心的傾聽,爭取與孩子做朋友,家長不可只是自己說了算,完全不聽孩子的建議。
三:爭取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和愿望,尊重孩子的選擇,對孩子的正當要求要同意。
四: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用擺實事、講道理的方法。不要輕易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評價、發(fā)指令,要盡量引導孩子去思考。
五:與孩子成為朋友,并不是自己沒有原則,對孩子溺愛。發(fā)展孩子的興趣愛好的自由,但并非對孩子的放任。
六:多與孩子溝通主動和孩子交流想法。這樣做的目的是拉近家長與孩子之間心靈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