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碎片化閱讀和傳播方式催生了一大波短小精悍的段子,段子流行是當下“微文化”的特點。撫慰心靈的雞湯和激勵心志的雞血是這些段子的主力軍,借助微信的東風,大有攻城略地、瘟疫肆虐的陣勢。打開朋友圈,要是哪天沒看到幾篇雞湯或雞血,還以為手機出了問題。
生活,似乎雞湯更適宜;而提起管理,大概立刻就會聯(lián)想到各種勵志的雞血。那么問題來了,做管理,究竟要雞湯還是雞血呢?
雞湯雞血,都要來一點兒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青春是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個詩意一個肆意,但都恰到好處地戳中了年輕人的心思,引發(fā)輿論旋風。
據(jù)說校方已批準了顧老師的辭職請求,而且她真的“說走就走”,到了成都,不知道情懷與現(xiàn)實的過招,有沒有什么不適之感?
顧老師的辭職理由說得很明白,她想去看看世界,除了物質(zhì),她還有更多人文的、精神方面的訴求,對她來說,這是比物質(zhì)更重要的東西。而她的領導也是有情懷的人,或者說是能夠理解她的情懷的人,給了她追求夢想的自由。
員工可以為“情懷”而走,可不可以為“情懷”而留呢?這就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管理課題:除了物質(zhì)獎懲之外,那些曾經(jīng)被視為不能當飯吃的“心靈雞湯”之類的精神元素是否不該忽略?
自改革開放以來,經(jīng)濟高速列車已經(jīng)快速度地奔馳了30多年,30年來,物質(zhì)方面的制約條件逐步消失,人對自由的追求在逐步加大,如果對這一變化趨勢沒有合理引導,還沿用過去那種被視為一獎就靈的手段來進行管理,就有可能出現(xiàn)刻舟求劍似的笑柄。
作為單位企業(yè)的管理者,該如何適應這一新常態(tài)?東南沿海城市的一些企業(yè),雖然工資一加再加,用工荒卻始終未能避免。物質(zhì)激勵存在著經(jīng)濟學上邊際遞減的規(guī)律,給員工更多精神層面的慰藉,用“心靈雞湯”甚至“心靈雞血”為他們物質(zhì)化的生活注入一股詩意的、充滿人性的光輝,是對新生代另一層面的關切,甚至可以激發(fā)員工的創(chuàng)造性。
不是不要,看你怎么給
“雞湯喝太多,智商會下降”,這貌似也是一碗雞湯;“不要雞血,不要雞湯,要行動!”這句話本身就夠雞血的。
所以,雞湯還是雞血,要或者不要,其實就是一個適時、適度的問題。
在“張瑞敏怒砸冰箱”熱血沸騰之下,可能很多人并未覺察,海爾還是“雞湯”管理的鼻祖。早在1996年,一位四川農(nóng)民投訴海爾洗衣機排水管堵壞了。服務人員上門維修時發(fā)現(xiàn),這位農(nóng)民居然用洗衣機洗地瓜,泥土大,當然容易堵壞!農(nóng)民要海爾退賠。如何處理這件事非??简灪枂T工的智慧。按理,海爾可以完全不管。洗衣機嘛,不言而喻,當然是用于洗衣的,洗地瓜洗壞了責任在你消費者。但海爾也有一定責任,因為它沒有說洗衣機是不可以洗地瓜的。這個時候,不是海爾的制度,而是海爾“真誠到永遠”,強調(diào)服務至上的文化指引員工妥善地解決了農(nóng)民的申訴。
更絕的是,海爾在此后,居然發(fā)明了可用于洗地瓜的洗衣機,這使得本來可能演變成“公共危機”的一件對海爾相對不利的事件變成了喜劇。其中所仰賴的正是海爾的精神方面柔性管理的“指南針”作用。
這個案例給人的啟迪是,企業(yè)制度只是行為規(guī)范的底線,激勵機制是開發(fā)人力資源的手段,企業(yè)管理的更高境界是依“心”而行,這需要文化的滋養(yǎng)。
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在《名言的泛化:“雞湯”與“雞血”》一文中指出:“‘雞湯’如果貨真價實,喝了起碼沒有什么壞處;但如果是用雞精調(diào)制,有時用量過多也會有害;而打‘雞血’一味追求強刺激,就會對社會和個人產(chǎn)生嚴重的危害。”
所以咧,要雞湯還是雞血?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