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2日新浪舉行的“金麒麟論壇”間隙,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分析稱,央行此時提出“金融周期”主要出于兩方面考慮,一是美國目前處于縮表進程中,有一個貨幣政策周期,這反過來也會影響中國,二是因為目前國內也處于去杠桿的進程中,需要對金融周期予以關注。
事實上,早在此前七月的一次公開會議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便提出貨幣政策目標需要考慮金融周期。
“一是金融周期具有內生性;二是金融危機出現的概率增大;三是金融危機對產出的負面影響超出預期;四是隨著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增強,投資和產出的利率彈性下降,即IS曲線平坦化?!?孫國峰解釋稱。
央行的報告中也指出,國際金融危機促使國際社會更加關注金融周期變化,各國央行也認識到只關注以物價穩(wěn)定等為表征的經濟周期來實施宏觀調控顯然已經不夠,央行傳統(tǒng)的單一調控框架存在著明顯缺陷,難以有效應對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還可能縱容資產泡沫,積聚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