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講師一定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了?傳統(tǒng)的教學中,講師是標準答案的唯一來源,才讓很多學員有了此類意識。講師是應該很專業(yè),是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但講師不是萬能的,也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
小學老師問學生:“春天到了,為什么雪沒了?”學生們說:1)雪藏起來了。2)溫度高于零度,雪化了。3)爸爸掃走了。4)雪變春天了,當然雪沒了等等。我們的老師,一上來就說別的不對,說第二個對。如果老師是講自然的老師,老師是對的,但從別的角度呢?如果只有一個標準答案,那詩人、藝術家、小說家、設計師,從哪里來?
很多講師的水平,還是小學老師呀!他們還喜歡,在培訓課堂上,公布標準答案。講師上課盡量不要說:“關于這個問題,答案是***省略500字***”。這樣的說法,講師把自己放在權威角度,成了正確答案的化身,容易引起學員的抵觸。學員想:“這就是答案嗎?我的觀點不同,挑戰(zhàn)一下試一試?!睂W員的注意力,集中在哪個是答案?甚至揣摩講師的答案。這給學員吸收和辨別不同觀點,造成了障礙。
誰說講師一定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了?傳統(tǒng)的教學中,講師是標準答案的唯一來源,才讓很多學員有了此類意識。講師是應該很專業(yè),是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但講師不是萬能的,也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所以講師說不知道,很正常,不要硬撐著,否則可能死得很慘。講師是引導著,講師要幫學員建構(gòu)!幫學員找到他認為的答案。
講師上課要說:“關于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觀點,不一定對。但希望我的觀點,能給大家一些啟發(fā)和參考,***省略500字***.”如此,1)講師把自己放在和學員平等的位置上,講師觀點,才好被學員接受。2)學員即便不接受講師的觀點,甚至挑戰(zhàn)講師的觀點,這也很正常,講師很安全!
答案和觀點的區(qū)別是什么?1)答案有權威性,甚至唯一,而觀點彼此平等。2)答案是老師的,觀點是學員的。3)答案是以老師為中心,觀點是以學員為中心。4)答案是絕對正確,觀點是相對正確。講師上課,要平等地給學員,講師的觀點,而不是強制地,給出問題的答案!講師是引導者!
技能和態(tài)度類課程,尤其沒有標準答案,比如:“員工應該忠于誰?忠于公司,打死不走對不對?忠于上司,上司去哪里,他去哪里對不對?忠于專業(yè),不斷跳槽追求專業(yè)提升,對不對?忠于金錢,哪里掙錢多,就去哪里,對不對?忠于家庭,在離家近的地方上班,對不對?”我的大學吳姓同學,后來讀到了清華的博士。第一個工作在銀行,做電力相關的技術評估,后來導師讓他到一個上市的繼電保護公司工作,他就去了,他是忠于老師。學員應該忠于誰,是沒有答案的,你忠于誰呢?
講師上課,如果總強調(diào)講師的答案,再讓學員討論時,學員就會說:“老師,不用討論了,請公布你的答案吧,討論沒用?!睂W員是對的!在案例討論等的引導式授課模式中,講師給出的只是觀點,不是答案,具體學員選擇哪個觀點,那是學員的自由。講師的價值是闡述有價值的觀點,幫學員分析不同觀點。
本篇文章,也只是一個觀點而已,你當然要辯證地吸收,建構(gòu)出你認為的答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