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禮,范志禮講師,范志禮聯(lián)系方式,范志禮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范志禮:《黃帝內經(jīng)》原文譯文下卷靈樞篇16
2016-01-20 13367

下卷 靈樞篇 周痹第十六

【本章要點】
一、本篇首先提出眾痹與周痹的差別,最后具體說明針刺的原則和方法。
二、針刺痹癥,必須首先按壓井沿著足六經(jīng)的分布部位,觀察它的虛實,以及大絡的血行有無郁結不通,以及因虛而脈絡下陷于內的情況,然后再加以調治,并可用熨法溫通經(jīng)絡,如果有筋脈拘急堅勁的現(xiàn)象,可轉用按摩導引之法,以行其氣血。

【原文】
黃帝問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隨脈,其上下左右相應,間不容空,愿聞此痛,在血脈之中邪?將在分肉之間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間不及下針,其慉痛①之時,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聞其故!岐伯答曰:此眾痹也,非周痹也。
黃帝曰:愿聞眾痹。岐伯對曰:此各在其處,更發(fā)更止,更居更起,以右應左,以左應右,非能周也。更發(fā)更休也。黃帝曰:善。刺之奈何?岐伯對曰:刺此者,痛雖已止,必刺其處,勿今復起。
帝曰:善。愿聞周痹何如?岐伯對曰:周痹者,在于血脈之中,隨脈以上,隨脈以下,不能左右,各當其所。黃帝曰:刺之奈何?岐伯對曰:痛從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過之,后刺其上以脫之。病從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過之,后刺其下以脫之。
黃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對口:風寒濕氣,客于外分肉之間,迫切而為沫,沫得寒則聚,聚則排分內而分裂也,分裂則痛,痛則神②歸之,神歸之則熱,熱則痛解,痛解則厥,厥則他痹發(fā),發(fā)則如是。
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此內不在臟,而外未發(fā)于皮,獨居分肉之間,真氣不能周,故名曰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經(jīng),視其虛實,及大絡之血結而不通,及虛而脈陷空者而調之,熨而通之。其瘛堅轉引而行之。黃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九者,經(jīng)巽③之理,十二經(jīng)脈陰陽之病也。

【注釋】
①慉痛:慉,聚集的意思。慉痛,指疼痛聚集在某一部位。
②神:這里指人的注意力,精神。
③經(jīng)巽:使經(jīng)絡通達的意思。

【譯文】
黃帝問岐伯說:人得了周痹,病邪隨血脈上下移動,疼痛上下左右相應發(fā)作,渾身無處不痛。請說一下像這種情形,是邪在血脈之中呢?還是在分肉之間?其病又從何而來?疼痛部位移動得這樣快,以致來不及在痛處下針,當某處疼痛比較集中的時候,還沒有決定如何去治,而疼痛已經(jīng)游走,這是什么道理?我很想知道其中的緣由。岐伯回答說:這是眾痹,而不是周痹。
黃帝說:就說眾痹吧。岐伯回答說:眾痹,病邪分布在人體的各處,有時發(fā)作,有時又不發(fā)作,此伏彼起,左側會影響到右側,右側也會影響到左側,但不能遍及全身,其疼痛容易發(fā)作,也容易停止。黃帝說:說得好。怎樣進行針刺治療呢?岐伯回答說:這種病,在疼痛已停止時,仍應針刺原處,以免其重復發(fā)作。
黃帝說:講得好。我希望再聽你說說周痹是怎么回事?岐伯回答說:周痹,就是邪氣在血脈之中,隨著血脈或上或下,不能左右流動,邪氣流竄到哪里,哪里就發(fā)生疼痛的病癥。黃帝說:用什么方法來針治呢?岐伯回答說:疼痛從上部發(fā)到下部的,先刺其下部,以阻遏病邪的進一步發(fā)展,后刺其上部以解除痛源;疼痛從下部發(fā)展到上部的,先刺其上部,以阻遏病邪的進展,后刺其下部以解除痛源。
黃帝說:對。那么這種疼痛是怎樣產生的呢?為什么我們稱它為周痹?岐伯回答道:風、寒、濕三氣侵入肌肉皮膚之間,將分肉間的津液壓迫為涎沫,受寒后凝聚不散,進一步就會排擠分肉使它分裂。肉裂就會發(fā)生疼痛,則使精神集中在痛的部位,精神集中的地方就會發(fā)熱,發(fā)熱則寒散而疼痛緩解,疼痛緩解后,就會引起厥氣上逆,厥逆就容易導致其閉阻之處發(fā)生疼痛,周痹就是這樣上下移行,反復發(fā)作的。
黃帝說:好,我知道這個道理了。此病在內未深入臟腑,在外沒有散發(fā)到皮膚,而留滯在分肉之間,致使真氣不能周流全身的,所以叫做周痹。因此,針刺痹癥,必須首先按壓井沿著足六經(jīng)的分布部位,觀察它的虛實,以及大絡的血行有無郁結不通,以及因虛而脈絡下陷于內的情況,然后再加以調治,并可用熨法溫通經(jīng)絡,如果有筋脈拘急堅勁的現(xiàn)象,可轉用按摩導引之法,以行其氣血。黃帝接著說:是啊,明白了這種病的機理,也就懂得了治療的方法。九針可使經(jīng)氣順達,從而治療十二經(jīng)脈虛實陰陽的各種病癥。

 

本文來自【易文言】-古文,文言文在線翻譯網(wǎng)https://ewenyan.com/articles/hdnj/51.html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