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唐代思想家、哲學家 林慎思,唐朝人,是能夠從人類高度把握中華國學的大家,其思想博采儒、道、法諸家,而獨成一家之言。他的政治觀宗儒家,歷史進化論承襲法家,自然觀與荀子相通,又從道家吸取了樸素的辯證法
二、唐代思想家、哲學家 李翱,唐朝人,曾闡釋韓愈關(guān)于“道”的觀念,強調(diào)文以明道。他還主張反佛、“復性”,發(fā)揮《中庸》“天命之謂性”的思想,主張性善情惡說,認為成為圣人的根本途徑是復性。復性的方法是“視
二、唐代思想家、哲學家 柳宗元,唐朝人。他的學說:(1)否定神秘的天,宇宙是混沌的,運動的元氣構(gòu)成的,所謂的天是大自然構(gòu)成的淵數(shù),根本不存在至高無上可以支配人的命運的天,天地萬物的變化都是元氣運動的結(jié)
二、唐代思想家、哲學家 韓愈,古文運動倡導者。其理論建樹影響巨大,重要論著“五原”學說,是唐宋時期新儒學的先聲,是中國國學宇宙哲學、社會哲學中的中堅力作。
以上講孝心的產(chǎn)生。物質(zhì)的運動變化要講順序,人類的做事要講孝敬,前者體現(xiàn)的是“物倫”,后者體現(xiàn)的是“人倫”。人倫由孝敬開始,生發(fā)為五德:仁、義、禮、智、信,與之相應的還有忠、恕、愛、慈、悲,勇、樂、真
二、唐代思想家、哲學家 慧能(638-713),唐朝人。本姓盧。禪宗的創(chuàng)始人?;勰茈m不識字,但悟性極高,針對神秀的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彼赋觯骸捌刑岜緹o樹,明鏡亦
王弼(226-249),字輔嗣,魏國人,是中國古代最年輕的玄學大師。在學術(shù)思想上,他提出了“貴無”的觀點,認為“無”是事物的本源。因此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在哲學認知論上,提出了“得意忘言”,并論
王充(27-97),字仲任,東漢人。作為唯物主義思想家,其學術(shù)思想具有批判性。在哲學上,他提出了“天道自然論”的體系,反對“天人感應論”,強調(diào)天道的自然無為性,對老子的觀點予以繼承。他的探討表面上顯示
一、漢代思想家、哲學家 董仲舒(前176-前104),西漢人。他的重要貢獻是向武帝提出了“獨尊儒術(shù),罷黜百家”的主張,提出了“三綱五常”的思想觀點,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的進一步發(fā)揮。
小說家 小說家是先秦與西漢雜記民間古事的學派。 在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小說家指的是一類記錄民間街談巷語的人,而小說家被歸類于古中國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稘h書.藝文志》曰:“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