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身體對行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應上的評價和體驗,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壓力不是一種想象出來的疾病而是身體“戰(zhàn)備狀態(tài)”的反應,這是當意識到某種情形,或者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潛在的威脅性和緊張狀態(tài)的時候做出的反應。
普通心理學認為:“情緒是指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chǎn)生的對外界事物的態(tài)度,是對客觀事物和主體需求之間關系的反應。是以個體的愿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情緒包含情緒體驗、情緒行為、情緒喚醒和對刺激物的認知等復雜成分”。
壓力是心理壓力源和心理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過程。壓力(stress)是一個外來詞,有“緊張、壓力、強調”等意思,壓力會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早已被公認。壓力不是一種想象出來的疾病而是身體“戰(zhàn)備狀態(tài)”的反應,這是當意識到某種情形,或者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潛在的威脅性和緊張狀態(tài)的時候做出的反應。壓力也可以視為一種由挫折、失敗所造成的反映。這種反應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緩解,需要他人撫慰與適當休息。
應激是個體面臨或察覺(認知、評價)到環(huán)境變化,壓力源對機體有威脅或挑戰(zhàn)時,作出的適應和應對的過程。
壓力源(stressor)是指引起壓力反應的因素,包括生物性壓力源、精神性壓力源、社會環(huán)境性壓力源。
1、生物性壓力源直接阻礙和破壞個體生存與種族延續(xù)的事件,包括軀體創(chuàng)傷和疾病,饑餓、性剝奪、睡眠剝奪、感染、噪聲、氣溫變化等。
2、精神性壓力源直接阻礙和破壞個體正常精神需求的內(nèi)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錯誤的認知結構,個體不良經(jīng)驗,道德沖突以及長期生活經(jīng)歷造成的不良個性心理特點(易受暗示、多疑、嫉妒、處責、悔恨、怨恨等)。
3、社會性壓力源直接阻礙和破壞個體社會需求的事件,包括純社會性的(重大社會變革、重要人際關系破裂等)和由自身狀況造成的人際適應問題(如社會交往不良)。
造成心理問題的壓力源絕大多數(shù)是綜合性,在分析求助者的心理問題的根源時,必須把三種壓力源作為有機整體來加以考慮。往往在生物性或社會性壓力源的背后,還隱藏著深層的精神性壓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