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婉園,詹婉園講師,詹婉園聯系方式,詹婉園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職場健康養(yǎng)生理療專家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詹婉園:培養(yǎng)孩子自尊心的十方
2016-01-20 36998

詹婉園家庭教育 詹婉園身心靈成長 詹婉園國學智慧

自尊是人類生命的本源,是人走向群居生活的基礎。自尊心則是人格的主干,是一個人作為獨立個體的尊嚴感。一個有自尊心的人,他會努力不使自己成為家庭、集體乃至社會的包袱和累贅;不能容忍自己成為別人恥笑的對象;更不能容忍別人的施舍。一個孩子只有建立起自尊心,才能逐漸建立起自立精神。在他的意識里,靠自己努力來獲得成功才是真正的幸福,這樣他會逐漸培養(yǎng)起主動學習的精神。


要知道,任何一個孩子的自尊心都是從小培植起來的,是我們家長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所決定的。所以,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


一、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為人父母的一個基本準則。每位家長都必須明白,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體,他理應受到平等的對待。要想培養(yǎng)起孩子的自尊心,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像尊重領導、同事、朋友一樣尊重你的孩子。


要做到尊重孩子,家長首先要改變同孩子說話的口氣,要把教導訓斥的口氣變?yōu)槠降鹊慕涣鞯目跉?。其次,改變同孩子談話的方式,要把居高臨下批評教育的談話方式變?yōu)閰f助討論的談話方式。尊重在孩子生命早期最重要的表現是讓孩子說話,讓他把話說完,不要用你的判斷代替他的判斷。再次,當孩子犯錯誤或有不正確的想法時,家長應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討論他們的所作所為,引導他們認識錯誤。家長應以這樣的語氣說話:“我認為你是個好孩子,你這樣做肯定有你的原因,那你說說看……?!?/p>


尊重孩子的另一方面是要教他把自己當成另外一個人來尊重,即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繼而承認自己,喜歡自己,這樣一個生命才會對自身的存在產生價值感。只有當一個人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他的腰身才能挺直,才能在人前抬起高貴的頭。所以說,自尊是一種情緒狀態(tài),也是一種做人的觀念。尊嚴是生命之樹的主干,如果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沒有尊嚴,那么他終生都趴在地上,無法站立起來。面對有財富權勢的人,他會低眉順眼;面對貧者或乞丐,他會一副不屑一顧的嘴臉!在這方面,西方人的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無論是國家元首,還是沿街乞討的乞丐,都有平等的獲得同樣尊重的權利!


所以,我們培養(yǎng)孩子自尊心第一要義是尊重孩子。讓我們的孩子無論何時何地面對什么樣的情境都能不卑不亢,俯仰兩無愧。


二、信任孩子


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家長就必須要信任孩子。當一個人被信任的時候,他道德敗壞的可能性就幾乎不存在。家長首先信任孩子的人格,信任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人、有責任心的人、能夠自立的人。假如家長能把你的那種信任不斷地傳送給孩子,孩子想要做出與家長希望相反的行為就太難了。所以信任是對待孩子的第一態(tài)度,要相信孩子的話。家長不信任的態(tài)度將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懷疑的種子。


我的朋友曾告訴我這樣的事情:


有一次,他和妻子帶五歲的女兒到他的公司里,員工都已經下班了,他和妻子在他的辦公室里談公事,孩子自己在外面玩。等他們準備回家的時候,他和妻子發(fā)現外面一張辦公桌上的電腦主機摔在地板上。朋友當時就意識到是孩子弄的。他和妻子用眼神溝通了一下,然后他們什么也沒說,裝作沒有發(fā)現一樣帶孩子回家,回到家里,仍然不提這件事情。這天晚上,孩子顯得悶悶不樂。第二天早上,孩子主動對媽媽承認自己的行為,并為昨晚沒有告訴媽媽而表示歉意。


試想,如果我的朋友為損失電腦和孩子沒有當即認錯而惱火發(fā)怒質問孩子,那么他將付出的代價是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當我們被人質疑時,前提是我們已經被懷疑了,已經不被信任了。我們太多的家長在平時的態(tài)度中已經流露出這樣的不信任。作為成年人,當你不被信任時做何感想?對孩子是一樣的道理。信任孩子還包括對孩子能力的信任,后面第六點談到,此處不贅述。


三、與孩子平等對話、溝通


培養(yǎng)孩子自尊心就要求家長與孩子平等對話,和孩子溝通。


孩子的生命里最大的痛苦是沒有得到和大人平等的對待,卻在能力上被要求和大人一樣做對事情。這實在是荒謬!孩子的能力需要慢慢培養(yǎng),而孩子與生俱來就有被平等對待的權利。


“有對話就有平等”,不論是誰,只要進入對話狀態(tài),兩人之間的關系馬上變成平等地對待。如果成年人不能放低位置和孩子進行溝通,就根本無從知曉孩子的心中想什么。孩子是如何看待世界?為什么孩子對待微小的事物那么感興趣?


一位年輕母親帶著五歲的女兒去逛街,街上車水馬龍,人流擁擠,很是熱鬧,媽媽扯著孩子的小手,興沖沖的往前走,嘴里時不時還和孩子說:“寶寶,你看多熱鬧!……”突然想到孩子有半天沒有說話了,低頭一看,孩子已經哭花了小臉,“怎么哭了,逛街不好嗎?街上多有意思呀!”媽媽邊說邊蹲下幫孩子擦臉,在蹲下身來的一剎那,她驀然呆住了——她視線可及的全部竟是滿街扭動的屁股!


孩子眼中的世界和你眼中的世界是天壤之別。當成年人蹲下來與孩子平等對話、溝通,這將是這個孩子一生的幸事!


四。態(tài)度魔力——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的行為方向


當父母把孩子看成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培養(yǎng)的話,孩子就自然按照你希望的方向被培養(yǎng)成一個優(yōu)秀的人,這是你的態(tài)度所決定的。這里有一個基本前提就是: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人和人之間生下來的差別可以忽略不計,實際上是態(tài)度起了決定作用,人和人之間是關系,是父母態(tài)度使他有自我觀念。


某大學的一個數學系學生,在上課時睡著了,醒來發(fā)現已經下課了,教授和同學全都走了。他睡了差不多整堂課,所以也不知道講了些什么??吹桨鍟嫌袃傻李},馬上意識到是下周作業(yè),抄下來就走。下周上課時,他對教授說:“您留的作業(yè),我只做出一道。”教授驚訝不已。因為一直以來這兩個微分方程被認為是無解的。一旦解出來就推倒了一個定律。


一次偶然的事件,使他腦海中對這兩道方程的觀念是“一定有解的”。這個信念導致他無意中推倒了一個數學定律!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這個故事給我們太大的啟發(fā)。


當你認為孩子是一個有潛能的人、有責任心的人、是一個聰明的人,你的態(tài)度在孩子心中進行了一個確認。孩子的觀念就毫無疑問地認為自己是有潛能、有責任心、聰明的孩子。當一個人認為自己是聰明的時候,他就認為自己是能夠做好事情的。這樣,他的潛能就被激活了。


美國教育家曾做過這樣的教學實驗:兩個新分來的老師分別要教天才班和普通班。實際上,A班是被測定的天才兒童組成的班;B班是測定的普通兒童組成的班。可試驗者使老師對真實情況有了相反的認知。兩位教師按照頭腦中的觀念對所教的孩子分別有了特定的態(tài)度。一年后進行對教學成績進行測驗時,奇跡發(fā)生了,普通孩子組成的B班真的成了天才班;而天才兒童組成的A班只達到普通班能達到的成績。


所以,家長朋友要認識到,當我們對待孩子時,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做人上,是你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的人生觀,決定了他對世界的看法,進而決定了他人生的方向。你把他當成天才培養(yǎng),他的自我價值會鞏固和升高,自我觀念會打開,他開始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最后會按我們的希望成長成為一個杰出的人。


五、保全孩子的“面子”


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就要時刻注意保全孩子的“面子”。如果生命初期就沒有“面子”,孩子的自尊心根本無從樹立。


“面子”是一個人自尊心外化的表現。太愛“面子”是虛榮心作怪,是在掩蓋自卑感。我的研究結論是,要“面子”的深層原因有三層,最外層是虛榮,深一層是自卑,最深層是自尊。一個沒有自尊的人,根本不需要虛榮。之所以表現得虛榮,是因為他還按人類社會的高尚標準來要求自己,當自己達不到標準時,就用偽裝的方式來實現。而自卑是用這個規(guī)范跟別人比較而自己達不到,產生自己不如人的劣等感。孩子在生命早期還沒有能力區(qū)分清楚這三層意思的區(qū)別,他所表現出來的是愛面子,希望在別人面前干干凈凈。中國有句俗語“人前教子,人后教妻”。這句話大謬至極。我們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沒有面子,實際上在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有“面子”了。所以我們常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傷了孩子的“面子”,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六、孩子自己的事情,盡量讓孩子做主


讓孩子自己做主,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責任感的基本方法。


對孩子來說,做什么,學什么是他自己的選擇,有自主是孩子做事情有興趣的前提。在這方面,父母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對于飲食起居等生活事務,孩子力所能及的,盡量讓孩子自己學著去做;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當孩子懂得花錢時,讓他獨立支配零用錢購買他的用品;沒有危險的情況,可以讓孩子自己去上學。另外,對于孩子該學習什么課外知識,接受什么課外訓練,家長應該盡量提供咨詢意見,而讓孩子自己決定該學什么,使孩子從小就產生這樣的觀念:是他們自己決定著自己的命運,從而建立起做人的尊嚴感。


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主,必須讓孩子清楚怎樣生活是他自己的事情,父母約束你是因為你能力太弱,所以來保護你不受傷害。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前提條件,只要沒有危險,你自己的事情你來做主。


我的女兒曾向我抱怨說她被管束,沒有權利。于是我和她達成協議,由她當一個星期家長,來決定全家三餐和其他開銷:“你不是說錢總是保姆拿著,這月生活費交給你,只要保證全家的正常開銷,你有任意支配的權利?!钡谝惶焖€顯得興致勃勃,到了第七天就主動說再不當了?!霸瓉砦乙詾檎莆諜嗔κ羌芸鞓返氖隆睆哪且院?,女兒的花銷變得很有分寸,我開始允許她管理自己的生活費。


一個孩子到八歲就開始知道家里大抵的財產狀況,但他沒有看到家里開銷多大。他只知道父母一個月掙好多錢,和他要的錢相比較是很小的數。只有把他當作成年人來對待,讓他自己做主,孩子才會明白有獲得權利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七、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人的基本教養(yǎng)。當一個人不尊重別人時,他自己也無自尊可言。盧梭說:“我們對待別人的態(tài)度,最初是由別人對我們的態(tài)度所決定的?!痹谶@個問題上,家長必須以身作則,以親身示范的方式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首先,在家庭中,要建立起家庭成員之間彼此親和、相互尊重的氛圍。其次,教育孩子尊重老師、尊重同學。再次,教育孩子尊重所遇到的每個人。當一個孩子逐漸學會了尊重別人時,他自己也就建立起自尊。培養(yǎng)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其實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的萌醒是一個孩子走向成功的基點。


很多家長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放任孩子傲慢無禮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野心,增強其支配別人的愿望,所以他故意放縱孩子。這樣的愚蠢做法將會真的毀了孩子的一生!未來社會將是個平等的社會,如果你不按規(guī)則做事,成年人的世界里沒人會買你的帳。一個人學會平等待人,將是他終生的幸事。當孩子不尊重別人的時候,一定要耐心地給孩子講解,通過家長示范,讓孩子知道去尊重別人。


八、表達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愛是父母不附加任何條件地愛孩子。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要表達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就要把對孩子的愛跟對他的行為的評價分離開。如果孩子感覺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他會認為愛是一種可計算的對價,“只有當我作一定行為時,父母才給我相應的愛……”。這樣的觀念將使孩子成年后永遠不懂如何付出真愛,導致他一生的悲劇。愛孩子就要不斷的表達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明白:無論任何情況,爸爸媽媽都決不會停止或減少一分對你的愛!當孩子感受到我們總和他站在一起時,他的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才有得以生長的適宜環(huán)境。


在此將《心靈雞湯》中16歲女孩雪倫·懷特莉筆下的一段親情故事分享給大家:


我從兩歲起就一直寄養(yǎng)在別人家里,我的生母除了我還生了另外5個女兒,因為實在照顧不過來,再加上又沒有爸爸或是其他任何一個人可以照顧我們,我們被送到不同家庭寄養(yǎng)。

由于我的桀驁不馴,現在的養(yǎng)母終于決定把我送回收養(yǎng)機構,就像前面的那個一樣,我看我大概是全世界最沒人愛的孩子。碰到凱特·麥坎時,我7歲,正和第三個寄養(yǎng)家庭住在一起。我養(yǎng)母告訴我凱特要領養(yǎng)一個孩子,我還認為她一定不會選上我,我實在想像不出會有人希望我永遠和他們生活在一起。那天凱特帶我到一個南瓜園,我們玩得很開心,但是我想我大概永遠不會再和她碰面了。

幾天后,有位社工人員來家里,說凱特希望領養(yǎng)我,然后問我介不介意和沒有雙親而只有母親共同生活。

“我只希望有人愛我?!蔽艺f。

凱特第二天就來了,她說,我很快就可以搬過去和她住。我很興奮,但是也很害怕,我心想等她了解我是個什么樣的人以后,不知道會不會改變心意。

凱特察覺到我內心的恐懼:“我知道你受了很多傷害?!彼f著抱抱我,“我知道你很害怕,但是我保證,我一定不會把你送走,我們現在是一家人了?!?/em>

令我驚訝的是,她的眼中滿是淚水。

“好的……媽。”我說。

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房間。“別擔心,我會給你買很多漂亮的新東西?!?/em>

媽媽為我做了很多事,她帶我上教堂,讓我養(yǎng)寵物,讓我學騎馬和彈鋼琴,每天她都告訴我她愛我,但愛不足以治愈我內心的創(chuàng)傷。我一直在等待,等待她改變心意。我想“如果我夠壞,她就會像其他人一樣離開我了?!?/em>

于是我試著在她傷害我之前先傷害她。我大吵大鬧,亂發(fā)脾氣,關門時老是用力甩上,發(fā)出砰然聲響。如果媽媽試圖阻止我,我就打她。但她從未失去耐心,她會抱著我,說她不管怎樣都愛我。

由于我剛搬來,學習成績并不好,因此她對我功課的督導特別嚴格。有一天,我正在看電視,她走進來把電視關掉。“做完功課就可以看電視?!蔽遗鹬袩?,抄起課本丟向房間另一頭?!拔液弈?,我不想再住在這里了!”

我等著她叫我打包離開,但她一直沒開口,我只好問:“你難道不準備把我送走嗎?”

“我不喜歡你的行為,”她說“但我永遠不會把你送走,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不會彼此放棄。”

就在此刻我忽然頓悟,這個媽媽不一樣,她永遠不會放棄我,她真的很愛我,我也了解到自己也很愛她。我哭了,緊緊地抱住她……


故事中的養(yǎng)母用無條件的愛彌合孩子心靈的傷口。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極柔弱而敏感,各位愛孩子的家長一定要用無條件的愛來呵護孩子的自尊心。


九、確認孩子的優(yōu)點


在孩子幼小的心中,他不知道自己行不行,所有的能力都只是潛在的。我們的家長長了批評孩子的眼睛,專門盯孩子的缺點。其實,孩子的成長本就是不斷確認的過程。孩子的成長無處不滲透你的觀點。


很多家長在日常教育中說教:“就知道玩,有什么用!不務正業(yè),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這樣的教化作用約等于零!


這種作法是建立在一個錯誤判斷上,即認為“孩子由于貪戀這些東西才不能好好學習”,其實孩子貪玩只是表相。其根本原因是:學習功課使他感受到的是痛苦。痛苦產生的深層原因是有二:一是早期教育,包括早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沒有讓他體會到學習本身能給他快樂;原因之二,是在家長強迫下被動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對學習感覺痛苦。


一位為兒子迷戀足球而苦惱的朋友向我求助。他告訴我,16歲的兒子沉迷于足球,熱衷于看球,寫足球評論,而對學校的各門功課毫無興趣。我的這位朋友絞盡腦汁,軟硬兼施,可是這些方法除了使父子關系緊張外毫無作用。我?guī)退O計了確認肯定孩子行為,鼓勵孩子的教育方案。以下是他依計而行的過程:


那天,他回家以后,找到孩子已經發(fā)表的足球評論,非常認真的讀了孩子寫的這篇文章,然后在當著全家人面大加贊賞:


“兒子,你竟然在16歲能夠有這樣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老爸沒有想到!更沒想到,你寫作上有這樣的天分!”


他發(fā)現兒子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在這之后的很多場合,我的朋友當著孩子對親戚朋友確認孩子的寫作水平:“我兒子的足球評論的文章寫的真的很不錯……”當眾表揚他,然后很自然的把孩子攬在懷里,拍一拍孩子的頭,讓孩子感受父親的真誠。


在幾個星期后,父子關系迅速融合,朋友再對孩子說:


“兒子,你是一個有天賦的孩子,文章寫得也很有思想,我覺得你可以試著寫其他的東西,然后拿給我看看……”


然后發(fā)生的事情是孩子開始自己去搜尋資料,查典籍,完成想寫的東西。


一直等到這個孩子借由寫作能力,自尊心逐漸被確立起來,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建立了自信,逐漸確立起責任心時,他的父親對他說:


“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男子漢,如果你不想一生平庸地度過,就應該明白課業(yè)對你的未來人生的重要性,我相信憑你的能力只要一年就能把落下的功課補上,爸爸希望你有一個精彩的人生!”


最后,正如我們想像的,這個孩子在父親地確認和鼓勵下回到正常的成長軌道,并且飛速進步,成長成一個自信、優(yōu)秀的孩子。


孩子通常在簡單的事情里獲得了自尊、自信和責任,然后轉移到他需要的方向上去。你必須抓住他生命中的亮點,把這個亮點放大,借由這個亮點培植出自尊心,責任心,然后引導到引發(fā)這些事情的興趣上來。對一個有自尊心的人,決不會甘心在團隊中當配角,落于人后。所以,確認孩子的優(yōu)點是家長培養(yǎng)孩子自尊心的“規(guī)定動作”。


十、表揚孩子的成績


確認孩子的優(yōu)點、表揚孩子的成績,是教育孩子的根本性的天條。


在一個人生命早期,他無法弄清楚成年人世界會如何評價自己作出的行為。而他首先要得到成年人的確認,第一個就是渴望得到父母的確認。


孩子今天數學作業(yè)成績10道題做對了9道,1道做錯了;寫了滿篇的字只有3個字寫得好,剩下的其它字寫得很糟。在面對孩子的成績時,你如何反應?90%的家長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沒做好的部分:“那道題怎么沒做上呢?”,“你看你寫的東西,一天你干嘛了?你怎么寫不好呢?……”當孩子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我們卻因為他不完美而批評他,下次也許連這次的成績都不如。


我們專盯在孩子做錯了的事情上。愚蠢地認為,我指出你的缺點,下次你會做好的。真實的邏輯是完全相反的。真實邏輯是:今天孩子寫100個字,只有3個是好字,我們要把眼睛只盯在這3個字上:“兒子,這幾個字你能寫得這么好!媽媽太高興了。”那97個字,閉上眼只當作沒看見,孩子的心理是“我寫3個好字,能讓媽媽高興!”馬上有了上推力,下次他會寫出4個、5個、6個好字,你不斷地表揚,最后孩子也練出了一手好字。


表揚孩子就是把孩子推向你希望的方向。如果你將孩子推向和你希望相反的方向,那么你在親手毀了孩子的前程。給孩子以正推力,就要通過他做的事,把好的事情重復放大,反復放大,通過不斷確認,最后表揚他做好的事情。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