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婉園,詹婉園講師,詹婉園聯系方式,詹婉園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職場健康養(yǎng)生理療專家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詹婉園:事業(yè)和家庭如何平衡?
2016-01-20 26791


詹婉園工作與生活平衡智慧 詹婉園事業(yè)與家庭平衡智慧 詹婉園工作與生活平衡智慧

按照上世紀50年代流行心理學的說法,工作狂都貪婪自私,注定死于心臟病。事實并不真是這樣。就像大衛(wèi)·奧格威(David Ogilvy)曾經說:“人們死于厭煩、心理沖突和疾病,但他們不會死于辛勤工作。”如果你的工作很有意義,這尤其如此。
  從真正意義上講,只有不享受工作的人才會覺得工作超負荷。同樣地,如果你在工作中缺乏歸屬感,或者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成就感,哪怕一丁點兒工作也會讓你覺得索然無趣。所以,工作與生活最好的關系并不是平衡,而是融合。以下是一些建議:
  辛勤工作可能是你最重要的職業(yè)武器
  事實上,盡管你足夠聰明,或者足以勝任某項工作,但仍然只有辛勤工作才會讓你脫穎而出。工作狂有更高的社會地位,每種社會中都傾向于如此,哪怕像加勒比海、地中海地區(qū)、南美這樣的落后文化也不例外。人類文明的每項重大成就,從文學到科學到體育,都是這些更為努力的人的工作成果。巧合的是,他們根本不關心要去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歸屬感是區(qū)分工作狂的利弊之所在
  簡單地說,對于你來說,哪怕一丁點兒無意義的工作,也比大量有意義的工作壞得多。工作與人際關系頗為相似:花一周時間做你討厭的工作,就像與你不喜歡的人共處一周,都會讓人心生不快。然而,一旦你找到合適的工作,或合適的人,再多的時間投入也讓人甘之如飴。做你喜愛的工作,你就會深愛這份工作,讓你熱衷于辛勤工作、更長時間地工作。如果你不喜愛現在的工作,就應該換另一份工作——職業(yè)轉變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太晚。
  技術并沒有破壞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而只是凸顯了你的工作有多無聊,你過去的生活有多乏味。尤其與網絡相比較時更是如此。技術并不只是消除了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限,它還改善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應付工作而沒有追求事業(yè)的人才會擔心
  如果你有幸去追求自己的事業(yè),而不只是應付工作,那么你就應該欣然接受工作與生活之間的不平衡。事業(yè)提供了更高層次的目標方向感,而工作只是提供一份收入。工作承擔著你做的事情;而事業(yè)卻承載著你熱愛的東西。如果你總是每天、每周、每月地算計自己的工作時間,很可能你就是在應付工作而不是在追求事業(yè)。相反,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限越是模糊,你越可能在工作上和生活中都取得成功。真正的事業(yè)不是一份朝九晚五的苦差事。如果享受自己的工作,你自然而然就會堅持工作。事業(yè)上的成功取決于消除工作與玩樂之間的界限。如果把工作和生活緊密地融合在一起,誰還會關心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呢?
  抱怨不過是一種自我放縱的行為
  我們生活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自我感覺良好,這種理念對于社會發(fā)展毫無意義。它源于對積極心理學的曲解,事實上,積極心理學推崇的是自我發(fā)展和自我成長,而不是自我陶醉和自我放縱。這種曲解也說明了,為什么在西方國家,會有那么多人抱怨沒能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很好的平衡,以此來尋求關注。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東方與西方的對比研究方興未艾。在日本、中國或新加坡等東方國家,通常,即使人們更為努力地工作,卻很少抱怨工作與生活中的不平衡。在部分程度上,西方國家的失業(yè)問題和經濟發(fā)展停滯,就是由于西方人優(yōu)先考慮休閑娛樂而不是工作導致的。
  總之,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這個問題,不在于你不能將兩者分開,而在于你不能融合它們。其根源就在于,很少有人能夠享受他們的工作。要真正成功平衡工作與生活,惟一的方法就是:遵從內心的喜好,找到自己的使命,學著去欣然接受工作與生活之間的不平衡。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