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巔峰心靈成長高端課——日志分享
連著幾天都在下雨,看著窗外的雨,不由想起了在遠方的公公婆婆,他們出去已經(jīng)快九個月了!不知道他們現(xiàn)在身體好不好,好想念他們?;叵肫疬@十幾年來我們婆媳之間發(fā)生的種種事情,感悟最深的就是我選擇了放下,如果我沒有看過那本名為《淡然》的書,也就不會這么快理解胡老師所講的放下。在這里我想說,生活中如果你選擇了放下,不去計較,你就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人都在愛你,她們也值得你去回報那份愛!就像六大定律里所講的,多一雙心靈的眼睛你就會看破很多事情!那么幸福不幸福也就在你的心里有了答案,感恩新巔峰又一次提升了我,感恩老師的引薦。
?新巔峰心靈成長高端課——日志分享
?
心靈的修煉在我們的生命中每時每刻都要進行,靈魂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是情緒,愛情是心理現(xiàn)象,婚姻是社會現(xiàn)象。
人心向善就會把萬事萬物看得很美好,事物入眼皆美,內心的真善就不會失衡,讓我們的靈魂有信仰
信仰指引生命的十大定理:1,因果定理2,吸引力定理3,深信定理4,放松定理5,你的生命其實只能活在當下,其他的都是頭腦當中的幻境6,二八定理7,應得定理8,間接定理9,布施定理10,不圖回報定理。反復學習,字字斟酌。從每一件事開始修煉自己,期待收獲不一樣的自己!父親的靈魂,母親的靈魂,母親的形象,情緒,精神品質對孩子的影響都是極大的!自己的心態(tài)改變了,周圍的事物也在發(fā)生改變,我們要通過靈魂的修煉,修煉內心寧靜的自己,這樣才能更好的帶動家庭的成長,給孩子更大的動力!感謝胡老師帶給我全新的課程,接觸到了以前沒有接觸到的課程,我靈修水平太淺薄,望見諒!
新巔峰教育心靈成長高端課——日志分享
今天,是幫朋友網(wǎng)絡投票的最后一天,最近幾天,都睡得很晚,幫朋友投票到凌晨一兩點,把它當成是自己的事,希望朋友能感受到我的愛和支持……直到下午六點鐘,投票結束了,最終朋友入圍了,真心替她感到高興,我們的辛苦算是沒白費……今天到了最后時刻,投票有點卡,就打開看了n次的“天道”,這是我最愛的一部電視劇,每次看都有新的收獲,今天看,聽到一句話,是女主角第一次去男主角家里時,看到家里擺設十分簡單時的一句心里旁白,說:“這個人心事太多,腦子太復雜,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越是頭腦簡單的人越需要點綴和填充,而頭腦復雜的人對簡潔有著特殊的心理需求”,我就聯(lián)想到了我老公,老公一向喜歡家里布置簡潔,而他,確實是一個頭腦復雜,心思縝密的人,心理學真的好有意義和價值??!我本來就喜歡心理學,忽然就更想研究心理學了。越來越看到老公的好,他那么愛我,性格又好,衷心祝福他,祝福我自己,祝福女兒,祝福我們一家人幸福,也祝福大家,親愛的家人們,讓我們的成長伴隨著越來越幸福的腳步,奏出生命最美的樂章!
新巔峰心靈成長高端課——日志分享
聽了老師的課,看了大家的作業(yè)很受啟發(fā),我們二十幾歲的時候也是青春年少,有幾個懂得教育孩子的,他們長大了,我們后悔了,有了新巔峰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感謝新巔峰!其實不要覺得孩子磨蹭,孩子沒考第一 ,孩子撒謊,孩子打架,這些現(xiàn)象都不一定是錯的。不是我包庇,袒護,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走彎路,需要親身體驗彎路,從而悟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在我看來,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培養(yǎng)判斷是非能力,培養(yǎng)抗打擊能力,培養(yǎng)情緒控制力,培養(yǎng)道德準則比什么科學文化都重要,因為沒有這些,有了文化也無法適應社會,無法成為有素質和修養(yǎng)的人,頂多是個有文憑的人,現(xiàn)在有文憑的人太多,但像民國時期的大師級的人太少,像朱自清、巴金、蔡元培 、曹禺、徐志摩等等。為什么,因為靈魂沒有敬畏,沒有信仰,沒有傳統(tǒng)文化的薰陶,天大地大唯我獨大,除了拜金享受,不知道生命存在的真正意義,不知道宇宙浩瀚滋養(yǎng)。萬物有多少常人不了解道可循,好好教育孩子,先學好做人,再做事做學問,學會兩條腿走路!
中國人的“母親參照效應”
“兩個女人同時落水”問題是中國男人的集體噩夢。一邊是愛得如漆似膠還正眼巴巴望著你的女友,另一邊是你心底永遠的無可替代的母親——似乎怎么說都不對。
這個難倒了大批中國好漢的問題,真有這么大的殺傷力嗎?如果你有機會問問老外,比如美國人,回答很可能就沒那么糾結了:選擇另一半。為什么會這樣?難道美國人就不愛他們的母親了?或許心理學家可以給出一個解釋。2002年,北京大學朱瀅等人以中國大學生為被試的研究首次發(fā)現(xiàn):與西方人不同,中國人的記憶不僅具有“自我參照效應”,也就是說對與自己有關的信息記得格外好,而且對與母親相關信息也能記得很好,就像是記自己的事一樣,出現(xiàn)了“母親參照效應”。
實驗中,朱瀅等人以中國大學生為被試,在“自我參照效應”(詳見,《 記得你等于記得自己 》)實驗的經(jīng)典范式上再增加了母親參照條件。比如問“‘勤勞’一詞適合描述你的母親嗎?”通過類似問題讓參與者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將“勤勞”這個詞匯和母親聯(lián)系到一起。
所有被試通過類似方法將不同的詞匯和不同的對象聯(lián)系到一起,再測驗其記憶效果。結果發(fā)現(xiàn),當記憶材料與母親掛鉤時,其記憶成績與自我相聯(lián)系的一樣好,兩者都優(yōu)于其他條件下的成績,包括名人參照條件(如“‘清廉’一詞適合形容朱镕基嗎?”)。就是說,對中國人而言,不僅與自己相關的事能記得更好,與母親這一“重要他人”相關的事也具有相同的記憶效果。這與西方文化背景下參與者的實驗結果大相徑庭。對西方人而言,“母親”與“總統(tǒng)”這個概念是一樣的,都不及被試對與“自我”相關的材料記得更好。
中國人獨特的“母親參照效應”說明母親在中國人“自我”中具有重要位置。從嬰兒時建立的依戀,到成年后,“母親”依然以這種方式存在于中國人的生命里。對中國人而言,“對母親的情感”似乎并不難理解也并不陌生:在我們幼時的回憶里,往往離不開母親的身影;當男孩長大后,盡管在外面呼風喚雨,回到家里還是母親的孩子;甚至問及奧運冠軍“最想把獎杯送給誰”時,母親也會是得票最高的。
文化這只“神奇的手”
為什么母親對中國人具有獨特的意義呢?
這與“自我概念”的文化背景有關。一般來說,自我包含與自己有關的個性、身體特征、職業(yè)等許多內容。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自我概念表現(xiàn)不一樣。在文化心理學界,斯坦福大學社會心理學家黑澤爾?馬庫斯(Hazel Markus)等人曾根據(jù)文化差異提出過 “獨立型自我”與“依賴型自我”兩種自我概念類型。
她認為,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自我的概念是獨立的、個人主義的,他們關注于自身的思想、感受和行動。而在東方文化背景下,個人是一種關系自我,強調的是人與人彼此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依附,尤其看重家庭。因此可以推測,對美國人來說,就算是母親,也屬于自我以外的其他事物,在記憶上并不占有優(yōu)勢。而對中國人來說,自我中包涵有母親的成分,母親是“自己人”;“自己人”的事也就是自己的事,當然也就放在心上了。
由此也可以理解,中國男人與美國男人對于“兩個女人同時落水問題”的反應。西方文化鼓勵獨立和個人價值,尤其是成年個體要建立自己新的生活;在這一過程中,母親的參與與影響力會主動降低,理性的美國人會選擇對今后生活重要的人。而對中國人而言,不管是出于倫理或是情感,母親早已是“自我”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并且不具有可替代性,很難舍棄。這樣看來,如果一個女生還傻乎乎地糾結于此,估計是徒勞的。
中國人的自我和媽媽在同一個腦區(qū)?
從上面來自行為實驗的研究可見,文化對中國人的自我概念產生了影響。有人可能會問:如果這種影響真那么確鑿,那么在中國人的大腦里是否存在相應的自我表征的神經(jīng)生理基礎呢?
答案是肯定的。2007年朱瀅等人用中西方大學生兩組被試進行了“母親參照效應”的腦成像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對中國人而言,在自我參照和母親參照條件下,都激活了腹側內側前額葉;但西方人只有自我參照激活了腹側內側前額葉。這說明中國人的自我與母親是住在同一個腦區(qū)的,為中國人獨特的“母親參照效應”提供了神經(jīng)生理層面的證據(jù)。
這是中國文化造成的特殊現(xiàn)象還是中國人大腦比較特殊呢?為此,研究者特別研究了雙重文化背景下的特殊群體——香港人。在研究者提示了中國文化元素后,香港人的自我與母親同住在腹側內側前額葉;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下,香港人的自我與母親的神經(jīng)基礎是分離的。文化對人的影響是 “深入骨髓”。受中西方文化影響的香港人的自我甚至會根據(jù)文化情境轉換:有時候母親像是“路人甲”,有個時候又與母親“形影不離”。
總之,可以看出,在東方文化背景下的中國人的自我概念中,母親是密不可分的成分。這說明,中國人把母親擺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就算是長大成人了,對母親的情感聯(lián)結,也早已滲透到個人的認知與行為甚至生理結構中。這或許就是為什么中國人對母親更依戀的原因。
這里有身心靈提升的平臺,有志同道合的巔峰家人,有專屬于您的VIP私人定愛,我們用生命,愛與智慧打造優(yōu)秀的家庭!期待您的加入!
微信:lina19930930
電話:1863689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