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鬧的都市和人群中,什么樣的人能做到去留無意,悠然輕松?誰能讓自己的心靈在漩渦之中保持一派清明?就是那些懂得修心的人,他們在平日就注意陶冶自己,才能讓心越來越穩(wěn),讓情緒越來越平。
阿菲是一所女子會館的服務(wù)員,她負責(zé)前臺的咨詢工作,為來到這里的客人推薦適合她們的服務(wù)項目:美容、減肥、舞蹈等等。她說如今最受歡迎的項目是瑜伽,她也經(jīng)常為不了解的客人推薦這種健身修心的運動。阿菲自己也做瑜伽,她說這令她受益匪淺。
瑜伽是由身體的動作和冥想兩部分組成的,不但可以健身、塑身,還能讓心靈為之一靜,情緒得到舒緩,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它。這也從側(cè)面反映出,越來越多的人渴望擺脫生活的種種束縛,追求身心寧靜。他們渴望始終走在寧靜的陽光里,而不是在風(fēng)雨中跋涉,沒有片刻喘息,沒有自我空間……
我們很少能在老人以外的人身上看到“安寧”,小孩子活蹦亂跳,成年人忙忙碌碌,大家都在為生命躁動,為生活奔波,沒有清靜的時候。他們也渴望“浮生偷得半日閑”,在鬧市中悠然自得一番,可惜這是一個沒有時間實現(xiàn)的夢想。如果人只有在步入老年,什么事都不能做的時候,才能夠得到安寧,這樣的人生是不是太無奈了?
有人把心理上的煩躁歸結(jié)為忙碌生活所導(dǎo)致的抑郁,事情太多,靜都靜不下來,怎么能享受安寧?一通電話響了,另一通電話響了,接連不斷的電話響了,這就是都市人的生活,為工作、為人際、為各種各樣的事奔忙著,神經(jīng)繃緊,日程表安排得滿滿的,連休息日都有安排,悠閑,寧靜,在哪里能找到?
有人嘗試在娛樂中讓自己松一口氣,可是,人潮擁擠的旅游景點,人聲鼎沸的KTV包房,電影院總在播放充滿商業(yè)氣息的片子,就連朋友間的聚會,也經(jīng)常淪為“煩心事交流會”,想要松一口氣,結(jié)果卻是泄氣。人們甚至覺得只有等到退休以后,才能萬事全拋,過夢想中的悠閑生活,但退休之后難道就沒有煩惱?疾病、兒女、養(yǎng)老,樣樣都可能讓人操心。可見,安寧與年齡無關(guān)、與工作休息無關(guān)、與大部分事情都無關(guān),安寧,說到底是一份心態(tài)。
有多少人關(guān)心自己的心態(tài)?答案是“很多”,但有多少人能塑造自己的心態(tài)?答案是“極少”,當(dāng)人在尋找寧靜的時候,總會發(fā)現(xiàn)他們剛找到一個尖角,就先被煩惱找到了。于是,在各種煩惱的糾纏之下,好不容易找到的寧靜不翼而飛,人們陷入了生活的“汪洋大海”,不得喘息,不得平靜。
還有一個原因是,人們最希望塑造的心態(tài)是堅強,而不是寧靜。面對生活,人們希望提高自己的應(yīng)變能力、承受能力,而不是“逆來順受”的能力。其實,心靈的安寧并不是逆來順受,它有深厚的內(nèi)涵,它能夠反過來作用于很多東西。
心態(tài)安寧,才能帶來生活中的安寧姿態(tài)。為什么我們總在為瑣事傷神?為什么我們總為突來的意亂慌手慌腳?為什么我們即使取得成績也覺得不滿足?因為我們的心總被浮躁和欲望占據(jù),我們的頭腦里充斥著各種念頭,關(guān)于未來我們的設(shè)想那么多,關(guān)于過去我們的悔恨也不少,關(guān)于現(xiàn)在更是一團亂麻無法理順,我們怎么能平靜?
越是難做的事往往越有價值,追求寧靜也是如此。喧鬧的都市和人群中,什么樣的人能做到去留無意,悠然輕松?誰能讓自己的心靈在漩渦之中保持一派清明?就是那些懂得修心的人,他們在平日就注意陶冶自己,才能讓心越來越穩(wěn),讓情緒越來越平。
他們講話的時候很少大嚷。一個人的心靈狀態(tài)如何,有很多外在表現(xiàn),說話是最明顯的一種。性子急的人說起話來像連珠炮,性子慢的人說起話來像溫開水,善良的人說話總是肯定的,陰險的人說話總有太多的虛偽……心靈寧靜的人說起話來不疾不徐,既有分量又有分寸,就像他們的表情始終是可親的,氣質(zhì)始終是淡雅的。
他們喜歡閱讀或音樂,或安靜的活動。追求知識是他們的一大愛好,他們認為思想的深度與心靈的容納度息息相關(guān),一個有智慧的人必然不驕不躁。他們也會栽花、種草、品茶、臨帖、對弈……這些愛好都能使人享受到清閑,讓人的情緒得到松弛。
他們會刻意留出獨處時間。一個人的時候最適合安靜,散步或者坐臥,最舒服的姿勢帶來最愜意的體驗。生活太擁擠,需要一個屬于自我的小空間,享受孤獨的沉思,享受與自己對話的樂趣。一個有獨處習(xí)慣的人在任何時候都能靜下來,因為平靜已經(jīng)成為他們的習(xí)慣。
“靜”帶來的好處不只是心平氣和,還有處事的冷靜。每臨大事,人要有靜氣,才能更好地分析、解決問題。因為有“靜”的能力,也就不必再為那么多瑣事煩惱,不論遇到什么,先安靜下來,以安寧的心態(tài)應(yīng)對一切,你會覺得安靜過后,心浮氣躁消失,換來神清氣爽,精神百倍。
好運寶典
面對生活,人們希望提高自己的應(yīng)變能力、承受能力,而不是“逆來順受”的能力。其實,心靈的安寧并不是逆來順受,它有深厚的內(nèi)涵,它能夠反過來作用于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