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的經典文獻
《宣言》的早期版本
2015年7月,全國各地的上萬名黨員群眾來到嘉興南湖畔,瞻仰紅船,學習黨史。
章勇濤攝(人民圖片)
今年2月,因中國最高領導人的一個重要批示,一篇寫于67年前的文章備受矚目——的《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收錄于《選集》第四卷。
就學習這篇著作,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對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提出明確要求。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fā)了《關于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加強黨委(黨組)領導班子建設的通知》。
這不是第一次要求黨員領導干部重溫黨內經典文獻。從公開信息和中共中央黨校教材《黨校十九講》等書籍資料中梳理可知,曾多次要求黨員領導干部重溫黨內經典文獻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著作等。
這些經典往往穿境越世,具有真理性的力量,足以鑒古知今、資政育人。
01
重溫黨內重要文獻
據公開信息,十八大以來,要求黨員干部重溫的第一篇重要文獻是《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2013年1月5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談到“兩個三十年”問題時指出,“正確處理改革開放前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關系,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建議大家把《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找出來再看看?!?
這份黨內重要文獻是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當時,對起草這份文獻講了三條中心意思。第一,也是最核心的一條,是確立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fā)展思想。第二,對新中國成立三十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志的功過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評價。第三,通過這個決議對過去的事情做個基本的總結。
無疑,當年制定這份黨內重要文獻,作用之一即為統(tǒng)一黨內思想,尤其是統(tǒng)一黨內對“文革”、個人以及思想等的認識和評價,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
要求重溫的另一份重要文獻是《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
時隔不久,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講到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時,引用1980年制定的《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第十一條指出:“在我們的國家中,人們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尊卑貴賤的分別。誰也不是低人一等的奴隸或高人一等的貴族。那種認為自己的權力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思想,就是腐朽的封建特權思想,這種思想必須受到批判和糾正。員和干部應該把謀求特權和私利看成是極大的恥辱?!?
他進一步強調,“說得多么深刻啊!建議大家把這份文件找出來重溫一下?!敝贫仁欠锤闹伪局?,建立一整套系統(tǒng)、全面的制度以制約和監(jiān)督權力的使用,是杜絕腐敗的根本性措施?!蛾P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就是制度建黨的重要一環(huán)。
要求重溫的新一份重要文獻是文章開頭提及的《黨委會的工作方法》。
今年2月,總書記就學習《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對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提出明確要求。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是1949年3月13日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所作的結論的一部分。在這篇文獻中,提出了黨委會工作的12種方法,即“黨委書記要善于當‘班長’”、“要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互通情報”、“不懂得和不了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學會‘彈鋼琴’”、“要‘抓緊’”、“胸中有‘數’”、“安民告示”、“精兵簡政”、“注意團結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力戒驕傲”、“劃清兩種界限”。
中央黨校黨史部教授張?zhí)J為,這12種方法既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的一般要求,又體現了中國作風和中國方式。從那時到現在已過去半個多世紀,雖然我們黨的執(zhí)政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同志這篇文章的基本思想歷久彌新。
按照中央組織部的相關通知,各級黨委(黨組)要“在學習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和領導藝術、學習掌握其中蘊含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上下工夫,真正把握《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的基本思想,提高領導能力和水平”。
有專家分析認為,要求重溫這幾篇黨內重要文獻,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用意是很深的。
02
精讀馬列“代表性篇目”
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是黨員干部的必備素質,是保持政治定力的思想基礎。多次要求,“讀馬列、學毛著,要精,要原原本本地學、仔仔細細地讀,下一番真功夫。”
要求,領導干部在研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的同時,要追根溯源,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認真學習同志的著作。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蘊含和集中體現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源和基礎。據《黨校十九講》,在中央黨校的一個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強調,領導干部可以精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寧專題文集》兩部文集中的代表性篇目。
這些代表性篇目的首篇,即馬克思、恩格斯的《宣言》。
1848年出版的《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正式誕生。這部著作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融為一體,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說:“《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每閱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fā)?!闭f:“我的入門老師是《宣言》?!?
1848年2月,伴隨《宣言》面世,一個共產主義“幽靈”開始在歐洲游蕩。馬克思一定想不到,72年后,1920年8月,這個“幽靈”游蕩到中國——《宣言》中譯本誕生,并旋即被一批眼界開闊的中國青年搶購,四處傳閱。其后,不到1年,1921年7月23日,中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共成立。轉眼,95年又過去。
“代表性篇目”還包括馬克思的《序言》和《導言》等。
《序言》寫于1859年,文中,馬克思對唯物史觀進行了深入闡釋,闡明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等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形態(tài)演進的一般進程,論證了舊的社會形態(tài)為新的更高的社會形態(tài)所取代的歷史法則?!缎蜓浴分赋觯骸盁o論哪一個社會形態(tài),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導言》則是馬克思全部政治經濟學著作的總導言,集中闡述了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分析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應該說,讀懂《導言》對于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建立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十分有益。
“代表性篇目”,還包括恩格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和《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
前者全面論述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包括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和未來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后者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所作的全面梳理、總結和發(fā)展,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哲學基本問題,系統(tǒng)論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內容,是關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概論式著作?,F實中,領導干部無論從事什么工作,最緊要的是思想方法對頭。多次強調要注意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
“代表性篇目”,還有列寧的《國家與革命》、《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以及《論糧食稅》、《論我國革命》。《國家與革命》集中闡發(fā)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豐富和發(fā)展了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和關于共產主義社會兩個階段的學說?!豆伯a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批判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傾思潮,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戰(zhàn)略和策略。
《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批判了唯心主義哲學思潮,捍衛(wèi)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論糧食稅》是關于新經濟政策的重要著作,開始肯定和重視商品交換、貨幣流通和市場機制,是列寧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代表作?!墩撐覈锩房偨Y了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論證了俄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根據本國國情探索發(fā)展道路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梢哉f,列寧這些著作的核心要義,對中國革命、建設乃至改革都具有重要啟迪、借鑒意義。
03
學習重要著作等
如何“認真學習同志的著作”?
的重要著作,包括《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zhàn)》、《中國革命與中國》、《新民主主義論》、《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要求,這些篇目需要反復精讀。
《實踐論》和《矛盾論》是哲學思想的兩篇代表性著作,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作出了哲學總結。
《論持久戰(zhàn)》則是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中國革命形勢,確定方針,是戰(zhàn)略思維的典范?!吨袊锩c中國》全面考察了中國的歷史、現狀和基本國情,深刻論述了中國革命道路的獨特性。
《新民主主義論》系統(tǒng)總結革命經驗,全面論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墩撌箨P系》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矛盾的問題》,集中體現了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來源。
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把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放在重要位置,先后安排學習了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因此,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須追根溯源。
除了黨內經典文獻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外,對領導干部的要求,還包括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以及歷史等。
據《黨校十九講》,時任中央黨校校長的在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開學典禮上提出,領導干部普遍應當讀下古今中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書籍;在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進一步提出,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書籍作為古今中外文化精華的傳世之作,思考和表達了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根本問題,特別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典籍蘊涵著做人做事和治國理政的大道理。這方面的典籍《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資治通鑒》、《鹽鐵論》、《官箴》等,無不包含著修身養(yǎng)性、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
還強調,要加強對歷史的學習,各級領導干部應該學一些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知識,特別要深入學習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深入學習世界近現代史和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從歷史中得到啟迪。
比如“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就吸收了傳統(tǒng)中國“民本”、“富民”、“不循古”、“法制”、“賢人政治”等思想,汲取了世界上其他國家發(fā)展中產階級、打破中等收入陷阱、法律治國、政黨興衰的歷史經驗。
無疑,讀歷史,有助于借鑒歷史上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各種有益經驗,同時避免一些歷史錯誤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