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約瑟夫·努內(nèi)斯、彼得·博特賴特(約瑟夫·努內(nèi)斯是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營銷學助理教授;彼得·博特賴特是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工業(yè)管理研究生院營銷學助理教授。)假設你現(xiàn)在正走進一家百貨商店,打算購買手提箱,但你注意到了陳列著的一塊名貴的手表,上面的標價令人咋舌。你對這款售價為2000美元的手表毫無興趣。那么,這塊手表的昂貴價格會影響你購買手提箱的心理價位嗎?如果當時看到的是價錢低得多的浴巾,心理價位又會有什么不同呢?大多數(shù)人認為自己是理性的購物者,不會受此影響。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即使是不在顧客購物計劃之列的商品,其價格也會影響他們的支付意愿。商家早就知道,消費者對于某種商品通常值多少錢或者應該值多少錢,沒有一成不變的概念。研究表明,同一產(chǎn)品、同一品牌和同一品類的價格比較,會影響顧客的支付意愿。這就是為什么許多公司會在類似的或相同的商品上標明所謂的“正?!眱r格,其目的就是想通過這種“含有水分”的價格讓人們覺得市場行情就是如此。但是,消費者識破了這種價格把戲,他們很少依據(jù)標價來確定商品該值多少錢。因此,經(jīng)理們必須想出新招數(shù)來影響購物者的支付意愿。新的研究表明,偶遇價格(Incidental Prices)——不在顧客購物計劃之列的其他商品價格——會影響人們的支付意愿。雖然消費者在看到這種價格時,并不會有意識地對此進行判斷。因此,這種不期而遇,無論是偶然的還是商家刻意安排的,都會強化或弱化顧客購買目標商品的意愿。為了檢驗偶遇價格的暗示效應,我們從美國那些最大、最知名的汽車拍賣商中選取一家作為檢測樣本,對其六年的銷售數(shù)據(j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該公司的經(jīng)典車拍賣會每年都能吸引大約12.5萬名發(fā)燒友,所有在場的人都能獲悉汽車的歷史價格和起拍價。我們查閱了該拍賣商1995年至2000年間拍賣的1477輛汽車的銷售記錄,其結果發(fā)人深思。我們發(fā)現(xiàn):連續(xù)拍賣的兩輛汽車之間的價格差異,有規(guī)律地影響著第二輛車的最高競價。如果第一輛車的最高競價比第二輛車的起拍價高100%-200%,那么第二輛車的最高競價比起拍價平均高出39%。價格差得越大,效應越顯著。上述研究結果不僅對拍賣商安排商品的拍賣順序有明顯的啟示,其寓意也深遠得多。在另一次研究試驗中,我們沿著美國加州的威尼斯海灘兜售一種流行音樂CD,這類商品價格變化不大。我們發(fā)現(xiàn),即便購物者說他們對購買運動衫毫無興趣,但當CD旁邊出售的運動衫定價為80美元時,許多人愿意掏錢購買我們要價20美元的CD;而同樣的運動衫定價為10美元時,購買CD的人就少得多。顯然,運動衫價格較高的時候,他們對CD出的價也更高。在事后接受采訪的參與者中,沒有任何人相信運動衫的偶遇價格影響了他們的決定,然而事實卻是明擺著的。零售商可以在諸多方面利用偶遇價格。比如,他們可以重新設計商品目錄,把昂貴的商品列在前面幾頁,激發(fā)顧客購買在隨后的目錄頁中價格相對較低、又正是他們想買的商品。有些零售商的收銀機周圍常常擺滿了引發(fā)顧客購物沖動的小商品,他們不妨可以試試在附近擺放一些不是很引人注目的高價商品,以使顧客為買到價格適中的商品而感到欣慰,哪怕這些東西也許比在別處要貴。另外,有時在其他場合利用偶遇價格,甚至還會使人們覺得多花了錢是順理成章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一張牙科醫(yī)生的賬單上,如果最昂貴的項目列在最前面(例如700美元鑲一個齒冠),病人還會為60美元的X光透視而怒氣沖天嗎?
關注微信可獲取更多知識,搜索“眾博”或“zbglgw”或 聯(lián)系徐老師助理姍姍1 3 6- 3 2 2 5-2 9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