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潤霖,黃潤霖講師,黃潤霖聯(lián)系方式,黃潤霖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經銷商行為管理專家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黃潤霖:營銷的極致是產品!【小眾營銷三篇之二】
2016-01-20 3065
        記得二十多年以前,就有所謂的專家開始“諄諄教導”我們:你生產一個包,賣10塊錢別人還要和你討價還價;你去古琦專賣店買個包,價格是你的數(shù)千倍,人家還得讓你預約排隊。你知道差別在哪嗎?人家印上“G-U-C-C-I”的標示,身價打著滾得往上翻,沒有品牌,你啥都不是!


        多么刻骨銘心的羞辱,這羞辱,與當年虹口道場赫然矗立的“東亞病夫”牌匾一樣歷歷在目、言猶在耳;這羞辱,直接促成了中國企業(yè)家近二十年品牌觀念的遷移、升級與蛻變;這羞辱,也讓中國的品牌發(fā)展之路,既波瀾壯闊又命運多舛、既應者云集又迷途難返。


        其中代表品牌可以用王老吉做例。王老吉是當年涼茶的老字號,即使在很多解放初期的諜報電影中,都看到王老吉涼茶鋪的身影。加多寶本世紀初成功運作王老吉上市,實現(xiàn)單品銷售過百億,估計僅僅放在當年的涼茶鋪,即使賣個幾輩子都無法賣出這樣的銷售額。但是熟悉涼茶的人都知道,今天王老吉為了適應大眾口味是經過改良的,味偏甜,祛火功能遠不及真宗的涼茶。如今真正接近標準南粵涼茶口味的,可能還是在廣東街頭,以連鎖小店形式發(fā)展的黃振龍涼茶。味略苦但回味悠長,還配有山楂卷給你調味,是真正的清火敗毒佳品。廣東本地人感冒發(fā)燒,都會買上一碗下火。


        完全商業(yè)化運作有一個隱含的邏輯就是對量的追求。批量化和流水線生產,帶來了產能的翻番,而要消化這些翻番的產能,就需要更大面積的消費人群,而被擴大化的消費人群,需求必然出現(xiàn)差異化傾向,為了滿足這種差異化,對產品進行調整和改觀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導致的一種結果是,曾經原滋原味的產品可能被改得面目全非。


        我們陷入了一個認知誤區(qū):所謂品牌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TA,而知道的最佳途徑就是使用TA。為了讓更多的人使用TA,產品就開始迎合更多的消費者,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市場經濟中“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定義,在這里被再一次地用偏了,這也是那么多“中華老字號”不再是熟悉的味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反過來這也是“中華老字號”后續(xù)乏力的歸因。


        前幾日在朋友圈里無意間聊到國內小眾營銷發(fā)展的話題:為什么中國就沒有小眾營銷運用得可圈可點的企業(yè)?為什么中國的小眾營銷企業(yè)最終都將義無反顧地踏上大眾營銷的路子,如小米的消費人群從“發(fā)燒友”到“泛發(fā)燒友”?為什么國內能夠冒頭的小眾營銷企業(yè),都是講人文、講情懷的企業(yè),然后其他企業(yè)一涌而上,個個開始講同樣的人文,同樣的情懷,這樣的小眾依然逃脫不了淹沒在大眾營銷的汪洋大海里,如江小白的草根路線。這些曾經的小眾品牌,顯然沒能跳出同質化的死穴。


        單從營銷手段來論小眾營銷為什么沒有市場,容易陷入“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迷茫,某種程度上,過度營銷可能恰恰是我們今天面對市場化做出的最糟糕選擇。


 


        一、精品經濟發(fā)育不成熟,商品經濟泛濫,導致小眾營銷缺乏必要的產品基礎。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時間,從產品角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978年到1992年,產品經濟時代,這個階段計劃經濟仍然有著重大的影響,只要有產品,就必然有需求,供銷社和供銷員都還是令人眼饞的工作;


        1992年到2008年,商品經濟時代,品牌意識凸顯,市場經濟對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明顯,跑業(yè)務的人成為圓滑世故的代名詞;


        2008年至今,本應該是精品經濟時代,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泡沫未能完全釋放,產品的升級和換代未能完成,品牌之爭仍然停留在初級的商品階段,這是我們精品經濟未能發(fā)育完全的原因之一。


        正因為整個社會缺乏做精品的意識,我們的關注力仍然停留在如何快速做大做強上,很多企業(yè)骨子里信奉一流的營銷、二流的產品是企業(yè)的制勝之道。不愿意、或者沒有能力將產品做到極致,導致國內缺乏產品驅動型企業(yè),國內品牌的持續(xù)性自然很難經受住考驗。


 


        二、互聯(lián)網思維強調模式致勝,最后演變?yōu)橥稒C取巧、編故事成為營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多企業(yè),產品成為營銷工作關注最少的部分,經典“4P”在很多營銷人的工作范疇里都變成了“3P”。


        2008年以后,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電子商務的早期布局開始進入紅利兌現(xiàn)的階段。很多并不提供產品的企業(yè),通過IOT鏈接的方式紅極一時,這本也無可厚非,盤活和整合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應有之意。只是那些過去還能悶頭做產品的企業(yè)坐不住了,精品經濟原本就不發(fā)達,現(xiàn)在沒有了他們如琢如磨地研究、精進產品。所有人都想走捷徑、都想一夜爆紅。互聯(lián)網模式讓很多不成熟的線下實體企業(yè)產生了幻覺,也樹立一個極壞的標桿。


 


        三、片面追求市場份額的增長,在民營企業(yè)里非常常見?!疤煜挛涔Γ觳黄啤钡腻e誤認識,無疑為企業(yè)快速做大火上澆油。


        自己做銷售時,實在看不懂為什么有些外企決策層在定年度銷售任務時,看到15%的增長目標后,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銷售部門將增長率降下來。在民營企業(yè)里,30%、50%甚至100%以上的增長目標都是屢見不鮮。某些階段性成功的民營企業(yè)或者企業(yè)家,一直宣揚增長速度能夠解決銷售初期的大部分問題的論斷,也為超常規(guī)增長提供了輿論佐證。每個人想的都是怎樣才能高速增長,而不是將自己的產品在自己的用戶市場做到極致。營銷部門沒有人想產品的事,產品部門又離市場太遠,這樣的產品創(chuàng)意,意淫大于剛需。


        今年去湘西,滿眼看到的是已經被完全漢化的湘西苗人的風土人情,他們講漢話、循漢俗、穿漢衣,當?shù)厝朔Q之為熟苗,實在大失所望。而只有走進依然生活在大山深處的湘西苗寨,他們是至今未被漢化的一個族群,保留著原始的苗族風俗??吹剿麄?,我才確認我是真正來到了湘西苗寨,而不是另一個似曾相識的我們。


        研發(fā)極致的產品,注定是一場孤獨且漫長的旅程,這是很多浮躁的企業(yè)無法享受的境界。


 


        營銷的思維極致是產品,一切生意都要回到生意本身:買者獲取使用價值,賣者獲取價值,無論是傳統(tǒng)思維,還是互聯(lián)網思維。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