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個“8.15”又到來了。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亞洲太平洋戰(zhàn)場戰(zhàn)事結束的紀念日。
相對于5月8日二戰(zhàn)歐洲戰(zhàn)場紀念日,世界——特別是主要當事國的中國、日本和美國好像更關注這樣一個“歷史”時刻,因為歐洲的那一頁“歷史”早已成為真正的歷史,而東亞的這一頁“歷史”卻一直在現(xiàn)實中延伸,并且有可能繼續(xù)糾纏未來。
先是此前日本一系列與“歷史”有關的事件:日本首相一再參拜靖國神社;日本天皇遠赴塞班、硫磺島等祭祀日軍;日本國會通過設立“昭和”日;東京都全面采用歪曲歷史的教科書;日本國會更通過《二戰(zhàn)決議案》,矢口不提侵略二字;
多達355名議員更公開呼吁全體國民參拜靖國神社;一些人再度有意借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把日本打扮成二戰(zhàn)受害者;部分日本政·府高官攻擊遠東軍事法庭的審判是“單方面的審判”……甚至放出“核武裝”的言論等,不一而足。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是日本在東海油氣、釣魚島問題和臺海問題上對中國的咄咄逼人、氣勢洶洶甚至殺氣騰騰;對韓日獨島爭端肆無忌憚的挑釁舉動,對俄日北方四島問題的敲山震虎。緊鑼密鼓地擴充軍備,鼓吹修改憲法第九條;同時以世人似曾相識的頑固和蠻橫,以“爆發(fā)力”的架勢力爭加入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至于有人驚呼:日本大力士在四面出擊!
在這樣的“歷史”和這樣的現(xiàn)實的雙重背景下,發(fā)生了遍及中國的反日示威和中韓在聯(lián)合國對日本“爭?!钡穆?lián)合狙擊。中日政·治關系繼連續(xù)的冷淡之后,又創(chuàng)下歷史新低。歐洲國家的民眾對中日兩國的民族主義感到“不安”,而美國也開始就中日問題展開戰(zhàn)略對話。
凡此種種,世界和中國不由得發(fā)出這樣的疑問:發(fā)生于七十一年前的中日戰(zhàn)爭真正結束了嗎?
因此,我們不能不重新打量當年那場戰(zhàn)爭的勝利。由今天日本對同是戰(zhàn)勝國美國、蘇聯(lián)(俄羅斯)和中國完全不同的政·治表現(xiàn)和國民情感態(tài)度的結果上溯原因,我們不能不說:世界正義力量對日本法西斯的戰(zhàn)爭或許是全面的,但中國當年的抗日戰(zhàn)爭卻是一場遺憾的勝利。 遺憾在于它的不徹底。中國總愛說“中國抗日戰(zhàn)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一部分”,牽制了多少個日軍師團沒有北上和德軍會師,也沒有南下奔赴太平洋,格外強調中國抗日戰(zhàn)爭對美、蘇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的巨大貢獻。這都是事實,鐵一般的事實,不容否認。但這種過分強調卻模糊了中日兩國之間單獨的、漫長戰(zhàn)爭的基本脈絡。如果把近代中日之間的對抗歷史當作一個整體事件來看的話,其實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只不過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一部分。
以1931年“9.18”日軍對中國東北的全面進攻算起,中國對日本的抵抗或者日本對中國的進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世界公認的時間是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前已經進行了8年。而更準確地就中日近代軍事對抗行動追本溯源的話,應該是以1874年日本入侵臺灣算起,至少應該從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算起。無論從哪個時間算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之前,中日之間的戰(zhàn)爭都早已經開始。
不徹底是因為中國太弱,無力如蘇聯(lián)那樣僅以一己之力,一鼓作氣滅此朝食。由于中日戰(zhàn)爭在后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一部分”,致使最后中國雖然成為了勝利者,但日本卻不是中國單獨打敗的。正是由于這一點,中國雖然付出了50年(從甲午戰(zhàn)爭算)的時間和無法計算的生命財產代價,卻沒有得到“象樣的”戰(zhàn)利品。中國沒有收回全部失地和屬地琉球(今沖繩),也沒有在日本駐軍,更無法徹底清算日本的戰(zhàn)爭罪行,甚至最后連天經地義的戰(zhàn)爭賠款也沒要到。
如果把日本比作一條瘋狗,中國的家里被這條瘋狗禍害得幾乎傾家蕩產家破人亡,而美國只不過腿上被咬了一口;對于蘇聯(lián),日本瘋狗只不過對它狂吠了一下而已,但中國僅以趕走這條狗為勝利,蘇聯(lián)則是狠狠地揍了這條狗,并砍下它一條腿;美國則干脆把這條狗按倒在地,后來又把它馴服成一條聽話的狗,為自己的戰(zhàn)略利益所驅使。和蘇聯(lián)、美國對日本獲得巨大實際利益的勝利比起來,中國的勝利怎不令人遺憾!
中國勝利的“遺憾”,為整個中華民族留下了巨大的歷史后遺癥。中國沒有堅持收復全部失地,不占領和清算日本,不僅是中國對自己的不尊重和不負責任,也是對再造新日本的不負責任,甚至說嚴重一點,也是對人類正義事業(yè)的不負責任。這一惡果現(xiàn)在正在出現(xiàn)。由于中國勝利的不徹底,客觀上造成了:
1、中國國民普遍沒有戰(zhàn)勝國意識。這一點看看美國對日本參拜靖國神社滿不在乎的態(tài)度就清楚了。中國計較日本,而美國蔑視日本;
2、日本政·治人士和國民對中國普遍沒有戰(zhàn)敗國意識。這和第一結果是連在一起的。今天的日本對蘇聯(lián)和美國都是從心底里感到恐懼,所以盡管美國用原子彈殺了日本幾十萬人,但沒有一個日本人因此恨美國;蘇聯(lián)占了日本北方四島,日本硬話都不敢說一句,卻一再對中、韓耀武揚威,不僅屢出狂言,更有許多軍事挑釁動作,石原甚至公開鼓吹要跟中國打一場馬島那樣的戰(zhàn)爭,大概他認為日本是英國,而中國是阿根廷,或者認為日本還是當年的日本,而中國也是當年的中國了。
實際上由于中國勝利的“遺憾”,沒有解決雙方國民和各界人士彼此的“不服氣”問題。軍事上有形的對壘結束之后,國家和民族間無形的對立依然如故,正如中國人民友好協(xié)會會長陳昊蘇所說:歷史上兩個國家發(fā)生戰(zhàn)爭,必然有人民之間的惡感為之先導。中日之間的對立如果積累到一定程度,人民之間老是互相厭惡,那么戰(zhàn)爭的可能性就會存在。
美國對日本新老軍國分子歷史上的一再包庇袒護和今天的一再慫恿,是導致中日戰(zhàn)爭至今尚未“真正結束”的又一客觀原因。眾所周知,美國為了把日本改造成對抗蘇聯(lián)、中國等社會主義陣營的堡壘,置人類的天理良知于不顧,使裕仁天皇以下大批戰(zhàn)犯逃脫懲罰,也使當時曾經麻醉了整個日本國民的法西斯主義沒有得到全面“凈化”。
麥克阿瑟在日本投降儀式上抒情地說:如果我們必須拯救軀體,就一定要拯救精神。但美國最后只拯救了那些軍國主義分子的軀體,并沒有救他們的精神。這使得整個日本普遍缺少一種深刻的自省意識。正是這種不自省,成為中日之間戰(zhàn)爭難以“真正結束”的根本原因。
不自省首先影響了日本國民對于戰(zhàn)爭性質的認知。全世界都認為“8.15”是日本無條件投降日,而日本自己的說法卻是“終戰(zhàn)”。兩字之差,不啻天壤。
其次,不自省使很多日本人對中國沒有加害國的犯罪感,對中國的天高地厚的恩情不僅不領情,且有厭惡和仇視情緒。不自省還讓部分日本人淡忘其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而強調其遭受美國原子彈的襲擊。
任這種是非顛倒的思維混亂和情緒泛濫,誰說整個日本不會在某些右翼政·治人士的引導下,走向全面的國家和民族復仇,像一戰(zhàn)后失敗的德國那樣?中國不能對日本政·府和缺少哲學基礎的日本民族的良知寄以厚望。
如果日本真有心反省它們對中國50多年來的戰(zhàn)爭傷害,他們就不應該請求中國免除戰(zhàn)爭賠款,而應該不僅將甲午戰(zhàn)爭的賠款連本帶利償還中國,還應該對新的戰(zhàn)爭罪行進行補償——雖然什么樣的補償都不能還清它欠中國的血債??伤尤粚χ袊拇蠖雀械綉c幸,像做了一筆獲利巨大的生意一樣!
當年日本接到大清國價值1億兩白銀的戰(zhàn)利品和2.3億兩白銀的甲午賠款(這筆巨款相當于日本當時7年的財政收入),日本外相陸奧宗光高興地說:“在這筆賠款之前,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幾億日元,本國全部收入只有8千萬日元,一想到現(xiàn)在會有3億5千萬日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和私人都覺得無比的富裕!”整個日本無不彈冠相慶。
現(xiàn)在,當中國免除日本戰(zhàn)爭賠款——在日本看來等于中國又對日本進行了一次數千億美元的賠款,戰(zhàn)勝可以獲利,戰(zhàn)敗也能獲利,日本的興奮之情大概要超過甲午戰(zhàn)爭的勝利了。如果日本真的對他們的戰(zhàn)爭罪行進行懺悔的話,德國的現(xiàn)成榜樣,它為什么不學?倒是否認侵略歪曲歷史的反思在日本不絕如縷。
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慶祝“8.15”,中國要清楚歷史,更要清楚現(xiàn)實。
每年,全世界都在慶祝反法西斯勝利時,而日本國內卻彌漫著紀念“日俄戰(zhàn)爭勝利”的氣氛。報刊在大肆稱頌當年日軍功勛的同時,還鼓吹“今天的日本正面對著一個比它強大許多倍的中國的崛起”,“要重現(xiàn)100年前的奇跡”。
在日本,有一些右翼狂徒早已在毫不掩飾地叫囂進行第三次中日戰(zhàn)爭,更有一些日本政客一直夢想著肢解中國,希望中國分裂為5塊,后來被李登輝繼承衣缽,發(fā)展為7塊論。日本爭釣魚島固然有著經濟方面的考慮,但公開叫嚷介入臺灣事務,則有著削弱中國、肢解中國的大動機。
有人形容日本近代是“捕食其他動物”式的國家戰(zhàn)略。由于二戰(zhàn)的失敗,日本現(xiàn)在的牙齒和利爪已暫時收斂起來,但其“食肉動物”的本性依然沒變。隨著經濟陷入困境,整個日本在迅速地右傾化。這實際上就是本性的復原。右傾化是一個學術名詞,其實質是軍國化,是重新露出“牙齒和利爪”。
中國一定要記住,日本有相當一批政客其亡華之心不死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是有著歷史的基因的:以戰(zhàn)爭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是日本自明治維新后的基本國策,即大陸經略政策。
日本1945年以前的國家軌跡一直是沿著這樣一條軍國主義道路前進的。《人民日報》曾刊登了題為《日本近代大陸政策評析──兼駁日本右翼對甲午戰(zhàn)爭歷史的歪曲》的文章對日本近代大陸政策產生的過程和社會根源進行了簡介,說“其陰魂至今不散”,雖然“他們對此諱莫如深”。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警告。
怎樣才能真正結束中日那場進行了50年又延續(xù)了70多年的戰(zhàn)爭?一百多年的中日對抗史告訴中國人,日本對弱者有恩不記,對強者也是有仇不記的,它只記得弱肉強食,欺軟怕硬。
要想和日本友好和長期友好,中國僅靠善良的愿望是不行的,靠一再無原則的退讓更是沒有用的,必須:
1、整體實力比日本全面強大,像鴉片戰(zhàn)爭前1000多年的中國那樣;
2、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和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證明,僅有整體實力的強大還不夠,還要有意志上的強大。對日本的右翼分子的軍事挑釁,要進行寸土不讓的凌厲反擊,像蘇聯(lián)當年在諾門坎那樣,一戰(zhàn)熄滅其北上念頭。
千萬不要像那樣退避三舍,以肉“飽”狼!試想如果斯大林當年也學蔣在東三省那樣,蘇聯(lián)的命運將會如何?而如果某些日本冒險分子要進行更大規(guī)模的侵略行動,中國則應該效法美國當年在二戰(zhàn)中對日本進行的火燒東京、餓死計劃、原子彈轟炸那樣全力以赴??傊还苋毡尽坝押谩辈弧坝押谩?,中國都要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是歷史和現(xiàn)實留給中國人的雙重教訓。
和日本這樣有著兇殘本性的食肉動物為鄰,并且有著漫長受傷害和死里逃生經歷的中國,自己該成為一只什么樣的“動物”才能避免悲劇重演,相信今天中國人紀念“8.15”時,應該本能地想到,并多問幾個為什么和怎么辦。
今天中日對抗的形式與甲午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時的兵戎相見雖已不可同日而語,但中日對陣的基本戰(zhàn)略態(tài)勢不僅和七十多年前一脈相承,和120年前的中日格局也小異大同。只不過今天的“戰(zhàn)爭”,敵友已隨時空轉換,目前還沒有以當年那種刀光劍影的直接軍事形式在進行而已。
孫子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中日在政·治層面上、外交層面上和文化、經濟(比如對俄羅斯輸油管道和東海劃界之爭,日本是從戰(zhàn)略高度來看待的)上,即“伐謀”“伐交” 階段的較量,什么時候停止過?日本和美國、臺灣公然結成軍事同盟,公開表示對美國在臺海的軍事行動提供支持,美國也暗示支持日本在中日領海領土爭端中的立場。
日本的國防白皮書已經公開提出中國是假想敵,要警惕中國。這是什么?這是民族和國家思想上的軍事動員。
戰(zhàn)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zhàn)爭,不流血的戰(zhàn)爭也是戰(zhàn)爭,至少是冷戰(zhàn)。一些人呼吁中日之間不要陷入21世紀的新冷戰(zhàn),完全沒有意識到中日“21世紀的新冷戰(zhàn)”早已拉開序幕。
中國人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團結團結再團結,中國已經有了一次歷史的遺憾,不能再允許有未來的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