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病重,齊桓公親往探視。君臣就管仲之后擇相之事,有一段對話,發(fā)人深省。 桓公:“群臣之中誰可為相?” 管仲:“知臣莫如君?!豹?桓公:“易牙如何?” 管仲:“易牙烹其子討好君主,沒有人性。這種人不可接近?!豹?桓公:“豎刁如何?” 管仲:“豎刁閹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這種人不可親近。” 桓公:“開方如何?” 管仲:“開方背棄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況且他本來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棄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過千乘。應當遠離這種人,若重用必定亂國?!豹?桓公:“鮑叔牙如何?” 管仲:“鮑叔牙為人清廉純正,是個真正的君子。但他對于善惡過于分明,一旦知道別人的過失,“終身不忘,這是他的短處,不可為相?!豹?桓公:“隰朋如何?” 管仲:“隰朋對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恥下問。對不如自己的人哀憐同情;對于國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聽;對于事務,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過問;別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裝作沒看見。不得已的話,可擇隰朋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