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連續(xù)幾年,幾乎每日都在傳授太極拳功道——節(jié)假日、春節(jié),亦不休息,有些朋友,不遠百里、千里來我這里修煉太極,也因之,自己練拳教拳,每日不少于3小時。一周內還有兩三天每日達5小時沉浸在功夫的狀態(tài)中。
?????? 有人問我,您傳授太極功夫,是不是少了其他的生活樂趣?我卻覺得,功夫的生活狀態(tài),是我最喜歡的,不是為了練出超越常人的特異功能,而是在傳授太極功道的過程中,有了悟道契機和悟覺妙感通的可能;太極拳之功夫,是讓身心性命到了修理整頓——去掉不適應生命活動優(yōu)化的部分;錘煉內求本具之物質含量;運化能量和信息,安頓好身心,使之性命得到高質量的提升——生命獲得了提升和全面優(yōu)化。
???????? 于是,功夫境界就會逐漸不同——也就有了工夫。
?????????談工夫更多的人是儒家,古代時,真正的大儒,都講工夫。我覺得這個詞,更貼近身心性命之道的本意。
?????? 功夫,發(fā)揮人體本具之功用,讓自己成為大丈夫。
?????? 工夫,自己已頂天立地了,自然就是大丈夫。
?????? 因此,功夫注重的是過程和運用,工夫是境界及拋卻了所有用和不用的有為,直達本體。
??????? 工夫。我喜歡這兩個字。比功夫兩個字還喜歡。功夫,好像功利了一些。工夫更樸素一些。
????????工夫,由兩個「二」加「1」組成。「二」象征著天和地;「1」象征著1個人站立在天和地之間。毫無疑問,人必然是站立在天地之間的。
?????? 如果有一個人,上下貫通——通天徹地——透出天,深入地,則大丈夫的「夫」就成就了。
????????「夫」乃大丈夫的意思。
???????? 丈夫離妻子一丈之內的人,最為親近,共擔風雨,共瀝甘苦。
??????? 大丈夫,則是離天地最近的人,甚至超越天地的束縛,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此為「工夫」。
??????? 工夫,乃通天徹地,通曉天的運行規(guī)律和法則,徹悟地上的一切成住壞空,具有人世間擔當?shù)娜恕?/p>
?????????工夫者,任何一個普通人,經(jīng)過文武雙修教育,或者天地規(guī)律和法則掌握的人,都可以稱之為有了「工夫」。工夫者的現(xiàn)用,則是「功夫」。
?????????功夫。我也很喜歡的詞。與「工夫」這個詞比起來,是不同況味和微妙程度的不同。
??????? 工夫,好像離現(xiàn)在遠了一些。
???????? 功夫,更接近于普通人的理解。
?????????功夫,更多體現(xiàn)在武功方面,是關于武功境界的描述。武術,是與體育差不多的運動項目——所以現(xiàn)在有個詞,武術運動。
??????? 功夫則不是,功夫上身,不會退掉。有一天人老體衰氣弱,則功夫不老。
???????「功」乃功用之發(fā)揮和用功程度的合一。用功精深到一定程度,則就是有了功夫的表現(xiàn);有了功夫,日常生活之應用就能恰到好處顯示出效益。
???????功夫和工夫,一體兩面,都是中國人文武之道的體現(xiàn)。
??????? 以前,儒生,也要經(jīng)歷比武。有一個準備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認為今科狀元非自己莫屬,不過,為了摸摸底,就去找臨縣口碑好、學問好的人比武。比什么,比靜坐。靜坐時,對方一動,他馬上舉起提前寫好的幡,幡上寫的字是:今科狀元是我。比了幾場,遇見一個對手,雙方靜坐三天三夜紋絲不動。后來,一個蚊子在對方臉的周圍擾動,對方眉毛一皺,他馬上舉起幡:今科狀元是我。
??????? 后來,這個人果然是狀元。
?????? 武道比武,比的依然是儒家強調的靜定工夫。
?????? 唐朝的陳子昂詩寫得好,武功也不錯,具體技藝也許并不比專門練武的人強多少,不過,比起武來,他還真贏了專門練武的人。一次,有個專門練劍的跟陳子昂比劍術,對方一下子就把劍拔出來,拉開了架勢,而陳子昂則慢慢的拔劍,等把劍拔出來,對方則一下把劍扔掉,承認自己敗了,為什么,因為陳子昂的靜定工夫高。
?????? 楊式太極拳第二代楊班侯,太極拳精深。有一次他和老僧比武,不動手較量,面對面盤膝打坐。過了一會兒,老僧面變色,滿頭大汗,坐立不安,氣力不支,只得認輸。楊班侯用的是意氣侵襲對方的太極功夫。
??????? 這個功夫和儒家靜坐的工夫還不一樣,儒家講靜定,意氣是向內斂的,觀照本心,心不動,則靜動一如,定在如如不動中;太極功夫,雖也是盤坐,意氣則照到對方的皮肉筋脈骨中,層層侵襲,和對方形成一個整體——「只管我混你,不管你混我」,所以,才有老僧面容改色的情景發(fā)生。
???????? 功夫,多用在武的修持上;工夫,多用在文的修持上。
???????? 其實,工夫和工夫,意思是可以互通的。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 工夫和功夫,是文武之道境界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