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是學科細致化的時代,太極拳界亦如是,目前,已有上百個太極拳拳種流行于世,作為普通人,練一練流行的太極拳、體育健身類的太極拳即可;然而,作為熱愛國學的人、年輕的學子、政府公務員、企業(yè)領導人、養(yǎng)生愛好者等人來說,我建議,最好國學和太極拳兼學,這樣,可形成真正中國人大智慧度彼岸的參照系和中華核心思維模式,如能依據(jù)次第層層深入,也許能實現(xiàn)“心為太極”,豁然開朗,心開大解,生命獲得全面優(yōu)化和躍遷。
筆者依據(jù)儒家、道家、佛家依次遞進的方式,亦把太極拳的修行次第進行了梳理——儒、道、佛三大學問,是讓我們證得真理、提升境界、實現(xiàn)生命優(yōu)化的三個門、三條道路、三個快捷方式,抵達的深度、廣度、純度是一,分次第,則便于入門,也符合古人修學,均一門深入的習慣。
要知道,豁然貫通時,就會發(fā)現(xiàn),儒、道、佛本來是一體的,乃國學含三為一之要義所在,三家的目標和證道境界是一,都是為了鑄造“超凡入圣達真”、“得道成仙”、“明心見性”,名相不同,但都是悟后方修道的生命底座、基石、參照系。
太極拳的修行、修煉、修真,乃內(nèi)省和躬行儒、道、佛三家最便捷、最方便的法門。儒、道、佛之理為一貫,九九歸一、含三為一為太極——太極乃核心也、中心也、一也、整體也、混元也、根本也、根源也、本體也、本具也、意元體也,是空中的妙有,有中的無、沒有的有,形而上的上上。拳,權也,權衡輕重緩急、得失進退、舍得和精進、整體和局部、陰與陽、隱與顯、煩惱和菩提、自由和自覺。
太極拳就是國學,國學就是太極拳。
為了修學方便,筆者把國學和太極拳兼修(實際為一,學科化分的權宜說法而已)的路徑,命名為心性太極學,此乃權宜之名、故妄命之。我們修學的過程,就是不斷打破名相,建立和掃除的過程——見相破相,方能得見如來。沒有名相,何來打破名相,因此,心性太極學這個名相還是需要建立的。
心性太極學,要依據(jù)“煉己筑基,祛病強身;神意主宰,上善若水;圓覺神明,架虛摸空”三大次第,進行實修、進行參研——每一個次第,都要被后一個次第來掃除、來打破、來超越。
心性太極學,從拳術上命名,可稱之為心性太極拳,簡稱心太極;拳、功、道含三為一,亦稱太極拳功道。其修學次第和學問次第來源有三:
其一,來自楊祿禪、楊健侯之家學、之京城隱蹤一脈的楊健侯秘傳內(nèi)功太極拳體系——內(nèi)功太極拳;此拳跟楊家第三代楊澄甫所傳注重招式照法的內(nèi)容完全不相同,每一式都講究內(nèi)功心法。
其二,混融了以楊澄甫、褚桂亭所傳授的楊氏太極拳之泛傳(流行)體系的拳架,結(jié)合王宗岳《太極論》和大自然啟迪而形成的太極拳——水性太極拳(亦稱之為王氏水性太極拳,其理法精要,主要收錄筆者整理出版恩師講記《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極拳講記》一書中);
其三,混溶了筆者跟隨甄隱先生修學7年所修持的松腰理論和所傳承的儒道佛醫(yī)武等國學經(jīng)典精要,并借后來游學期間修學的如意太極拳、如是太極拳拳架而形成的。此三大拳學體系,分別對應儒、道、佛等國學諸家經(jīng)典的研修。
心性松腰太極拳,則是提煉三大拳學,而編創(chuàng)的核心功夫拳架,是學練三大拳學體系的橋梁。整合以上兩種拳架體系而形成的武拳文練、空圓轉(zhuǎn)之拳架——心性圓覺太極拳。
心性太極學,下設太極拳、太極功、太極道、太極游藝、太極應用五大門類,其核心為太極拳;其功夫?qū)P逓樘珮O功;其思維模式和理論為太極道;其游于藝的情志陶冶為太極游藝;其于各方面的踐行為太極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