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電商
戰(zhàn)略研究”的第六篇,從這一篇開始,我們要進入具體的操作層面的討論。我的結(jié)論是,以手機為載體的手媒體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傳播方式,這一傳播方式目前最好的應用就是“微博+微信”的強關系組合。
這一新的傳播方式對企業(yè)意味著什么?如果大家懂得電商時代對品牌與營銷的作用,就會明白,錯過了新的傳播,就等于錯過了頭班車。所以,我們的討論就基于這樣一個原點,那就是如何通過新的自媒體,或者叫手媒體獲得競爭優(yōu)勢?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無數(shù)的人都在往一個方向擠,你向后轉(zhuǎn),朝著另一個方向走,就是第一名!
微博上,為什么只有大V可以營銷?
在微博上,似乎大家都很反感營銷,但我給大家看個案例:
@雷軍: 今天在多看辦公室,辦了小米多看合并會,晚上找了一些多看同事喝酒,但沒有喝太多,因為還要加班做產(chǎn)品!小米手機2 第二輪開放購買,11/19,10萬臺,同時30萬臺1s青春版。第三輪開放購買,11/29,15萬臺。
相信大家都熟悉,雷軍是誰。他創(chuàng)立了小米,他的粉絲有385萬,他創(chuàng)造了半個小時
銷售20萬臺手機的神話。現(xiàn)在的問題是:為什么他們可以堂而皇之的在微博上做廣告,而你的微博中只要有
銷售信息,要么會有取消對你的關注,要么就會有人罵你做廣告?
事實上,同樣的帶有明顯
銷售信息的內(nèi)容,在李開復、潘石屹等等名V中經(jīng)??吹剑绾谓忉屵@個邏輯?如果我們不是名人,就無法在微博上這樣公然營銷的話,那么,我們又如何做“微營銷”?如果我們不是
這就是今天我要與大家討論的SNS社交媒體,或者叫手媒體的營銷邏輯。在討論這個邏輯之前,我先給大家講兩個社會學研究的結(jié)論:
第一,兩個普通人之間的人際交往過程,社會學叫水平交換,意思是平等的交換。比如與路邊小攤販的交換就是水平交換,水平交換看起來是很平等,但雙方卻沒有任何情感的關系,雙方隨時都可以分開。傳播學中,把水平交換叫弱關系,意思是兩個人的關系不緊密。
第二,雷軍是個名人,你是普通人。名人(或有權(quán)的人)與普通人之間的人際交往過程,社會學叫垂直交換,意思是不平等的交換,名人的地位明顯高于普通人。一開始就不平等的起始條件,意味著普通人必須遵從名人的游戲規(guī)則(不遵守就意味著出局),才有機會進入這個圈子,普通人明顯在“依附”名人,
傳播學中,把垂直交換叫強關系,意思是兩個人的關系很緊密。
當我們用水平交換來看弱關系(超市的關系),用垂直交換來看強關系(品牌專賣店的關系),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商業(yè)秘密,或者說,這等于揭開了品牌的真相,那就是:在超市的大多數(shù)商家與我們是水平交換,即弱關系交換。平等關系下的水平交換,決定了超市的產(chǎn)品大多低利潤,這與信息對稱無關,而與關系平等有關。
而所謂的品牌廠家與我們是垂直交換,即強關系的交換,即一切高溢價的交換,都基于人際關系的不平等!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品牌店的產(chǎn)品大多高溢價,這也與信息對稱無關,而與關系不平等有關。也就是說,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不平等,這之間的差距,決定了溢價的程度,差距越大,溢價越高,或者說生意越容易達成。
手媒體上
銷售一件,勝過OEM一萬件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所謂商業(yè)利潤的競爭,其實是對商家與消費者之間交互關系的競爭,誰改變了這種關系,誰就改變了所謂的管理或營銷本身。
在電視紙媒時代,只有那些有錢的(如大公司),或者那些敢砸錢”賭廣告“的(如王老吉、蒙牛那樣一批所謂知名品牌),都在通過制造一種商家與消費者的不平等,以此來獲得高價。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也懂央視,特別是CCTV一套“地位”意義上中國人骨子里的權(quán)力思想,使得一套的廣告也帶上了“皇味”
有一次,我到商場,碰到某廠的促銷員,看到我不理會他們的產(chǎn)品,那個促銷員急了,拉著我說“我們的廣告正在CCTV一套上播,你沒看到?他們那些產(chǎn)品怎么與我們比?”
手媒體的偉大意義,是針對電視與紙媒的“高成本”與高控制而言的:第一,手媒體是免費的,這對所有中小企業(yè)無疑是個福音;第二,手媒體可以“瞬聯(lián)”,從而放大了中小企業(yè)的競爭力;第三,消費者都在網(wǎng)上,你有本事就與他們“發(fā)生關系”!
所謂微博營銷,或者說微營銷,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這樣一場巨大的商業(yè)機會,是廣大的中小企業(yè)獲得了一次如何通過手媒體,繞過商業(yè)巨頭們的封鎖,從而直接達到消費者的重大機會。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有一個客戶是做康復器械OEM的,產(chǎn)品質(zhì)量很好,但就是打不進國內(nèi)
市場,因為他們承擔不起高昂的渠道費用!
但微博與微信,給了他們這種機會,這家公司開始在微博上營銷,通過微信公眾平臺與目標客戶溝通,在天貓上開了店,他們的粉絲只有不到500人,微信公共平臺也不到200人,但卻成功地賣出了產(chǎn)品,現(xiàn)在他們正在按客戶需求“定制產(chǎn)品”,當然,目前手媒體的
銷售量還很小,但我認為,通過手媒體
銷售的一件產(chǎn)品,其意義超過OEM
銷售的一萬件產(chǎn)品!
道理很簡單,從遠離消費者的制造,到為客戶的定制,這一小步是商業(yè)上的偉大一步,因為小公司也可以“輕松”地建立自己的渠道與品牌了!
有時候,商業(yè)史上的重要變革,往往就是從這些微小的改變開始的。誰會想到柯達會死?誰會想到諾基亞會衰落?當巨人們忽視這類重大變革機會而死亡時,就意味著,若干小企業(yè)的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