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從忠老師
丘吉爾說:“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倍?zhàn)結束以后,這句話被迅速傳遍了全球,并且還被商人們奉為天道。所謂“敵人”,就是指互相仇恨而敵對的人,或者敵對的方面。那么,怎樣才能使“敵人”變成自己的朋友呢? 最直接的辦法是:當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戰(zhàn)爭雙方都陷入巨大的消耗狀態(tài),這時,戰(zhàn)爭的雙方就會不約而同地思考同一個問題,與其爭斗下去,還不如不爭而勝,于是雙方締結盟約成為朋友。
在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4世紀的時候,古代希臘有數百個城邦并存,并且每時每刻都會產生新的城邦聯盟。聯盟的直接原因是——大家勢均力敵,無法戰(zhàn)勝對方,于是,解決之道就是“握手言和”。其實,人與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國與國之間,通常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利益相關性,這就出現了利益相關系數。比如,朋友之間的利益相關系數都大于0,是正數;而敵人之間的利益相關系數都小于0,是負數。顯然,對于敵對的雙方來講,只有寬容敵人,才能取得正數,并最終獲得雙贏。
明朝李詡在《戒庵老人漫筆》一書中,講過一個京官與地方官斗氣抖威的故事,話說一京官碰到一地方官,他趾高氣揚說:“我愛京官有牙牌”,牙牌指的是掛在腰間的一塊牌子,大體上跟現在參加大型會議那些人士別在胸間的出席證類似,這牙牌只有京官才有,帶著這牙牌向金鑾殿走,多神氣。眼看京官比贏了地方官。
只見地方官嘿嘿一笑,隨手遞給京官一根“正宗哈瓦那雪茄”,說:“我愛外任有排衙?!边@排衙是什么呢?就是“衙役叫頭,皂吏吆喝?!迸叛脫f很有文化,“一曰鳥合,二曰蠅聚,三曰鵲噪,四曰鵠立,五曰鶴驚……十八曰蟻夢?!焙耙宦曢_會,縣丞、主簿、訓導、教諭、典史、巡檢、驛丞、稅監(jiān)……眾人如鳥般飛來齊集,那場面讓縣令們過足官癮。京官腰別牙牌,是去跪金皇帝的;地方官面前排衙,是人家來跪他的,誰更有意思呢?另外,清朝地方官有審批權,你要開礦辦廠,你要經商建房,都要經地方官簽字蓋章;而且地方官還是集審判權和執(zhí)法權于一身,而且他們手上的審案權可讓你生或讓你死,人命關天,狗命也關天,碰到要命事,擱誰誰在乎,若有案子攤上了身,誰不傾家蕩產以求法律呢?所謂法律,說白了就是法官嘛。于是,就有了油水,就不差錢了。
從表面上看京官被比到了下風。其實,京官有一個最大的優(yōu)勢,他總在領導的身邊。大官除了講政治,也要關心身邊人的成長,每隔二三年大官就會跟身邊人說:你跟我這么久了,你下去鍛煉鍛煉吧。于是,京官空降到省,省官外放到府,府吏縣吏將身邊人下放到鄉(xiāng)鎮(zhèn)。這樣一來,京官便又成了地方官,他們也就“不差錢”了,也不缺排場了。
“權”是指公平、平衡的意思,“權力”是職責范圍內的支配和指揮的力量,無論古今,權力都是人們用你死我活殘酷手段爭奪的黃金戰(zhàn)袍。但是,權力一定要跟責任掛鉤,誰有權力,誰就要負責任;誰的權力越大,誰就要承擔越大的責任。一個專業(yè)的領導者,他必須清楚什么事情絕對不能去做,比如損壞國家利益,搞錢權交易以及吃喝嫖賭;還必須知道,什么事情不要讓自己牽扯進去;還必須學會,根據可能付出的代價來判斷事物,并且將一標準用于所有的事物上。否則這個當官的就會失去權力,甚至丟掉人頭。
唐朝覆滅后的幾百年間,中國歷史不斷上演著相同的一幕:暴力而血腥的政變,頻繁的政權更迭,使皇帝成為世界上最沒有安全感的職位。那些當上皇帝的人,是高處不勝寒,成為孤家寡人,他的身邊環(huán)繞著虎視眈眈的敵人!為了得到皇帝這頂烏紗帽,皇帝手下的將軍們不惜用陰謀殺掉羸弱的皇帝,然后扶持強大的軍閥登上皇位;當這名軍閥自立為帝,開啟一個新的王朝后,為了帝位延續(xù),就會殺掉追隨他打天下的一批將領。然而過不了幾年,同樣的一幕就會重新上演。新的軍閥崛起,然后殺掉皇帝和太子,自立為帝。
公元959年,大將軍趙匡胤黃袍加身,成了宋朝皇帝。眼見天下割據林立,這位新皇帝意識到按前車之鑒,他有可能在兩年之內就會被自己的手下殺掉,趙匡胤對大將軍趙普說:“我睡不著覺,因為臥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盤。”
如何打破殺戮的怪圈呢?在趙普的幫助下,趙匡胤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宴會,慶祝新王朝的誕生。他邀請了軍中所有兵權在握的將領,在他們喝得醉醺醺的時候,趙匡胤下令撤走所有的衛(wèi)兵和侍從。將領們開始害怕了,他們擔心趙匡胤會一聲令下殺掉自己。意外的是,趙匡胤對他們說:“我整天生活在恐懼之中,寢食不安,但我不懷疑你們的忠誠,可如果你們的屬下為了追求高官厚祿,找到機會也為你們黃袍加身,你們能拒絕嗎?”將領們喝得醉醺醺的,加之有性命之虞,便紛紛表示自己的清白和效忠。
然而趙匡胤卻另有想法,他說:“最好的人生就是安享榮華富貴,如果你們愿意交出兵權,我會賜給你們良田和豪宅,你們可以終日與歌妓美女為伴,快樂逍遙?!斌@訝的將領們意識到,交出兵權不僅可以遠離擔驚受怕、勾心斗角,而且還可以立刻過上富足而安逸的生活。于是第二天,所有的將領都交出了兵權,全部都回到了他們分封的領地上,過著奢華生活。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僅用巧妙的一招,趙匡胤就能將一群極可能背叛他的“友善豺狼”變成了溫馴的綿羊。
其后幾年里,趙匡胤不斷征戰(zhàn),鞏固他的統(tǒng)治。公元971年,南漢的劉后主(劉鋹)在叛亂多年之后,終于投降。令劉后主感到驚訝的是,趙匡胤不僅賜與他地位,還邀請他入宮,共飲美酒確定他們新建立的友誼。當劉后主端起趙匡胤賜給他的那杯酒時,因為害怕酒里被下了毒,他遲疑了?!拔⒊贾?,罪該萬死,”他哭喊道,“然而我懇請陛下赦臣一死,微臣萬萬不敢喝下這杯酒?!壁w匡胤大笑,拿過劉后主那杯酒一飲而盡,酒里并沒有下毒。從此,劉后主成了趙匡胤最忠誠和值得信賴的朋友。這是一種人格的魅力。
關于朋友之說,中國西部有句警語:“朋友是尖牙利齒的危險動物,如果你不小心就會被他們一口吞掉?!壁w匡胤十分明白他登上王位之時,也是進入這些“危險動物”之口的開始。他那些兵權在握的朋友最有可能大啖其肉,即使逃過這一劫,那些朝廷上的“朋友”也可能把他當成晚餐吃掉。因此,趙匡胤打算不再和這些“朋友”們來往,他把富饒的封地賜與手下的將領,讓他們遠離權力的中心。同時,趙匡胤也不和朝中的大臣們建立“友誼”,趙匡胤不依賴朋友,相反,他更加愿意利用過去的敵人。
在利用敵人方面,趙匡胤很有膽略。在稱帝之初,節(jié)度使的勢力很強,驕橫難制。有一天,趙匡胤將他們召入宮中,授給他們每人一把佩劍,一副強弩,一匹駿馬,然后他也單身上馬,不帶衛(wèi)士,和這些節(jié)度使一起馳出皇宮。到了樹林之中,又與他們一起下馬飲酒。飲了幾杯酒以后,趙匡胤突然對他們說:“這里僻靜無人,你們之中誰想當皇帝的,可以現在就殺了我,然后去登基?!边@些節(jié)度使都被他的這種氣概給鎮(zhèn)住了,一個個匍匐在地,戰(zhàn)栗不止,連稱“不敢,不敢”。趙匡胤再三詢問,他們嚇得只是埋頭不語。見此情形,趙匡胤是厲聲喝斥到:“你們既然要我做天子,就應當各盡臣下的職責,今后你們不準再驕橫不法,目無天子!”節(jié)度使們都三呼萬歲,表示順從。
對于敵人的后代,趙匡胤也是網開一面。一次,他在汴京皇宮里見一位宮妃抱著一個嬰兒,就問是誰的兒子?;卮鹫f是周世宗的兒子,這個周世宗正是趙匡胤的仇敵。當時,范質、趙普、潘美三位將軍都在一旁,趙匡胤問他們怎么處理。趙普說:“應該除去,以絕后患?!壁w匡胤說:“我接人之位,再要殺人之子,我不忍心?!庇谑牵殉饠车暮⒆铀徒o潘美將軍撫養(yǎng),據說這嬰兒長大成人后,官至刺史。就這樣,一個又一個的敵人被趙匡胤轉變成了更值得信賴的部下。
趙匡胤為何不用朋友呢?因為他知道,朋友往往會期望從你這里得到更多的好處,還會因嫉妒而內心憤憤不平。而過去的敵人對你并不存任何奢望,一切都無所謂,當這些敵人得到你的恩惠時,例如:突然被赦免死罪,他就會感激涕零,死心塌地地追隨赦免他的人。由此可見,我們的敵人猶如未開發(fā)的金礦,面對最有價值的金礦,你必須馬上學會開采。最終,趙匡胤打破了政變、暴力和內戰(zhàn)循環(huán)往復的怪圈。
2012年2月22日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