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從忠
金融寡頭J.P.摩根(J. Pierpont Morgan)是美國經濟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摩根式”的經營哲學是:不怕風險,勇于向強者挑戰(zhàn)
,實現獨占鰲頭的目標,同時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
一、摩根的第一桶金
J.P.摩根1837年4月17日出生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城的一個富有的商人家庭。從他的祖父約瑟夫到他的父親J.S.摩根,摩根家族經商
都很成功。他的父親J.S.摩根是新英格蘭地區(qū)的富商,起初搞干菜批發(fā),后來與城里著名的銀行家皮鮑狄合伙,在倫敦成立皮鮑狄公司,專門
經營美國國債、州債、股票及國外匯兌等金融業(yè)務。他們生意興隆,成功地把大量英國游資引入資金極度匱乏的美國。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特殊
的家庭氛圍與商業(yè)熏陶,摩根從年輕時就敢想敢干,很富有商業(yè)冒險和投機精神。
一次采購途中在新奧爾良碼頭,一位陌生白人問他是否想買咖啡,那人自我介紹說,他是往來美國和巴西的貨船船長,受托到巴西的咖啡
商那里運來一船咖啡。沒想到美國的買主已經破產,只好自己推銷。如果誰給現金,他可以半價出售。J.P.摩根考慮了一會兒,從最初的驚疑
中清醒過來,覺得這樁生意不錯,決定買下這船咖啡。他帶上咖啡樣品到新奧爾良所有與鄧肯商行有聯(lián)系的客戶那兒推銷,但是沒人接受,他
們反過來還勸告他,也許這些咖啡與樣品不符,何況以前還發(fā)生過船員欺騙買主的事。但摩根覺得,這位船長是個可信的人,他也相信自己的
判斷力。于是他毅然決然地先以鄧肯商行的名義買下全船咖啡,并電告商行總部已買到一船廉價咖啡。然而鄧肯商行回電嚴加指責說,不許擅
用公司名義!責令立即取消這筆交易!無奈摩根只好發(fā)電報給倫敦的父親,向他求援。在父親的默許下,用父親在倫敦的戶頭,償還了原來挪
用鄧肯商行的款項。他還在那位船長的介紹下,買了其他船上的廉價咖啡。
摩根贏了!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沒錯: 艙內全是上等的好咖啡,非但如此,就在他積極聯(lián)系客戶的時候,巴西咖啡因受寒而大幅減產,國際
市場咖啡價格猛漲2-3倍。摩根大賺了一筆!他的冒險精神令熟悉他的人贊嘆不已,他的父親也情不自禁的夸贊孺子可教!
在父親的資助下,J.P.摩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對面成立了摩根商行,一座世界經濟的大廈就這樣奠基了!有一天一位名叫克查姆的小伙
子來拜訪他,還似乎是隨意提到1862年1月27日林肯總統(tǒng)頒布的“第一號命令”。這道命令決定2月下旬北方軍隊的陸海軍全面進擊,南北戰(zhàn)爭
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而這一段北軍傷亡慘重。摩根一下子激動起來,他認為金價又要上漲了。那時的林肯政府常被軍費嚴重不足所困擾,
盡管政府出現貨幣不足,除國債外喬伊斯還用高達7%的利息發(fā)行戰(zhàn)爭債券。結果一種反?,F象出現: 如果北軍勝了金價就會下跌,反之就上漲
甚至暴漲。他們已經意識到一個千載難逢的投機機會已經來臨。
不久北軍在布爾淵河戰(zhàn)役中大敗。為補充軍備,喬伊斯趕緊發(fā)行200萬美元戰(zhàn)爭債券,但是無人認購,最后只好通過紐約聯(lián)合銀行轉賣到倫
敦??瞬槟穼⑶闆r迅速通告了摩根,他們很快又得知債券是經皮鮑狄倒手的。摩根同倫敦皮鮑狄商量后秘密買下大量黃金,一家一半。美國、
英國到處都流傳著皮鮑狄購買黃金的消息,金價也隨之飛漲。人們開始了種種調查和猜測,因為這時北軍不止一處失利,金價上漲似乎與軍備
、日用品、工業(yè)用品緊缺沒有聯(lián)系,那么一定是有一只無形的手在后面操縱。隨后《紐約時報》宣布這個操縱者找到了,他就是青年投機家
J.P.摩根。這家報紙嚴厲批評蓄意導致金價暴漲的行為。但是批評歸批評,金價還是在暴漲。從這件事看得出年輕的摩根為了賺錢有些不擇手
段,他父親對此的解釋是這孩子膽子太大了。隨后摩根雇傭了一個電報工作人員,專門跟前線軍官聯(lián)系,從而更確切地知道消息。無疑這些消
息給摩根帶來了不少黃金。后來J.S.摩根獲得絕密情報,美國政府要賠償英國100萬英鎊的黃金。不用說,J.P.摩根又發(fā)大財了。
南北戰(zhàn)爭后,摩根商行日趨興旺。他從前的同事、鄧肯商行的查爾斯•達布尼及他的表弟古特溫都加盟了他的公司,公司的名字也因此改為
達布尼•摩根商行。隨著摩根一次次獲利,他也終于從一個無名小輩成長為華爾街的一顆新星,從而掀開了摩根輝煌事業(yè)的新篇章。
二、華爾街神經中樞
本質上,一切金融創(chuàng)新都來自于投機暴利的動機,沒有投機就沒有創(chuàng)新,限制投機等于扼殺創(chuàng)新。被譽為“華爾街神經中樞”的摩根1871
年與人合伙創(chuàng)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投資銀行業(yè)務。1894年由于合伙人逝世,第二年公司更名為J.P.摩根公司(注: 摩
根逝世后又順應潮流分組成上市的J.P.摩根銀行-商業(yè)銀行和上市的摩根•斯坦利公司-投資銀行),并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yè)和經濟各
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yè)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的金融機構達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
華爾街的老板們稱摩根公司為“銀行家的銀行家”。在1913年美聯(lián)儲成立之前,摩根公司在美國經濟中甚至起到了類似中央銀行的作用,
對美國的金融體系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它用強有力的金融手段整合了美國的鐵路、鋼鐵、石油等行業(yè),在重塑美國經濟的同時也把它變成了
華爾街的臺柱和“銀行界的勞斯萊斯”。
當時合伙人長期把合伙制視為投資銀行最理想的公司體制,認為這種體制既能讓公司具有一定規(guī)模,又緊緊維系合伙人的根本利益,同時
還可保持投資銀行的神秘性。與此同時產業(yè)界也開始產生各種聯(lián)盟與托拉斯。要想在激烈競爭中求得生存,同時又想增加利潤,就必須組成更
加強大的企業(yè)聯(lián)合體。當時美國產業(yè)界最重要的運輸手段就是鐵路,鐵路也未能逃脫企業(yè)聯(lián)合的命運。在逐漸形成龐大企業(yè)聯(lián)合的同時,也必
須投下資本以延長鐵路線或增加機器設備等等,因此,公司債券的發(fā)行量必須隨之增加。而所需金額是如此龐大,以致鐵路企業(yè)不得不依靠投
資銀行。
正是由于看透了這一點并抓住了時機,摩根運用自己的投資銀行系統(tǒng)對鐵路進行滲透并且最終獲得了成功!任何新興產業(yè)都要經過一個長
時期的煎熬,才能進入收獲季節(jié)?;仡?9世紀的鐵路產業(yè),當時的投資者對鐵路產業(yè)也很樂觀,鐵路公司鋪設了過多的復線,軌距也不相同,
整個鐵路產業(yè)完全陷入無政府狀態(tài)。為了爭奪有限的運量,鐵路公司之間開始惡性競爭,將運費降低到不惜虧損的地步。因為鐵路公司認為只
要能讓投資者看到自己的鐵路上終日忙碌,就會繼續(xù)向鐵路公司投資,堅持到盈利的那一天。但是人們的期待是有限度的,而且股價早已透支
了一切。如果不是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出面解決鐵路公司的債務危機,美國經濟可能因此要倒退數年。
19世紀80年代,摩根致力于鐵路公司的籌資和重組,以結束無益的行業(yè)競爭。1879年1月2日,德雷克塞爾--摩根大廈在紐約華爾街峻工。
不久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為范德比爾特的紐約中央鐵路公司成功地銷售2500萬美元的股票。通過這次交易,摩根在紐約中央鐵路布下了陣勢
,他本人也已經成為鐵路的負責人之一。摩根當年的設想: 希望能夠在華爾街坐鎮(zhèn)指揮,成為全美企業(yè)的領導者。終于他在鐵路事業(yè)中實現了
這一夢想,他可以在鐵路行業(yè)中發(fā)布“華爾街指令”了。1882年2月,摩根公司在極機密的情況下,在麥迪遜街219號——他的寓所中宴請了美
、英、法等投資企業(yè)聯(lián)合體的代表,以及全國主要鐵路的所有主。在這次會議上,摩根同各鐵路的所有主達成了聯(lián)盟協(xié)議,鐵路運費共同提高
。這樣就消除了因鐵路之間的競爭而使運費降低,使鐵路公司白白受到無謂損失的可能。美國的歷史學家將摩根這次召開的會議稱之為“歷史
性的摩根會議”,因為從此以后,美國的鐵路界及金融的經營都成為“摩根化”模式,也就是所謂的“美國經營摩根化”。
這是“順應時代潮流而產生的摩根哲學”。這種摩根化體制的投資銀行,已經脫離了傳統(tǒng)的經營方式,參與了大企業(yè)的經營,這就是美國
資本主義形成的開端,并且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三、迫使美國總統(tǒng)就范
世界商戰(zhàn)中“趁火打劫”的談判高手當首推J.P.摩根。自1884年11月以來,美國財政部的黃金開始大量外流,市場上掀起了搶購黃金的風
潮。當時有個謠言很快傳遍了華爾街,說美國政府不得不放棄以黃金支付貨幣的做法。格羅夫•克利夫蘭總統(tǒng)擔保這不是事實,但是用拋售美國
證券換回黃金的做法仍在進行,致使美國國庫告急,落到了幾乎無力償清債務的地步。
為了救濟金庫空虛帶來的經濟恐慌,就必須立即籌集到一筆巨額資金。政府財政當局的估計至少要1億美元。摩根已知在這股搶購黃金的風
潮中,政府已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于是他同貝爾蒙商定,由他們兩家銀行組成一個辛迪加,承辦黃金公債,這樣他們即可解救財政部危機,
又可獲得高額利潤。但因他們的苛刻條件美國國會并沒有通過這個建議,總統(tǒng)也難以接受。當時的財政部長卡利史爾計劃發(fā)行5000萬美元的公
債,其余半數委托美國國內銀行存款。由于正值恐慌之際,任何銀行都自顧不暇,這位財政部長的呼吁便被理所當然地束之高閣了,于是他又
使出苦肉計,以超出面額的117點公開募集5000萬美元公債,這一招打破了金融界的慣例,也欺騙了投資很行,并重創(chuàng)和惹惱了摩根。由于摩根
的操縱,當這位財政部長匆匆忙忙趕赴紐約召集銀行家尋求幫助時卻遭到了白眼,這是因為他沒有接受摩根提出的要么認購全部公債,要么完
全拒絕認購沒有任何商量余地的談判條件。
出于無奈,摩根再次被總統(tǒng)召入白宮,互相攤牌。當摩根深知國庫存金只剩下900萬美元時,更是固執(zhí)己見,進而胸有成竹地說: “除了我
和羅斯查爾組成辛迪加,使倫敦的黃金重新流入國內外,似乎沒有第二種辦法來解救陷于破產狀況的國庫了?,F在,我手頭就有一張1200萬美
元的支票沒有兌現,若是今天將這張支票兌現,一切都完了,要不要我在這里拍電報,現在立刻匯到倫敦去呢?”
在這種威脅下,克利夫蘭總統(tǒng)不得不以去洗手間為名,每隔5分鐘就去與正在另一室等候的財政部長卡利史爾商量對策。摩根很清楚,若不
使出硬的一手來,白宮不會輕易就范。因此,在同總統(tǒng)面談時,也就“單刀直入”,步步緊逼。
結果總統(tǒng)在走投無路的情形下,不得不答應摩根提出的條件,白宮在華爾街面前甘拜下風。當夜摩根即取出大量美元交給財政部,幫助財政部
渡過了難關。摩根在向政府承包的公債價格與市場差價中就凈賺了1200萬美元,并且還安排了一項國際協(xié)議,在公債發(fā)行結束前,不用美元兌
換英鎊,也不購買美國的黃金,后來克利夫蘭總統(tǒng)問摩根怎么知道歐洲銀行家們會購買這些債券。他回答道: “我只不過告訴他們,這對于維
護公眾信譽和促進行業(yè)內部的和平是必需的,他們就買下了?!边@件事表明,到19世紀末,摩根在商業(yè)界的聲望超過了美國政府。他在金融界
的聲譽無人能比,是名副其實的金融界第一號人物。此時摩根的言論是:“政府和法律沒法做的事,讓錢來做!”隨后這一言論在美國廣為傳
播。
四、成為世界的債主
到1898年美西戰(zhàn)爭之前,摩根已經是財源遍地,其事業(yè)遠非祖父、父親可比了。這時的摩根,又把目光投向了整個世界,美國的廟已經有
些嫌小,裝不了他這么一尊大菩薩了。他要向美洲擴張,向世界擴張。對他來說擴張最有力的工具就是購買外國政府的國債。
美西戰(zhàn)爭之前就有消息透露: 墨西哥政府由于無力償還西班牙政府的舊債,已到了破產的邊緣。在一只腳已經踏向了深淵的情況下,墨西
哥政府當局不得不死馬當作活馬醫(yī),繼續(xù)著手發(fā)行公債,計劃金額將達到1.1億美元,以利用新債償舊債,度過眼下的難關。常人一般都不會去
認購墨西哥政府在此情況下發(fā)行的公債,而摩根的想法卻與眾不同。他認為正因此時墨西哥政府處境艱難,自己伸出手去幫忙,既可以要求較
多的實惠,又為以后繼續(xù)接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別人不敢做的事,做了才有更豐厚的利潤,況且墨西哥政局還是穩(wěn)定的?;谶@些想法,摩
根立即和德國銀行聯(lián)合組織了辛迪加認購那些墨西哥公債,并且取得墨西哥油礦及鐵路權作為擔保。事實證明,摩根的決策是對的,這次行動
不管從短期還是長期來說,都為他帶來了不小的收益。事后,不僅是華爾街、龐德街,就連法蘭克福及巴黎的商人們都佩服摩根頭腦敏捷,判
斷準確,都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在眼光還是在魄力上都差摩根老大一截。
摩根不但在墨西哥有動作,在阿根廷他也以一個救世主的形象出現了。 阿根廷經過1864到1870年與巴拉圭的戰(zhàn)爭后,元氣大傷,到了19世
紀90年代,即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倫敦的哈林公司以阿根廷的廣大土地作為抵押,購買了大量的阿根廷公債,獲利不少,然而因其財力限制
,無法全部承擔阿根廷政府發(fā)行的公債。這就使摩根動開了腦筋: 阿根廷的鐵路非常有潛力,乳酪產品在世界馳名,雖然政府非常腐敗,但對
于外國資本卻是恭敬有加,這樣的政府倒臺了,對以后往南美發(fā)展也沒有好處,買阿根廷政府的公債,一則可以獲利,二則可以維持現政權,
有利于自己今后發(fā)展,是合算的買賣。就這樣摩根毅然出資購買了7500萬美元的阿根廷政府公債。
時光流逝,站在今天的角度,當年摩根對墨西哥與阿根廷放的債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是拉了美洲人民一把,還是更深地將其推人深淵,壓
迫了各國人民?眾說紛紜,難以分辨,但摩根通過這樣的手段,擴大了自己的勢力與影響,撈取了大量的財富,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
做各國的債主自然風光,而摩根最感得意的是連大英帝國都不得不向他求援。布爾(即現在的南非)在拿破侖戰(zhàn)爭結束后,成了大英帝國
的一塊殖民地,英帝國為了開發(fā)鉆石與黃金,制定了殘酷而苛刻的殖民地政策,這樣就引發(fā)了兩次布爾戰(zhàn)爭。第二次布爾戰(zhàn)爭(1899年)時英
國的戰(zhàn)爭費用出乎意料的龐大,遠遠超出人們開戰(zhàn)初的估計。屋漏偏逢連夜雨,歷來與英國水火不相容的德意志皇帝,又正野心勃勃地計劃建
造一支大艦隊,英帝國歷來是海上的老大,豈能容忍他人取而代之?必然要與德國抗衡,于是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一邊開戰(zhàn)一邊擴充軍備
,英國的財政頓時陷入了極端困難的境地,單靠自身的力量已無力回天,必須求助他人了。這時英國政府首先就想到了摩根,于是派出羅斯查
爾公司紐約代表處的貝爾蒙來征詢摩根的意見,向他求援。摩根毫不推辭,一口答應了下來。他首先從第一次布爾戰(zhàn)爭的公債下手,負責購買
了價值總計1500萬美元的公債。后來又反復地追加認購。實際上總共認購了價值達1.8億美元的英國政府公債。
戰(zhàn)爭公債和政府公債,對摩根來說是利益無窮的。到了20世紀初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摩根已經成了世界的債主。
五、人格是信用的基礎
1912年摩根75歲,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他還是前往眾議院銀行貨幣委員會主席普喬舉辦的“金錢托拉斯聽證會”作證。蒼老而神情疲憊
的摩根試圖挺直腰板保持著威嚴的儀態(tài),一生中最后一次為自己的人格、為自己所認為是正確的事業(yè)進行辯護。他按照普喬和5位委員的要求,
開始介紹說明事業(yè)伙伴及精確內容,詳細介紹了曾經成為金融業(yè)務代理店的全部鐵路、企業(yè)與摩根公司的關聯(lián),甚至公開了所有有關存款的金
額。摩根言辭懇切動人,慢慢地提到他和他的證券交易所在與顧客的交易上,一般都以信用來換取抵押,只要信用保證,無論用多少款他都愿
意貸給。普喬以為他是指可償還貸款的信用,普喬一直認為摩根的信用貸款和清算交易,是造成經濟恐慌的一個原因。但是摩根說,他是指人
,相信人的信用。普喬不甚理解他的話意,一個執(zhí)著追求高額利潤的大企業(yè)家、大富豪,竟然會相信“信用”,而憑空給許多身無分文的人開
出支票,有的甚至是萬元一張的支票。于是他問摩根金錢和人格哪一項更重要,摩根斷然回答: “當然是人格!金錢買不到人格?!钡诙?,
倫敦各大報刊都醒目刊登: “摩根信條——人格是信用的基礎!”
讀過美國名作家切爾諾名著《摩根財團》的人一定同意: 摩根銀行的職業(yè)精神和自律標準,對于資本市場大多數機構來說,恐怕只能是高
山仰止了。摩根銀行發(fā)跡于美國鐵路投資狂飆時期,資金主要來自英國。遠隔重洋的英國投資者依賴的就是摩根的信譽。
性格好比是水泥柱子當中的鋼筋鐵骨,而知識和學問則是澆筑的混凝土。有位美國記者采訪晚年的J.P.摩根,問: “決定你成功的條件是什
么?”老摩根毫不掩飾地說: “性格”。記者又問: “資本和資金何者更為重要?”老摩根答道: “資本比資金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性格?!?
1913年3月31日,摩根在去埃及開羅旅途中去世,有如巨星隕落。從此再也沒有哪個人能對美國經濟產生如此重要的影響: 在摩根逝世的那一年
,國會建立了美國聯(lián)邦儲備局——指導美國經濟的那只著名有形之手。這是獻給摩根最好的頌詞。
對于摩根的成功之道,世人總結其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摩根十分注重和政府保持密切的關系,并努力去影響政策制定。摩根與諸多政府要員過往甚密,為他的產業(yè)整合戰(zhàn)略鋪平了道路,也被
人們批評有操縱政府之嫌。
其次,摩根擅長于調集和利用各方面資金,其實他的自有資金并不多,但他能調度掌控的資金往往高達幾十倍甚至成百倍,若沒有十分高明的
手腕是不可能運轉自如的。1913年去世時,摩根的遺產不過8000萬美元。據傳洛克菲勒在看到這則消息時曾感慨地說,“摩根實在算不上是一個
有錢人”,其時洛克菲勒的個人資產已超過了10億美元。不過老洛不得不承認,摩根調集資金的能力是自己所不能企及的。
第三,摩根勇于制度創(chuàng)新。為實現對破產鐵路企業(yè)的控制,摩根出面組建了一個專門對債權人負責的信托委員會,委員會由4至5人組成,實際
的控制權則在摩根一人。委員會下設一個委托公司,即“托拉斯”,來處理日常事務。通過這一安排,摩根不但迅速實現了對大量鐵路企業(yè)的控制
,又不致引起非議。這項一舉兩得的“創(chuàng)新”,廣為后人所沿用。
在摩根晚年,美國反托拉斯的呼聲迭起,摩根的聲望也隨之大跌。但若以史論,無論具體的操作手法是否光明磊落,摩根主導的產業(yè)整合在當
時的確結束了鐵路業(yè)無序競爭的局面,有力地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fā)展。就這一點而言,摩根委實是一只“好貓”。其實隨世推移,人們對摩根的評
價也大有改觀。
摩根直指誠信是經商的關鍵,是他多年商海浮沉披沙瀝金的真知灼見。即使是橫行天下的金融大白鯊,也須推崇誠信,是值得人們深思的。中
國的產業(yè)發(fā)展目前正進入一個競爭多門、有待整合的所謂的“類摩根階段”,眾梟雄如能以誠信為本,并且加之以身體力行的話,將是國家社稷和
民眾之福。
2013年1月19日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