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一個管理專家叫米契爾?拉伯福,是一個從車間成長起來的管理者。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他一直感到困惑的是:當今許多企業(yè)、組織不知發(fā)生了什么毛病,無論管理者如何使出“渾身解數(shù)”,企業(yè)、組織的效率還是無法提高多少,員工、部屬還是無精打采,整個企業(yè)、組織就像一臺生銹的機器,運轉起來特別費勁。
他也試圖從汗牛充棟的管理學著作中去向管理大師們討教,可還是一頭霧水,不明所以。最后有人告訴他,最偉大的真理往往最簡單:“當你不能理解一項問題時,就回頭去從最基本的來,你會發(fā)現(xiàn)一些答案的。最偉大的真理往往太重要了,以至于不可能是新的”。就這樣,米契爾。拉伯福回過頭去從自己的管理實踐中反復思索,最后終于悟出了一條他所說的“最簡單、最明白,然而也是最偉大的管理原則”。
管理的精髓。當今許多企業(yè)、組織之所以無效率、無生氣,歸根到底是由于它們的員工考核體系、獎罰制度出了毛病。拉伯福認為,對今天的組織體而言,其成功的最大障礙,就是我們所要的行為和我們所獎勵的行為之間有一大段距離。拉伯福辛辛苦苦發(fā)現(xiàn)的這條世界上最偉大的管理原則就是:人們會去做受到獎勵的事情。
管理的精髓,確實就是這樣一條最簡單明白不過卻往往被人遺忘的道理:你想要什么,就該獎勵什么。古人早就發(fā)現(xiàn):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作為一個管理者,不論是古代的君王、官吏,還是今天的總統(tǒng)、經理,你獎勵什么,懲罰什么,無疑就是向世人昭示你的價值標準;你的下屬、員工,或者認同你的價值標準,努力做你希望他做的事,成為你所希望他成為的那種人;或者不接受你的價值標準,脫離你的企業(yè)、組織而去;或者就是陽奉陰違,投機取巧。還有第四種可能嗎?沒有了。
所以,作為一個管理者,建立自己正確的(即符合企業(yè)、組織根本利益的)、明確的(即不是模棱兩可、搖擺不定的)價值標準,并通過獎罰手段的具體實施明白無誤地表現(xiàn)出來,是管理中的頭等大事。
摘自宋勸其老師新書《高績效管理的五項修煉》,作者系國內知名戰(zhàn)略績效專家,國家人力資源管理是教材編委會委員,上海行隆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