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藝術的目的是調(diào)動員工積極性,降低成本,提高生產(chǎn)率。老子在《道德經(jīng)》把管理分為四個層次:“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弊罡邔哟问恰安恢兄薄_@里所說的“不知有之”,不是說被管理者真的就不知道有個管理者,而是說因為管理者管理得非常藝術,使被管理者感覺不到管理的痕跡,特別是感覺不到管理者的“羈絆”,可以放開手腳干自己的工作。
管理只有達到“不知有之”這個層次,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進而獲得最大利潤。達到這個層次有兩條渠道:一是管理者深刻了解被管理者,制定好目標后(有時不制定目標比制定目標效果還好)放手讓被管理者干,像喬致庸管理潘為嚴、陳壽亭管理天津開埠染廠那樣;二是企業(yè)經(jīng)過制度管理、機制管理,達到了文化管理的層次,大慶人“四個一樣”中的“領導在和不在一樣”就是這種境界。企業(yè)無論通過哪種渠道來達到管理的最高層次,都要求管理者心胸寬廣且心底無私。
目前很多企業(yè)的管理達不到最高層次的原因有二:一是管理者心胸狹窄,"用人而疑",像潘為嚴原來的東家和開埠染廠原來的股東那樣,自己不懂行,又對懂行的不放心,對被管理者干涉過多。這種情況在企業(yè)高管中常見。二是"心底有私",故意干涉。這種人從主觀愿望上就不愿意讓管理達到最高境界,因為那就沒人拍他的馬屁了。這種情況在企業(yè)低層管理者中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