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研發(fā)財務和成本的概念、框架和誤區(qū)
做產品如同做企業(yè),并不是開發(fā)出來,賣出去那么簡單,我們通過擴張、降低設計成本和控制費用提高了產品的利潤,還要通過加強管理,提高經營效率獲得豐厚的現金回報,才能稱得上真正經營好了一個產品。
1.1 互聯網時代的價格戰(zhàn)緣何越演越烈?
1.2 業(yè)界關于波特三種競爭戰(zhàn)略的成本優(yōu)先的誤區(qū)
1.3 案例分析:互聯網企業(yè)如何賺錢的?
1.4 案例分享:楊元慶為何炒掉聯想手機的老大劉軍?
1.5“經營”與“管理”的誤區(qū)
1.6 討論:如何經營好一個產品
1.7 如何看懂利潤表
1.8 毛利率、凈利率、凈利總額、盈虧平衡點背后隱藏的產品信息
1.9 如何選擇精準產品?如何決定一個產品上還是不上?
1.10 靜態(tài)投資分析與動態(tài)投資分析
1.11 影響企業(yè)企業(yè)的貼現率的要素
1.12 凈現值與內部收益率
1.13 投資組合管理的四個主要活動
1.14 多算勝少算,以SPAN(戰(zhàn)略定位分析)和FAN(財務分析)
1.15 案例分析一: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凡客大廈緣何坍塌?
1.16 歷史何其相像?“中華酷聯”緣何淪落為何“巨大中華”同樣命運
1.17 討論:傳統(tǒng)企業(yè)如何應對互聯網時代的價格戰(zhàn)?
第二部分、 產品的目標成本管理
2.1 經驗分享:華為公司時如何確定成本的?
2.2 案例分享:華為公司應對產品成本的8大措施
2.3 目標價格與目標成本
2.4 產品定義(企劃)決定目標成本
2.5 客戶產品需求定義工具$APPEALS
2.6 以客戶價值為核心選擇細分市場
2.7 案例分析:西南航空;
2.8 案例分析:APPLE I是如何成功的
2.9 成本與功能(性能)的平衡——VA/VE(價值工程)
2.10 提升客戶價值的幾種方式
2.11 VA/VE的程序方法
2.12 QFD與VA/VE相結合,分析產品功能與成本的合理性
第三部分、降低目標成本的常用措施
3.1 Tear-Down(“拆解分析”或“反向工程”)
3.2 Tear-Down的作用
3.3 如何用Tear-Down分析成本差距、優(yōu)化產品成本
3.4 使用Tear-Down注意事項
3.5 Tear-Down與VA/VE結合,分析產品的競爭力與改進點
3.6 研討:華為如何運用Tear-Down優(yōu)化產品設計?
3.7 通過DFX降低產品的制造與維護費用
3.8 DFX對產品綜合成本的影響
3.9 DFX在產品開發(fā)流程中的主要活動
3.10 后端人員如何在研發(fā)過程中對DFX起到重要作用
3.11 案例分析:一場質量引發(fā)的血案
3.12 CBB(共用構件模塊)與產品平臺用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3.13 CBB與平臺的概念
3.14 CBB與平臺對產品成本的影響
3.15 產品平臺分析方法
3.16 案例分析:某專用車集團如何通過平臺建設大幅度降低產品成本
3.17 物料選型與供應商管理對產品成本的影響
3.18 物料選型對采購總成本的影響
3.19 新增物料對綜合成本的影響
3.20 外購和自制決策
3.21 研發(fā)過程中的供應商管理職責
3.22 研發(fā)過程中有哪些供應商管理活動,何時進行
3.23 建立與供應商的戰(zhàn)略關系
3.24 案例分析與研討:豐田的供應商管理模式
第四部分、研發(fā)項目中質量、進度與成本的平衡
4.1 研發(fā)項目SQCT(范圍、質量、成本、進度)的約束關系
4.2 進度與成本的平衡
4.3 進度的機會成本模型
4.4 案例:項目費用與進度的權衡
4.5 質量與成本的平衡
4.6 質量成本的概念,保證成本與失敗成本
4.7 產品研發(fā)各階段的缺陷對成本的影響
4.8 質量成本曲線,最佳質量成本
4.9 案例研討:豐田的質量成本教訓
第五部分、如何在產品研發(fā)全流程中落實成本管理
5.1 研發(fā)成本管理組織
5.2 研發(fā)流程中的成本管理活動——面向成本設計的要點
5.3 產品規(guī)劃及預研階段的成本管理要點
5.4 考慮競爭關系與產品定位
5.5 考慮平臺選用對成本的長期趨勢
5.6 考慮關鍵零部件及供應商
5.7 開發(fā)各階段的與成本相關的產品開發(fā)與管理活動要點
5.8 產品概念設計與選擇階段目標成本對比與選擇
5.9 概念及概要設計階段競品分析、CBB計劃對目標成本的綜合影響
5.10 案例分析:目標成本的分解
5.11 詳細設計時對目標成本的落實
5.12 如何跟蹤重點零部件的目標成本達成情況
5.13 各階段降成本的可行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