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傅佩榮講師,傅佩榮聯(lián)系方式,傅佩榮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傅佩榮 2020年度中國100強講師
深入研究儒家和道家思想
4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傅佩榮:「正心」是怎么回事?
2016-01-20 113042

在《大學》的八條目中,「正心」是接著「誠意」而來的功夫。「誠意」是誠實面對自己的意念,其前提為「格物、致知」,就是先知道何謂善惡,然后在自己的意念出現(xiàn)時,對照善惡規(guī)范來作自我要求。「誠意」功夫所要求的是慎獨、自謙(讓自己滿意)與毋自欺。

那么,「正心」的作用何在?人有意念之后,會形成某種「想法」,想法有正與不正之別,所以接著要正心,由此再聯(lián)系到人的具體言行。因此,心(想法)是由內到外的樞紐。一般而言,意念是短暫的、流動的、變化的、被動的,而想法是完整的、固定的、主動的,具有明確意含,準備展示為「言行」的。

心即指這樣的想法,因此才有正與不正的問題。譬如,在《論語.雍也》孔子說:「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诡伝氐摹赶敕ā箍梢蚤L期(三月)不背離「行仁」的要求。這表示他的正心功夫作得不錯,別的學生則處于依違之間,仍有待努力??鬃釉凇墩撜Z.為政》描寫自己的生平進境時,最后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惯@句話表示他在七十歲之前,如果「從心所欲」就有「可能」違背規(guī)范。何謂從心所欲?就是任由自己的想法帶領自己的言行表現(xiàn)。這種作法有可能「踰矩」,因此「正心」即是要端正或導正自己的想法。

《大學》有關「正心」的說法是:「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怪祆湟莱填U之說,認為「身有所忿懥」的「身」字,應該改為「心」字。如果這么改,則成為「心有所忿懥,則(心)不得其正」,這不是「同語重復」嗎?并且若以「心」為想法,則人的想法又何止這四種不正的狀態(tài)?那么,如果維持原文所說的「身」,又是何意?

依我淺見,「修身」是指「修養(yǎng)言行」。「身心」一詞并用時,心指內在的想法,身指外在的言行。有想法才會展示為言行,否則只是胡思亂想或胡言亂行。如果未能「正心」,如何可能「修身」?譬如,孔子說:「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梗ā墩撜Z.公冶長》)知道自己對某人有怨,這屬于「誠意」階段的功夫;有怨而未能誠意,只想到現(xiàn)在的利害(為了維持表面的和諧,或為了得到某種利益),并且想要繼續(xù)與他為友,這是「正心」階段應作的功夫。但顯然沒有做到。最后表現(xiàn)于「言行」的是「匿怨而友其人」。孔子所不恥的這種行為就出現(xiàn)了。

「身」為「言行」,因此說「身」表現(xiàn)出「憤怒、恐懼、喜愛、憂患」的言行,不是很合理嗎?這些言行不是「由心(內)到身(外)」的具體表現(xiàn)嗎?《大學》接著說:「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惯@句話才是真正扣緊「心」來說的?!敢暋⒙?、食」都是「身」的活動,其樞紐在于「心」。如果「心不在焉」,不知自己的「想法」是什么?言行失去內心的基礎,只是茫茫然在活動,又如何可能「修身」?孟子引述孔子所說的:「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向〕,惟心之謂與!」(《孟子.告子上》)像這樣的心,既不能收斂于當下的言行,又不能正之,若是「從心所欲」,則后果豈堪設想?后儒動輒把「心」或「良知」說成「本善」,實非孔孟本意。


 

上一篇 幽默心情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