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基層員工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休息無法得到保障。對于日常工作中的新業(yè)務開展、學習培訓、開會等項目疲于應付,明顯感覺力不從心,心不在焉,甚至有抵觸情緒。如何調動其積極性?
薛老師意見:
有好處、有興趣的事情,人人都愿意做;沒有好處、沒有興趣的事情,誰都想逃避?;蛘邇衫鄼嗳∑渲?,選擇更有好處、更感興趣的。
首先:我個人認為,開會、培訓是必不可少的,是我們工作里很重要的內容。不能因為業(yè)務工作很辛苦,就取消開會、培訓。那是短視行為。
但是,做業(yè)務本來就很辛苦,如果開會、培訓再弄成“很辛苦的培訓”“很辛苦的開會”,那員工就不愿意了。所以,能否思考把開會做成“有好處的開會”,把培訓做成“有興趣的培訓”。
從動機上說,我們作為團隊負責人要明確地讓參與者明白,這件事情是對你本人有好處的。好處有直接的、間接地,有短期的、長期的。比如業(yè)務方面的培訓,直接的好處是出業(yè)績,拿獎金,避免犯錯誤;長期的好處是掌握技能,趕上潮流不落伍,收入增加,家庭生活更幸福。
從過程上說,我們要把活動做得更放松、更娛樂。
誰也不想把有限的、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很呆板、很枯燥的活動上。業(yè)務技能方面的會議、培訓,一定要讓當事人參與,讓他們自己發(fā)言,讓他們角色扮演、情境模擬;讓他們當主角,管理者僅僅是組織者、服務者;培訓的老師要有足夠的“內功”,把復雜的任務講得淺顯易懂,把關鍵、核心的操控點“拎”出來,而不是講得冠冕堂皇,聽得一頭霧水。如果一場會議、一場培訓下來,參與者說“明白了,聽懂了,會做了”,說明這個活動是有效果的,下次類似的活動他還會參加,否則就不愿意了。
活 動的現(xiàn)場,茶歇、點心、就餐、道具等等,組織者要服務到位,讓參與者有“被服務”的感覺,甚至有“貴賓”的感覺。一方面單位要花點錢,另外一方面組織者要花點心思。如果讓他當“貴賓”了,通常還是愿意來參加的。
娛樂的元素可以加大。做業(yè)務很嚴肅、很緊張,培訓的時候就讓他放松,讓他做性情中人,嬉笑怒罵、插科打諢無所不可。人是情感動物,不是機器,要放松、要排解的。所謂寓教于樂,也是這個意思。
如果把活動做得“有好處”“有趣味”,也許大家就愿意參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