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步驟:即一需求、二結構、三素材,四預演未來;
一個工具:思維導圖;
簡單闡釋一下:
1、 需求:需求是課程開發(fā)和授課的核心,需求就是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達成目標和效果,就是學員感興趣的,對學員有用的。在開始設計課程之前,先列一個需求清單;
例:《培訓師學員需求分析表》
參加培訓師學習的學員,可能會面臨的問題:
1)如何選擇自己的課題?
2)如何提升自己的演講表達能力?
3)如何如何讓培訓更有效?
4)如何讓ppt設計更美觀?
5)如何培訓師考試一次性通過?
6)如何通過培訓師學習,認識一些同行朋友?
7)如何通過學習培訓師,成為企業(yè)的高效管理者?
8)如何通過學習培訓師技巧,兼職授課賺錢?
………………………………等等
2、結構,就是你在設計一個課程之前,你要先系統思考,通盤考慮,要考慮這個課程的課題名稱,課程的學習收益,授課對象,課程內容的框架,如何開場,如何設計與學員的互動,如何設計結尾,等等,我在闡述里面提煉了培訓師常用的八大課程結構模式:
1)單元式
2)能力點式
3)流程、步驟式
4)邏輯式
5)技能-示范-練習-點評式
6)問題點式
7)觀點-正反對比案例式
8)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式
這八種結構,是常見的一些講師設計課程時用的結構。有些課程只用一種結構,但大部分的課程設計,都是綜合考慮的。
再以培訓師培訓課程為例:課程模式分為教授+練習兩大部分,教授即培訓師課堂學習,練習即培訓師沙龍演練。課堂學習圍繞培訓師必備四大能力——課程規(guī)劃與開發(fā)設計能力、現場授課與表達主持能力、企業(yè)培訓管理與項目運作能力、培訓師能力塑造與市場營銷能力,外加培訓師考試復習課來設計。這是一個培訓項目的課程結構。細分到每一個課程,又可以按照一定的結構來編排。
為什么要強調結構的重要性?因為成人與非成人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就是成人的條理性會更強,越是走向管理層,越走向高端,條理性和思路尤其重要。所以,在培訓師課程中,尤其強調一點,就是結構化思考,也是從這個角度考慮的。
3、素材
什么是培訓?有的一些所謂的培訓大師,把培訓搞的那么玄乎,似乎培訓師不是一般人就能做的。事實不是這樣的, 我們還原培訓的本質。
什么是培訓,用大白話說就是,你不知道,我知道,我來告訴你,你覺得很有用;你不知道這個事情怎么做,我知道,我來告訴你,你知道怎么做了,這就是培訓,哪那么復雜?
做培訓師,一是有經驗,二是有悟性。有經驗,即你做過這個事情,你知道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哪些地方是關鍵點,怎么做的更快更好,你能幫助別人少走彎路,這就是你的經驗的價值。有悟性,即要求你學習力要強,要能夠快速把握住問題的本質,你有經驗,但只是某一個方面,是個別,但如果換做是普遍,你是否能夠總結出有用的規(guī)律來?這就是悟性,能夠從個體中予以提煉,形成普遍的規(guī)律性的認知,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學習和工作方法。
培訓,講的是知識,技能,態(tài)度,也就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問題;但如果你干巴巴的講,恐怕是要死人的,因為成人學習有成人學習的特點,你要說明一個道理,你得需要一定的技巧,這個技巧,從某種程度上講,你就需要事先的設計,需要足夠的培訓素材來支撐你要說的道理。所以在備課中,需求明確了,結構框架定好了,剩下的就是要找相關的素材,素材很多,如案例,游戲,圖片,等等。
4、預演未來
前面三個做好了后,你的課程簡介,講師手冊,PPT課件,學員手冊,都備好了后,再就是預演未來,也就是你要上課之前的試講,你要設想自己已經站在講臺上,你要設想你的學員就在聽你的課,自己多講幾次,達到的目標就是流暢,自然。
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去慢慢培養(yǎng)自己的氣場,培養(yǎng)自己的自信心,你就是這個課程的主宰,全世界都在為你喝彩!
內心的強大,是真正的強大。培育自己的氣場,也就是孟子說的,浩然之氣。從講師之形到講師之神,你靜下心來,默默的,你的眼睛充滿著睿智,充滿著自信,充滿著柔和的慈性,和光同塵,如沐春風。
以上就是我在備課中的四部曲。
最后一點,是工具,我常用的是思維導圖;這個工具的主要作用,在于讓你的思路更清晰,主次更明確,能夠把你所想的在一張圖上展示出來,真正做到系統思考,形象展現,簡明扼要,提綱挈領。
真正用好了思維導圖,你永遠都不會忘記你要講的,而且,思路很清晰,對方也容易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