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和煩惱,如何從痛苦和煩惱中出離,是人生必須的功課。許多問題的產生其實都源自于自我的觀念,抱有怎樣的觀念就會面對相應的人生,快樂與痛苦其實都是自我的選擇,所以正確的人生觀念對于每個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是快樂與痛苦的分水嶺。
人生中的痛苦都源自于執(zhí)著,你在意什么,它就一定折磨你!你在意工作,工作就會折磨你;你在意家庭,家庭就會折磨你;你在意金錢,金錢就會折磨你;你在意某某人,某某人就會折磨你......。人生就像戰(zhàn)場,執(zhí)著就是敵人,要戰(zhàn)勝敵人成為勇士,就需要策略,就需要轉變人生中的一些觀念。
首先需要轉變的觀念就是要始終提醒自己“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因為大多數的執(zhí)著都源自于追求不變,恐懼變化。例如我要愛你到海枯石爛,永不變心!突然有一天變了,痛苦就來了;今年生意好,明年生意差了,痛苦就來了;今天簽訂的單子,明天又沒了,痛苦就來了;上一刻挺開心,這一刻聽到一個壞消息,痛苦就來了。人生的快樂與痛苦太容易被外境的變化左右,當我們對外在的人、事、物設定目標并產生期待的時候,總是期望它按照我們設定的方向發(fā)展,恐懼影響結果的變化出現。如果不能認同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就會產生執(zhí)著,就會對未來產生恐懼與擔心,無法真正的活在當下;如果能認同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并不是你就不再恐懼與擔心了,而是心懷恐懼卻依然向前,多了一份坦然、多了一份淡定,少了一些執(zhí)著、少了一些煩惱。因為你準備好面對最壞的結果,同時又能允許最好的出現,知道在下一個轉角處總有一些事情在等著你,人生從此刻起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其次是“情緒是痛苦的來源”,情緒其實就是一種能量,它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因為執(zhí)著的緣故,我們會認為情緒就是我的感受,情緒的產生除了體內的化學反應和氣血運動外,主要是自我的心理需求未被滿足,而需求未被滿足就會產生情緒,要解決的根源應該是未被滿足的需求,但許多人卻喜歡執(zhí)著于情緒。人的四大基礎情緒有喜怒哀懼,其中喜是產生心理愉悅的能量,怒是保護個人的界限不被侵犯的能量,哀是結束的能量,懼是保命的能量,刻意的喜好會產生痛苦,不能合理的調試情緒,會帶來許多負面問題。第一、會對人際關系產生影響,因為情商決定人際關系,而一個人成功與否85%在于人際關系;第二、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科學研究表明80%的疾病都和心理問題有關,情緒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就像在風大的地方吹久了臉會疼的道理一樣,無法控制的情緒所造成的氣血運動就像體內在刮龍卷風;第三、過分的展示情緒會使自己進入情緒化的狀態(tài),有情緒是正常的,但是情緒化就很容易被別人操控。
再次是“一切事物都是相互關聯存在的”,比如我們去談生意,要有先進的理念、優(yōu)質的產品、合理的價格、專業(yè)的人員、售前售中以及售后服務,缺少這些條件就可能失敗,就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就會痛苦。由于事物與事物的相互依存性,如果某一部分有一點點的轉變,整體的完整性就會改變而不穩(wěn)定;盡管我們以為可以控制變化,但事實上大多是不可能的,因為無法覺察的影響因素太多了。當無數的條件聚合在一起,而且沒有障礙與干擾,結果是必然的,許多人誤以為這是注定的或是運氣所致,但事實上我們是有能力對條件產生影響力的,至少在起始的時候。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即使我們祈求不要得到這個結果,它還是會出現。理解“一切事物都是相互關聯存在的”,可以為我們帶來兩點啟發(fā):第一、細節(jié)決定成敗,要想有所收獲,就要關注事件的每一個細節(jié),做好每一個細節(jié),就會有所收獲;第二、如果不想得到某個不好的結果,就不要去做不好的原因,例如經常不認真工作,最后就會一事無成。
最后是“要有能力活在當下而非事件的延伸中”,有些人活在過去事件的悔恨中,有些人活在未來事件的憂慮中,過去的事情不可能再重復,未來的事情不可能都發(fā)生。很多的痛苦都源自于不愿接納事實,或者想憑借自身的能力去改變它,但是無論如何努力,歷史都是無法改變的,接納所有的過去,才能逃離現在的痛苦,才能真正的活著,如果無法放下過去的問題,那么就會背負著問題走向未來,并讓它成為未來的問題;當我們對未來產生了一個期待并努力向它邁進,我們就為自己制造了一個問題,當我們創(chuàng)造問題的時候,我們也在創(chuàng)造痛苦,我們會過度的去關注目標的實現,形成沉重的負擔,導致自己的心活在還未發(fā)生的未來。只要我們尊重當下的這一刻,痛苦和掙扎就會慢慢的消融,這是個簡單的選擇和簡單的決定,認真做好每一個當下,從時間的夢中蘇醒,不要關注行動的果實,而是關注行動本身,即使是最簡單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