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是個很寬泛的概念,涵蓋的內容比較多。例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奉獻;孔子周游列國,廣收弟子,傳達自己的思想,是奉獻;張之洞、左宗棠為國家繁榮開展洋務運動,是奉獻;毛澤東為民族的復興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是奉獻;現在,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愛崗敬業(yè),也是奉獻。
對奉獻觀的最好詮釋就是“雷鋒精神”——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yè)無私奉獻。對于“雷鋒精神”,周恩來將之全面而精辟地概括為“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需要奉獻,家庭幸福夫妻相敬需要奉獻,同樣,團隊也需要主動奉獻。在現代組織中,管理者一定要樹立良好的奉獻觀,相信有付出皆有回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同時,管理者還要將這些理念灌輸到組織中去,讓每位成員都養(yǎng)成主動奉獻的意識。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華為的奉獻層次。
華為將奉獻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華為人奉獻自己的價值,使自己的團隊更加卓越;第二層次,為自己的客戶奉獻價值,一方面通過自己的產品為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另一方面為客戶提供運營解決方案;第三層次,為整個社會奉獻華為的價值。
組織管理者一定要有強烈的奉獻意識。這種奉獻意識,一方面表現在為組織所做的努力與拼搏,另一方面表現在對社會的回饋。組織存在于社會,就一定要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如果不能回報社會,不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效益,這個組織的存在將沒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