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美的廁所
有一戶人家,住在市鎮(zhèn)與市鎮(zhèn)之間的路上,以種菜為生,頗為肥料不足所苦。 有一天,家長靈機一動:“在這條路上,來往貿(mào)易的人很多,如果能在路邊蓋一個廁所,一方面給過路的人方便,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肥料的問題”。
他用竹子與茅草蓋了一間廁所,果然來往的人無不稱方便,種菜的肥料從此不缺,青菜蘿卜也長得肥美。
路對面有一戶人家,也以種菜為主,看了非常羨慕,心想:“我也應該在路邊蓋個廁所,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上廁所,我要把廁所蓋的清潔、美觀、大方、豪華?!?
于是,他用上好的磚瓦搭蓋,內(nèi)外都漆上石灰,還比對面的廁所大上一倍。完工之后,他覺得非常滿意。
奇怪的是對面的茅廁人來人往,自己蓋的美觀廁所卻無人問津,
后來問了過路人,才知道因為他的廁所蓋的太美,太干凈,一般人以為是神廟,內(nèi)急的人當然是跑茅廁,不會跑神廟了。
營銷啟示:營銷是有針對性地對顧客所進行的工作,如果看到競爭對手采取了行動而自己缺乏周密計劃安排,倉促上馬,雖然所做的工作再完美也必然導致失敗。
2、羚羊與獅子
每天早上,一只非洲羚羊醒來,她就知道,必須要比跑的最快的非洲獅子還要快,否則她就被吃掉;
每天早上,一只非洲獅子醒來,他就知道,必須要比跑的最慢的非洲羚羊還要快,否則他就被餓死;
不管你是獅子,還是羚羊. 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你就得開始跑了~!!!!
營銷啟示: 奔跑起來吧,在這個競爭的社會中,如果企業(yè)停滯不前,還沉浸在舊日的輝煌里面,那么最終的命運就是或者被吃掉,或者被餓死!
3、兩個推銷員
這是營銷界盡人皆知的一個寓言故事:兩家鞋業(yè)制造公司分別派出一個業(yè)務員去開拓市場,一個叫杰克遜,一個叫板井。在同一天,他們兩個人來到了太平洋的一個島國,到達當日,他們就發(fā)現(xiàn)當?shù)厝巳汲嘧悖?
不穿鞋! 從國王到貧民,從僧侶到貴婦,竟然無人穿鞋子,當晚,杰克遜向國內(nèi)總部的老板拍了電報,“上帝啊,這里的人從不穿鞋子,有誰還會買鞋子呢?我明天就回去?!卑寰蚕驀鴥?nèi)公司的總部拍了電報,
“太好了,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我決定把家搬來,在此長期駐扎下去!”
兩年后,這里人都穿上了鞋子。。。。。。。。。。
營銷啟示:許多人常常抱怨難以開拓新市場,事實是新市場就在你的面前,只不過你怎樣發(fā)現(xiàn)這個市場而已。
4、聰明的報童
某一地區(qū),有兩個報童在賣同一份報紙,兩個人是競爭對手。第一個報童很勤奮,每天沿街叫賣,嗓子也很響亮,可每天賣出的報紙并不很多,而且還有減少的趨勢。
第二個報童肯用腦子,除了沿街叫賣,他還每天堅持去一些固定場合,一去了后就給大家分發(fā)報紙,過一會再來收錢。地方越跑越熟,報紙賣出去的也就越來越多,當然也有些損耗。
而第一個報童能賣出去的也就越來越少了,不得不另謀生路了。
營銷啟示:
第二個報童的做法中大有深意:
第一、在一個固定的地區(qū),對同一份報紙,讀者客戶是有限的。買了我的,就不會買他的,我先將報紙發(fā)出去,這個拿到報紙的人,是肯定不會去再買別人的報紙。等于我先占領的市場,我發(fā)的越多,
他的市場就越小。這對競爭對手的利潤和信心都構成了打擊。
第二、報紙這個東西不像別的消費品有復雜的決策過程,隨機性購買多,一般不會因質量問題而退貨。而且錢數(shù)不多,大家也不會不給錢,今天沒有零錢,明天也會給。文化人嘛,不會為難小孩子。
第三、即使有人看了報,退報不給錢,也沒有什么關系,一則總會有積壓的報紙,二來他已經(jīng)看過了報紙,肯定不會再買同一份了。還是自己的潛在客戶。
這個故事我們會學到許多關于消費者、市場占有、潛在消費者、忠誠客戶等營銷名詞。
5、駝鹿與防毒面具!
有一個推銷員,他以能夠賣出任何東西而出名,他已經(jīng)賣給過牙醫(yī)一把牙刷,賣個面包師一個面包.賣給瞎子一臺電視.但他的朋友對他說,如果你能賣給駝鹿一個防毒面具,你才算是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推銷員.
于是,這位推銷員,不遠千里來到北方,那里是一片只有駝鹿居住的森林,"您好,"他對駝鹿說
"現(xiàn)在每個人都有應有一個防毒面具"
"真遺憾,可我并不需要."
"您稍后"推銷員說,"您已經(jīng)需要一個放毒面具了" 說著他便開始在駝鹿居住的森林地中央建造了一個工廠."你真的發(fā)瘋了"他的朋友說到."不然. 我只是想賣給駝鹿一個防毒面具"
當工廠建成后,許多有毒廢氣從大煙囪中滾滾而出,不久,駝鹿來就來到推銷員處對他說"現(xiàn)在我需要一個防毒面具了."
"這正是我想要的" 推銷員說著便賣給了駝鹿一個."真是個好東西啊!" 推銷員興奮地說~!
駝鹿說:"別的駝鹿也同樣需要防毒面具,你還有嗎 "
"你真走運,我還有成千上萬個"
"可是,你的工廠里面生產(chǎn)什么呢 " 駝鹿好奇的問
"防毒面具" 推銷員興奮而又簡潔的回答
營銷啟示: 有些時候單靠說是完不成任務的,一個偉大的推銷員需要創(chuàng)造需求并推銷滿足這種需求的工作.這就是從戰(zhàn)術上升到戰(zhàn)略的捷徑~!
6、蛹和蝶
蛹看著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飛舞,非常的羨慕,就問:“我能不能像你一樣在陽光下自由地飛翔?”
蝶告訴他:“第一、你必須渴望飛翔;第二、你必須有脫離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溫暖的巢穴的勇氣”
蛹就問蝶“這不是就意味著死亡”
蝶告訴他“從蛹的生命意義上說,你已經(jīng)死亡了;從蝴蝶的生命意義上說,你又獲得了新生?!?
營銷啟示:這個寓言講的是一個關于生命升華的道理。用它來意喻企業(yè)家,是非常合適的。企業(yè)家要創(chuàng)新,有時候不得不進行“破壞”甚至破壞他自己親手建造起來的大廈。
管理學的老鼻祖熊彼得講過一句話,說所謂的“企業(yè)家就是從事創(chuàng)造性破壞的那些人”,就是說他要在創(chuàng)造中進行破壞。我們是否有勇氣打破我們賴以成功的基石去尋找新的發(fā)展思路。
7、找馬
從前,有個秀才去京城應試。途中,在一小店投宿,將馬套在門口的木樁上,天亮準備上路時,馬卻不知去向。從此,秀才開始四處找馬。
他找了一整天,沒見找馬的蹤影;
第二天,他遠遠看見前面好象有一匹馬,但走近一看,卻是一頭驢,他失望地搖了搖頭,繼續(xù)往前走。
第三天,他有見到前面有匹馬,心中暗喜;這回該是我的那匹馬了吧,但走進一看,還是一頭驢。他又走了,仍是每天都能看見一頭驢,但他一直沒有理睬這些驢,只是在尋找自己馬。
考試的時間一天天臨近,而這位秀才終因精疲力竭而死在找馬的路上。
營銷啟示: 尋找客戶是每個營銷者每天所做的首要工作,但是每天我們在做這項工作的時候,首先應思考這個問題:顧客可以為我們帶來什么?我們需要的是什么顧客?怎樣找到顧客?
因循守舊、缺乏權變思維的營銷者是不會找到自己的顧客的。
8、突破才有創(chuàng)新
哥倫布是15世紀的著名的航海家。他經(jīng)歷千辛萬苦終于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
對于他的這個重大的發(fā)現(xiàn),人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很多榮譽,但也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沒有什么了不起,話中常流露出諷刺。
一次,朋友在哥倫布家中做客,談笑中又提起了哥倫布航海的事情,哥倫布聽了,只是淡淡一笑,并不與大家爭辯。
他起身來到廚房,拿出一個雞蛋對大家說:“誰能把這個雞蛋豎起來?”
大家一哄而上,這個試試,那個試試,結果都失敗了。
“看我的,”哥倫布輕輕得把雞蛋的一頭敲破,雞蛋就豎起來了。
“你把雞蛋敲破了,當然能夠豎起來呀!”人們不服氣的說。
“現(xiàn)在你們看到我把雞蛋敲破了,才知道沒有什么了不起,”哥倫布意味深長地說:“可是在這之前,你們怎么誰都沒有想到呢?”
過去諷刺哥倫布的人,臉一下子變的通紅。
營銷啟示:
營銷的創(chuàng)新與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結果出來后人們會評頭論足,但是在這之前卻沒有想到這一點,沒有人去突破。所以努力研究營銷規(guī)律,創(chuàng)新的方法,其余的讓別人去說吧,你只要能打動你的顧客就行??!
9、兩個消費者的不同經(jīng)歷
在天堂門口,兩個異國老太太相遇了。上帝讓她們個自說出自己一生最高興的事情。
“我攢了一輩子的錢,終于住了一天新房子,我這一輩子活得也不怨啊?!敝袊咸吲d的說。
“我住了一輩子的房子,在我去世之前終于把買房子的貸款還清了”。美國老太太也高興地說。
上帝嘆了口氣,說,“選擇不同,效果也是不同的”。
營銷啟示:我國的許多消費者以往沉積下來的落后消費意識,使其在消費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又不愿選擇消費信貸,只能造成中國老太太的悲哀。但是,潛在的需求是一種存量資源,可以通過宣傳加以引導。
營銷者通過創(chuàng)造新的營銷方式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可達到挖掘潛在需求的目的。
10、成敗只差一角錢!
那一次求職受益一生! 當我和另外一名對手過關闖隘接受決戰(zhàn)時,我對最終取勝充滿了信心。奇怪的是,招聘公司總經(jīng)理并未提問,而是帶著我和對手去另一家公司簽單。距要去的公司只有一站路,總經(jīng)理建議乘公共汽車去,
并遞給每個人5角錢,囑每個人買自己的票。
票價是4角,因缺少零錢,公共汽車的乘務員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收5角不找零的習慣,我也便沒有索要應找會的1角錢,總覺得為1角錢開口,太丟面子。沒有想到,我的對手卻向乘務員所要找零。
乘務員輕蔑的眼神如刀般切割了我的對手幾眼,才遞出1角錢,一旁的我,幸災樂禍的想,對手的“財迷”表現(xiàn),或許將讓他落敗。到站、下車,總經(jīng)理拍著對手的肩:“你被聘用了——只有懂得堅持自己權益的人, 才能夠維護公司的利益”
營銷啟示:“只有懂得堅持自己權益的人,才能夠維護公司的利益?!碑斘覀兿氲竭@句話的時候,是否應檢討一下我們自己的行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