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被認同,不喜歡被反駁。與顧客交流過程中,每一個詞都非常關鍵。也許導購說的哪句話讓顧客聽著不舒服了,最后就沒有成交;也許由于哪句話讓顧客心里高興了,顧客就成交了。所以導購說出來的每一個詞都要經過推敲。在銷售中如果靈活地掌握此方法,在與顧客的交流時會得到更好的溝通結果。
案例
顧客在一家店鋪挑選了一會兒,導購也耐心地給顧客介紹了產品,但顧客什么也沒買就走了。過了一會兒顧客又回來,導購迎上前繼續(xù)接待顧客,推銷剛才顧客選中的那一件衣服。顧客拿過那件衣服,看了看說:“你家面料和其它家品牌面料差不多,為什么你家衣服就這么貴?”
導購說:“我理解您的想法,但是我們家衣服做工好?!?/span>
顧客心理分析
上面的案例中,作為顧客,當聽到“我理解您的想法”前半句話的時候,顧客心里會很高興,當聽到“但是”這個詞的時候,會本能地把剛才高興的情緒突然收起來,同時轉換成自我保護的狀態(tài)。因為“但是”這個詞是轉折詞,前面在認同顧客的情緒,當顧客聽到“但是”轉折詞匯的時候情緒會急劇下滑,導購的理由再充分,也很難打動顧客的心。我在這里強調的就是人的本能反應,不需要思考的反應。
應對策略
如果把“但是”這個轉折詞匯,轉換成“同時”,給人的感受就會馬上不同?!巴瑫r”屬于遞進詞匯,前面讓顧客認同,后面用“同時”連接觀點,顧客相對會更加容易接受。
不直接反駁/批評對方的句式:
我很了解(理解)……同時……
我很感謝(尊重)……同時……
我很同意(贊同)……同時……
注意:一定不能用“但是”、“可是”、“然而”等詞語。
合一架構應用案例一:解決顧客問題
我們還用上面案例中的情景來講。當顧客說:“你家面料和其它品牌面料差不多,為什么你家衣服就這么貴?”在這種情況下,導購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這樣:
導購說:“我理解您的想法,同時我們家衣服做工更加精細就拿衣服的針腳線來說,一般的衣服一寸是6~7個針腳,您看一下咱家這衣服,一寸有17個針腳,您數一下。越好的衣服針腳越密,說明衣服更耐穿,而且也可以避免因為不小心讓衣服開線的尷尬。上周我去參加一位親戚的婚禮,在婚禮上,有位女賓客去洗手間,洗手間地上比較濕,很滑,她差一點摔倒,在扶墻壁的時候一不小心,衣服開線了,很尷尬。本來參加婚禮是高興的事情,讓這一點小事影響了心情,多不值得,您說對吧?”
合一架構應用案例二:重新塑造品牌形象
合一架構法的應用范圍很廣。在銷售過程中,不但可以回答顧客的刁鉆問題,還可以重新樹立品牌的形象。
案例
男裝店鋪的導購人員一般以女性居多。小盧是國內某知名男裝品牌的店長。一天下午,她在整理店門口的模特,這時走過來一位大爺,大概五六十歲的樣子。小盧像往常一樣,向這位大爺打招呼:“歡迎光臨XX男裝?!?/span>
大爺聽完后,停住腳步,抬頭看了看門頭,說:“你們家衣服不好?!?/span>小盧聽了后很納悶。她入職快一年了,第一次聽到顧客這樣說,就好奇地問:“大爺,您認為我們家衣服哪里不好呢?”
大爺回答:“你們家褲子穿在身上,褲襠里像有攤屎一樣,不順!”小盧聽后哭笑不得,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作為女孩子她也覺得非常尷尬。
顧客心理分析
這個案例雖然是個案,但類似的情況很多導購都遇到過。顧客不留一點情面,突如其來的話,讓導購一時無法回答。
這類顧客大概有這樣的心理:
1. 發(fā)泄行為。
顧客曾買了衣服穿上后,別人評論說不好,讓顧客在人前失了面子,傷了自尊,給自己留下了陰影,所以見到這個品牌時,曾經的場景馬上會浮現在顧客的腦海。就像條件反射一樣,顧客每次看到此品牌就會想起那件事情,并產生不良的情緒,所以顧客有時會出現反擊的行為,讓導購難堪。其實顧客未必就是針對導購的,而是發(fā)泄自己內心的不滿。
2. 故意行為。
有極少數顧客是故意做出這種舉動,如果不理他,顧客就會認為你好
欺負,如果導購的話太重,也許會起沖突,沒有必要。
應對策略
先認同顧客的觀點,顧客心里會很舒服,接著尋找顧客不滿的根源,有利于找出顧客的漏洞,從而變被動為主動。后面的回答給顧客一個正確的心理暗示。以前的問題解決了,無論顧客買不買,他對品牌形象都有了新的認識,也就保住了品牌的形象。
如果導購這樣說:“誰說我們家褲子這樣”、“你看錯了吧”、“沒有的事”之類的話,顧客就永遠也改變不了對品牌的負面印象。
針對上面的案例,導購應該如何應對呢?我們可以用合一架構法試著和顧客交流。
導購說:“大爺,我很理解您的感受,同時我想問一下,您以前買過這款褲子嗎?還是您的家人或朋友買過呢?“
大爺回答有兩種可能:買過或沒有買過。無論是哪一種回答,都是過去購買的。
于是,導購可以這樣說:“大爺,當時這款褲子的那一批次出現了您說的那種情形,我們也向廠家反映了這一問題,廠家很重視,立即修改了版型。大爺,您要不要無所謂,我拿一條新的您試試,感受一下是不是和以前不同了!”
小編寄語:還記得柳葉雄老師在課堂上講過顧客說出我們產品的缺點,肯定有他的原因,首先我們是要先弄清楚背后的原因,其次,再理解顧客的感受,最后再給顧客一個誠懇的回答,誘導顧客試穿體驗。
沒有任何顧客會在不了解產品的情況下購買的,我們必須要突出產品的特點,與其他商家對比我們的產品優(yōu)勢在哪里?我們的產品有哪些優(yōu)點是別家沒有的,只有通過這些關聯讓顧客相信購買我們的產品物超所值,才能更有效的促成購買。
柳葉雄老師專注于:經銷商、零售終端店鋪業(yè)績提升、企業(yè)管理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