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歷史學家們無不異口同聲地說,是橫征暴斂,是暴政。但橫征暴斂、不施仁政,老百姓沒飯吃的,秦朝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叛亂在每朝每代都層出不窮。明朝朱元璋隨便一個案子,就要殺掉一、二萬人;清朝時“康熙康熙,吃糠喝稀”、“嘉靖嘉靖,家家皆凈”;秦始皇燒了一些書,埋了四百六十多個書生,但雍正老子的文字獄,動輒牽連幾千人,也沒見亡黨亡國。壞皇帝歷朝歷代都有,國卻不一定亡在壞皇帝手里。暴政是亡國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絕對不是最關鍵的因素,如果你一定要拿歷史教材來說服我,我只能說,教材就是用來忽悠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的。
秦始皇
經(jīng)過無數(shù)個無眠的夜晚,終于有一天如光明灌頂,大徹大悟,終于為兩千多年前的一個王朝找到失敗的真正原因了(評:這就是傳說中的看歷史流淚,替古人擔憂)!原來,秦朝的軍隊,一直到秦朝滅亡,秦主力部隊都沒有參與戰(zhàn)斗(小部分參與)!
諸位且看,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冬天,這時距叛亂開始已經(jīng)一年多了,陳勝派遣的周章等將領向西到達戲水(今陜西臨潼境內(nèi),距咸陽僅三十多公里),兵力有幾十萬。二世這才慌了神,大為吃驚,跟群臣商議說:“怎么辦?”少府章邯說:“盜匪已經(jīng)來了,人數(shù)多勢力強,現(xiàn)在征發(fā)附近各縣的軍隊是來不及了。酈山的勞改犯很多,請赦免他們,授予他們兵器去迎擊叛軍?!保ǘ甓?,陳涉所遣周章等將西至戲,兵數(shù)十萬。二世大驚,與群臣謀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盜已至,眾強,今發(fā)近縣不及矣。酈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
也就是說,在此之前,秦王朝根本就沒有組織軍隊進行過抵抗。直到發(fā)現(xiàn)敵人就在眼皮底下了,調(diào)動軍隊已經(jīng)來不及,于是把修建陵墓的勞改犯組織起來,一共三十萬人。也就是這三十萬勞改犯,將叛軍打得一逃再逃,殺了陳勝、吳廣、項梁等匪首,一直追了八百公里,把他們所認為的最后一支敵人圍在鉅鹿(今河北省邢臺平鄉(xiāng)縣西南),圍得水泄不通。如果不是項羽這個五百年難得一遇的戰(zhàn)神出現(xiàn),那這些勞改犯可真成了史上最牛的勞改犯了。前面不是說蒙恬帶領三十萬北擊匈奴么?那么這三十萬人馬呢?當時蒙恬已經(jīng)被趙高設計陷害逼迫自殺,由蒙恬的副將王離接手。王離現(xiàn)在就領兵十萬圍在鉅鹿城外。任囂和趙佗帶領五十萬南征嶺南的部隊在哪里呢?居然還在番禺觀望!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八十萬正規(guī)軍,只有十萬參與了戰(zhàn)斗!而且直到秦朝滅亡,其它七十萬也沒參戰(zhàn)。(趙佗后來憑他的五十萬部隊在南越自立為王,邊境東至福建泉州,南至江西、湖南南部、西北至廣西西北部的南北盤江(紅水河上段),西南到今越南的中北部地區(qū)。)
秦二世
為什么秦王朝不出兵?難道胡亥鐵了心要把秦王朝置之死地?且看下文。造反剛剛開始的時候,傳達情報的通訊員從叛區(qū)回來,把造反的情況一五一十報告了二世,講造反的人如何如何多,那些人如何如何厲害。二世很生氣,就把通訊員關到牢房里去。后邊的通訊員回來,二世又問他,這小子聽說前面的事了,于是回答說:“那不過就是一群搶劫犯而已,經(jīng)過公安局、派出所的全力圍捕,目前已抓完了,群眾情緒基本穩(wěn)定,局勢已經(jīng)基本控制,不值得擔心。”于是二世開懷大笑(謁者使東方來,以反者聞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問,對曰:“群盜,郡守尉方逐捕,今盡得,不足憂?!鄙蠍?。)。這混小子就是這樣一個聽不得負面信息的人,所以后來群臣都不敢把真實情況告訴他。(幾百年后的隋煬帝也就是這樣亡國的)
這件事從一開始就定性為治安事件,最高權(quán)力機構(gòu)并沒有調(diào)動軍隊,軍隊自己也不敢妄動。直到周章的幾十萬人馬到了臨潼,二世才急了,趕緊讓章邯組織三十萬勞改犯進行抵抗,同時讓北方軍團的王離帶了十萬兵馬回來支援。章邯開始比較順利,所以章邯掉以輕心,秦中央也掉以輕心了,未能把更多的部隊調(diào)回來。鉅鹿一戰(zhàn),王離的十萬人馬全軍覆滅。碰上項羽,章邯也有點招架不住,吃了幾回敗仗,且戰(zhàn)且退,但三十萬主力并未受太大的損失。
勝敗者,軍家之常事也。章邯一邊堅兵守陣,一邊向中央請求支援。如果現(xiàn)在秦中央能立即調(diào)動七十萬邊防部隊,項羽未必是對手。但這時候,趙高的譴責書到了,以很嚴厲的口氣質(zhì)問章邯失敗的原因。于是章邯派了參謀長司馬欣前往咸陽解釋。司馬欣日夜兼程一個多月,到了咸陽后,趙高把他安排在皇宮的警衛(wèi)室,三天不接見。也許趙高因為新任丞相,想在這些將領前擺擺威風。但司馬欣害怕了,抄小道趕回部隊,驚慌失措地跟章邯說:“現(xiàn)在趙高這小人當?shù)懒?,咱們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為的。咱打贏了,他定會嫉妒我們的功勞,必會陷害咱們;咱打輸了,更免不了處死。將軍啊,你好好想想吧?!边@時項羽因糧草已不夠,也急于招降,于是邊打邊談。
項羽
公元前207年7月,章邯率二十多萬人馬投降,雙方在河南安陽舉行了隆重的投、受降儀式。章邯的投降對秦王朝的打擊是毀滅性的,西進的叛軍再也沒遇到象樣的抵抗,四個月之后劉邦就騎著高頭大馬,昂首挺胸地開進咸陽。秦中央有沒有對邊防部隊下發(fā)調(diào)令至今是個疑,但現(xiàn)在可以知道的是:北方的二十萬人馬已經(jīng)在南下的途中,但速度異常緩慢,直到戰(zhàn)爭結(jié)束,也未參與戰(zhàn)斗?,F(xiàn)在有一種觀點,認為當時北擊匈奴的三十萬部隊中,其中十萬是正規(guī)部隊,也就是王離帶到鉅鹿的十萬。另外二十萬是戰(zhàn)時為兵,閑時為農(nóng)的邊民。如果是這樣,那他們故意貽誤戰(zhàn)機是很有可能的。
當時天下大亂,叛軍的勢力已經(jīng)這么強盛,局面已經(jīng)失控,二十萬政府軍未必能鎮(zhèn)壓住,更關鍵的原因是,他們的家都在長城附近一帶,秦朝亡不亡與他們沒有多大關系,甚至在心底希望暴秦早亡。他們南下的目的,可能最主要還是防止叛軍北上。嶺南的五十萬兵馬呢?公元前的208年,也就是章邯正與叛軍激戰(zhàn)的時候,趙佗不是揮師北上,而是封關、絕道,阻止叛軍南下,也防止自己的兵馬偷偷回去。3年后,于公元前205年兼并桂林、象郡,從而統(tǒng)一了嶺南地區(qū);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這是嶺南第一個都城。這小子,趁著局勢混亂,自立門戶了。
劉邦
鄒老師評:有多大的胸懷,做多大的事業(yè)。二世只能聞喜不能聞憂而憂患驟至;唐太宗聞過則改則盛世太平。不能容人容事者,執(zhí)國則國亡,掌軍則軍敗,身敗名裂、眾叛親離。此等結(jié)局,豈不可怕!君子,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