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華榮,董華榮講師,董華榮聯(lián)系方式,董華榮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通過溝通與學員一起成長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董華榮:幸福=當下快樂+未來價值
2016-01-20 41976
幸福=當下快樂+未來價值 誰都想著擁有幸福,但卻有不多人真正地享受著眼前所擁有的幸福;所有的人都在追逐著幸福,但卻沒有發(fā)現(xiàn)其實幸福正與其擦肩而過;有些人在享受的當前認為的幸福,但卻沒有發(fā)現(xiàn)這樣的幸福其實是泡影、是短暫的,對于未來卻是充滿了未知。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那是要靠每個人去感受的,當我從讀者中看到“幸福=當下快樂+未來價值”這句話時我無比的認同。幸福既不能只顧及時行樂,也不能為了未來目標而對自己過于嚴苛。 有些人沉浸在當前的快樂中(及時行樂),卻不去關(guān)注未來,快樂的日子過了一段之后幸福也將遠去,相反的,有些人為自己設(shè)下太多、太高的目標,終日為了目標在努力在奮斗,根本連歇一歇品嘗一下當下的快樂都沒有,幸福就從身邊擦肩而過。一個是沒有未來的幸福,一個是沒有當下的幸福,這樣的的幸福都不是真正的。但要平衡好這兩者的關(guān)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相當于應(yīng)該要有目標,而且應(yīng)該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但也別忘了享受當下所擁有的幸福和快樂。也可說為在享受當下的快樂的同時也應(yīng)為自己的未來的目標而努力。 在看完2012的影片后,網(wǎng)上報道有的人認為反正地球?qū)⒁獨?,所以就“及時行樂”天天醉生夢死,這是什么觀念,我只能說對自己的不負責任?,F(xiàn)在不少年青人就活在于當下的快樂中,所以出現(xiàn)了: 1、一上大學就退學、父母搬到附近一起住、父母為小孩請了個保姆在學校邊上租了房子住,因為生活無法自理; 2、大學畢業(yè)就是失業(yè),因為無法適應(yīng)企業(yè)的快節(jié)奏和制度的約束; 3、經(jīng)常在換工作,因為無法適應(yīng)企業(yè)的制度的約束、無法適應(yīng)上司的管理; 4、啃老族,因為認為有老子養(yǎng)著; …… 以上是比較極端的案例,但又有多少參加工作后的年青人,除了工作之外整天沉迷于電腦、電視、網(wǎng)聊、娛樂……等活動中,漫無目標、目的地在過著自己的生活,看起來的確是過得很快樂、很幸福,但認真再看一下它能讓你過多久。當下快樂日子過多了,需自律、有約束的日子就不會過了。我一直認為現(xiàn)在的學校非常有必要為年青的孩子們做挫折感和進取心方面的教育,以免他(她)們進入社會后遇到困難就退怯或不知所措。 現(xiàn)在沒有后臺的我們大家壓力也都大啊!除了最大的房子壓力,還有工作、生活、CPI的上漲……等等,所以也有很多的人沒有“權(quán)力”享受著上文所說的日子,從參加工作就想著如何能打下一片天地,努力、努力再努力,為了達到目標不斷地在努力和拼博,拼到最后房子、票子、車子、孩子……都有了,但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體已經(jīng)不行了,開始步入拿錢來換命的日子,從何談起幸福呢? 長久以來不少人存在一個錯誤的觀念,那就是只有有錢才有幸福。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的收入是大幅提高了,80年代農(nóng)村(我來自廈門的郊區(qū)農(nóng)村)結(jié)婚時的三大件為縫紉機、自行車、電風扇,試問現(xiàn)在誰家還有縫紉機?,F(xiàn)在大家收入提高了但國民的幸福指數(shù)高了嗎?荷蘭鹿特丹伊拉斯謨大學(ErasmusUniversityRotterdam)維恩•哈文(VeenHoven)教授曾對中國國民的幸福感進行了3次調(diào)查,其中,1990年國民幸福指數(shù)6.64(1~10標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卻下降到6.60。2009年12月,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調(diào)查顯示,中國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改革開放以來,整個中國社會自上而下對財富的渴望近乎宗教般狂熱,然而“一切向錢看”的單一價值觀使得本該為人稱道的財富積累過程顯得那樣愚蠢短視,惡果明顯:為了錢,可以無規(guī)則、無道德、無底線。而更可怕和令人絕望的是人們對此已經(jīng)習以為常,司空見慣。這幾年來,從三聚氰氨事件、瘦肉精事件、鉛中毒事件、染色饅頭事件、毒牛奶事件再到鉻渣傾倒事件,無一不看到追求財富所帶來的惡果。 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小說《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文中的農(nóng)民帕霍姆為了買到盡可能多的土地而不停地走,因為買賣雙方約定從清晨到黃昏他走過的土地都將屬于他,帕霍姆為此拼盡全力,最終力竭而死。這篇不長的小說如此結(jié)尾:“他的仆人撿起那把鐵锨,在地上挖了一個坑,把帕霍姆埋在了里面。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從頭到腳六英尺那么一小塊?!边@一句有如晨鐘暮鼓,讓人心生無限感慨。 幸福不在于財富的多少,而在于財富的擁有者能否自覺節(jié)制欲望,不把過多的注意力浪費在錢上。李嘉誠曾說,他認為最幸福的事,是老兩口開一家小店,打烊后在燈下一起數(shù)錢。 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ofLeicester)的社會心理學家對現(xiàn)代中國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有以下7點原因: 1、老愛比較。現(xiàn)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比來比去,人們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沒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樣比別人更幸福時,幸福也就離你遠去了。 2、缺乏信念。在經(jīng)過30年沖刺般的財富賽跑后,一些人除了賺錢,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標與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這種缺乏信念與理想的狀態(tài),難以產(chǎn)生長久的幸福感。 3、不善于發(fā)現(xiàn)陽光面。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好的方面,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是其真實寫照。 4、不知道奉獻。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曾顯示,在生活中多去幫助他人,能讓自己感到更快樂。但現(xiàn)代社會中,樂于無私奉獻的人越來越少,斤斤計較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總算計著“我能從中得到什么”“做這件事值不值得”,就會生活得很累。 5、不知足。俗話說“知足常樂”,但能知足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換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換更好的,有了錢想賺得更多……這些欲望,指使著人無休止地奔波勞碌,硬撐著去爭取登上那“輝煌”的頂峰。 6、相互不信任。雖然通訊高度發(fā)達,但人們的心靈卻漸漸疏遠了。在職場中不是望著一堆被你踏過的肩膀(尸體),就是拍拍自己肩膀上的塵土看著那高高在上的戰(zhàn)友們,信任從何而來呢?真正的成績是來源于團隊,那才是最高的境界。 7、過于焦慮。購房、子女養(yǎng)育、家庭養(yǎng)老負擔等問題,因為擔憂職場晉升空間而產(chǎn)生的工作壓力,朋友同事之間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等都成為中國人的“壓力源”。在大城市,無論老人、年輕人,還是孩子,多處于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tài),這讓人們無法從心底感受到幸福。 幸福=當下快樂+未來價值,讓我們?yōu)樽约翰邉澓梦磥淼膬r值,設(shè)定好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并細化為行動的方案,交努力地按著方案、朝著目標前進,但在此過程中請別忽略了當下的快樂,因為當下的快樂往往是你前進地驛站,他能給你更多的動力和能源。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wù)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