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學起源于美國,代表人物是被稱為“成功學之父”的拿破侖.希爾。他的《思考致富》可謂成功學的經典著作。隨后,很多成功學大師相繼誕生,比如奧格.曼迪諾、安東尼.羅賓、博恩.崔西等。在咱們中國,名氣最大的莫過于臺灣的陳安之。他的《21世紀超級成功學》、《決不裸奔》等非常走俏。還有一些我所知道的成功學大師,印象最深的就是著有《做自己想做的人——行動成功學》一書的李踐,因為他是我的跆拳道老師,我受他的影響比較深。還有寫了本《成功一定有方法》的易發(fā)久,因為一本《本領恐慌》而被媒體稱為“驚世才女”的王小平,創(chuàng)建了第一成功網的劉標峰,天獅教育部部長李強,創(chuàng)建了三一盛世的駱超等......
毋庸置疑,這些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總有那么多的人對成功學是趨之若鶩。我在2001年的時候,在昆明勝利堂,聽了一場李踐的行動成功學的演講,那時的門票甲票才六十元,陳安之在昆明舉辦的為期兩天的培訓,學費才兩千元。而現(xiàn)在呢?他們的門票價格早就飆升至上萬了!然而,近年來,卻常??吹胶芏嗳碎_始對成功學提出了強烈的質疑甚至批評。有個人很極端地做了一個網站,名字就叫“大騙子陳安之網站”,專門“揭露”陳安之的“欺騙行徑”的。還有報紙、雜志、博客里面都隨處可見對成功學的針砭。
那天看了直銷專家范偉云老師的一篇文章,題目是《唯心主義的成功學》,深有同感。他的意思是,成功學對人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如果過度地發(fā)展,讓成功學無限地商業(yè)化,就會變味,就會成為很多人大肆斂財?shù)墓ぞ撸?
那么,我是怎么看待成功學這個東西的呢?
我認為,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對成功的一些經驗教訓總結,成為他們文化的一部分。無論西方還是東方,都是一樣。只是能夠將成功的思維、方法通過科學的總結提煉出來,使之系統(tǒng)化的還是從美國的拿破侖.希爾開始。事實上,無論哪種成功學把積極的心態(tài)和明確的目標都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來強調的。有關積極思維,咱們的老祖宗早就用“塞翁失馬”的故事來詮釋得淋漓盡致了。當然,大部分人對這個故事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福禍轉移的辯證關系上了,而很少想到這個層面。大家回想一下,這個智慧的老人,在家里失去馬的時候,采取的思維是積極的,他不認為眼前的壞事一定就是壞事;當兒子摔斷腿后他依然是樂觀的態(tài)度,并沒有悲觀嘆息,而是靜待情形的轉化,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壞事又變成了好事!當然,在得到暫時的好處的時候,他會告誡自己不要高興得太早,這是一種處變不驚的智者風范。所以古人有“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態(tài)的”的訓誡。關于目標,古人早就有“有的放矢”的規(guī)勸,只是對怎么樣設立目標,怎么樣細分目標等沒有系統(tǒng)的深入闡述而已。還有成功學里面講的時間管理,中國古代也有很多這方面的思想,比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寸光陰一存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于,雨者晴之余”等等。古人關于怎樣珍惜時間,還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呢?像懸梁刺股等,是關于珍惜時間發(fā)憤圖強的經典。
那么既然成功學對人的好處是顯然的,那么為什么又有這么多人反感它呢?
我想主要原因有幾種。一是很多人學了成功學以后,沒有付諸實踐,從而造成了三分鐘熱情,雞公屙屎頭截硬的現(xiàn)象,事實上什么作用都沒有起。二是很多人以為學了成功學以后意味著成功了,什么都不用去做,只等成功從天而降。這是對成功學的莫大的誤解!成功學只是告訴你一些基本的思維方向和行事方法,具體的操作還得靠自己去把握,去探索,去實踐,去堅持,去反思.......最后一點,又不得不提到所謂成功學大師們對成功學的無限夸大了。他們鼓吹什么“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鼓吹“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鼓吹“沒有失敗,只有放棄”,等等,不一而足。這樣就使成功學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泥潭。曾幾何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指導方針,一度使全國人民陷入浮夸風,陷入不切實際的瘋狂狀態(tài)。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起反作用。明確揭示了客觀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辯證關系。每一個人的情況千差萬別,地理條件、經濟條件、身體條件等也是各不相同,條件不同,起點也大相徑庭。在不同的起點上談論成功失敗,本身就不客觀。我們試想,如果讓全國人民都接收成功學訓練,把一個個老百姓搞得瘋瘋癲癲,都放大自己的夢想,追求卓越,你們可以想象這個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子!再來說放棄的問題,根據成功學的理論,你確定目標以后,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持下去。你不會失敗,除非你自己放棄??墒?,很多時候現(xiàn)實決定了我們必須放棄,不放棄就意味著滅亡,不放棄就意味著要餓肚子,你能不放棄嗎?堅持很多時候是要講條件的!
所以,無論如何,讓我們冷靜看待成功學吧。它可以作為我們追求成功的的指南,卻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可以作為我們用來自我激勵的利器,卻不能作為逃避現(xiàn)實追求虛幻的精神鴉片。
本文來自: 凹丫丫(www.oyaya.cn) 詳細出處參考:https://www.cgxyj.com/onews.asp?id=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