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巴納姆效應(yīng)具有籠統(tǒng)性和一般性的特點,因此使得很多描述似是而非,從而影響人們的真實判斷。一旦判斷出現(xiàn)了偏差,就很容易導(dǎo)致人情緒失控。而情緒失控的后果我們是知道的,所謂“沖動是魔鬼”,這個“魔鬼”會阻礙你成功,會掠奪你的快樂……因此,我們必須要打破巴納姆效應(yīng),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這就需要我們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時刻以平常心去面對眼前發(fā)生的一切。如果有人對你惡言相加,不要馬上去反擊,試試做幾個深呼吸,在心里告誡自己不要沖動,要三思而后行,或者嘗試著用數(shù)數(shù)法,在心里默默地從一數(shù)到十,讓自己慢慢平靜下來,告訴自己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當你想通了,你就不會再有那么大的情緒波動了,也就不會受他人地影響了。一天,著名作家哈里斯和他的朋友在街上閑逛。哈里斯看見一家賣報紙的小攤,就向攤主買了一份報紙,并且很有禮貌地說了一聲“謝謝”,沒想到這個攤主給了哈里斯一個臭臭的表情。朋友很氣憤,當哈里斯跟他朋友又走了一段路后,朋友終于忍不住了,問道:“你不認為剛才那個攤販的態(tài)度很差嗎?對此你不感到氣憤嗎?”哈里斯笑笑說:“我每天來他這里買報紙,他都是這樣的,這沒什么啊!”朋友更驚訝了:“他每天對你的態(tài)度都是這樣差,你為什么還是每次都很有禮貌地跟他說謝謝呢?”哈里斯笑著對朋友說:“我們何必讓別人來影響自己的心情呢!”是??!情緒是自己的,何必讓別人來左右呢?快樂是自己的,何必讓別人來掌控呢?生活在別人的眼光中是很累的。生活是自己的,何必那么在意別人的看法呢?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倘若斤斤計較,便永遠得不到平和。不如學(xué)著多一點豁達,多一分寬容,多一些理性,讓憤怒、憂郁像滴落在旱地上的一滴水,瞬間蒸發(fā)?! ⌒睦韺W(xué)家指出,一個成熟而心理健康的人,通常都對“自我”有一個清晰而持續(xù)的概念,能夠做到比較客觀地認識自我。倘若一個人缺乏對自己的清晰而完整的概念,那么這個人的“自我”的各個部分便是松散的、含混不清的,他也會因此而缺乏生活目標,從而失掉生存的價值感和充實感。如此一來,便很難應(yīng)付復(fù)雜的社會生活。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客觀認識自己。自我認知能力提高了,對外界事物的認知能力自然也會跟著提高,從而使自身減少情緒化,增強理智性。這就好比在頭腦中裝上了一個控制情緒活動的“閥門”,讓情緒活動聽從理智和意志的節(jié)制,而絕對不能任其自流。凡是能有效地節(jié)制情緒的人,也就能基本保持情緒的平靜和穩(wěn)定,這是取得成功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