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騎著一匹馬狂奔,恰好遇見他的朋友從身邊經過,朋友問他:“你去哪兒?”騎者一邊疾馳一邊扭頭高聲回答:“我不知道!要問這匹馬!”
置身于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我們就像故事中那個騎者,被飛速馳騁的野馬帶著走,無法掌控自己的步伐和方向。我們每天都忙得團團轉,事情太多,時間太少。我們只得列出一長串的事務清單,然后以此為奮斗目標,不停地把完成的事項從上面劃去。就這樣,紛繁俗務便決定了人生方向和生活質量。
為了改變這種失控的狀態(tài),你需要換一種方式來度過每一天。你需要“少做一些”的勇氣。這聽起來似乎很容易,實際上卻頗難做到。人們普遍認為,“少做”意味著懶惰,并且導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其實并非如此,“少做”讓我們能更好地享受已有的成就。如果能少做一些無關緊要、或是引致挫敗的事情,我們就能創(chuàng)造高效而又真正愉悅、舒適的生活。
“少做一些”能奇跡般地改變你的生活狀態(tài)。請想象以下情景:在一個超級繁忙的工作日中,抽出時間跟親朋好友悠閑談心;花一點時間輕松完成繁冗雜務,然后安逸享受平靜時光。本書所介紹的方法,我稱之為“少做”宣言。這個方法包括五個步驟,主要針對工作而設計,同時也適用于個人生活。事實上,工作與個人生活從來都是一個整體,就像一個球的兩半,相互影響和改變。下面我將詳細講解這些方法,為了不讓大家感到枯燥,我會盡量說得通俗有趣。
每一個生命都有非凡的意義,但彌足珍貴的人生卻常常被迷霧遮掩,這些迷霧就是無休止的雜務和改不掉的壞習慣。認識到這一點,并有意識地做出改變,我們就能真正享受人生,并與心愛的人坦誠分享生活的甜蜜滋味。
總而言之,“少做”能讓你擁有更多的愛、更加平靜、更有效率,從而更好地去完成生命中那些對自己、他人乃至整個世界最為重要的事情。
發(fā)現(xiàn)“少做”的力量
二十一歲的時候,我決定從羅格斯大學休學一年。這是我第一次選擇“少做”——讓自己停下來,走出預先設定的“高中畢業(yè)上大學,然后在某個領域里工作”的道路。我需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自己的選擇和人生。沒想到,這卻讓我從此開始了舊金山禪修中心將近十年的職業(yè)生涯。
那段時間,我的工作是在綠谷農莊負責馱馬農耕項目。綠谷農莊是舊金山禪修中心的農場,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繆爾海灘,離米爾谷大約八公里。我的老師哈里·羅伯茨是一名受過訓練的薩滿教徒和自然主義者。一天,他問我,“你想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三項任務嗎?”我當然想知道。
“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三件事情是重要的,”哈里說道,“首先就是讓內心保持平靜,盡管這不是最重要的,但卻是第一步。第二件,找到屬于你的旋律。第三件,唱出屬于你的旋律。”
我認為,要想把忙碌模式轉變?yōu)閺娜莸ǖ纳?,哈里所說的這三項關鍵任務就是最重要的基礎。
1. 讓內心保持平靜
早在“正念”這個詞被廣泛使用之前,哈里·羅伯茨就簡單而明確地介紹過?!罢睢敝讣懈嗟淖⒁饬τX察個人的內心活動,以及周遭的世界。
首先,我們要觀察自己的心到底有多忙碌,以及思維是怎樣輕易進行慣性跳躍的——它往往停留在過去或將來的某一個地方,卻從來不在當下。人們通常是這樣開始平靜內心的紛亂:讓身心完全安靜下來,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和身體上。這并不意味著停止思考,而是減少內心的噪音,提升專注力。
這個過程就好像把WD-40(防銹潤滑劑)應用于內心,讓意識更加敏銳,更專注于內在和外在的生活,從而讓心中僵化、生銹的部分獲得改進、潤滑。我們常常會卡在某種思維定勢中,例如自我設限——這通常是思維的基礎和驅動力——而自己卻沒有發(fā)現(xiàn)。只要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能加以改善。
增強自身的能力,進而去拓寬或縮小我們所關注的范圍,這是打破思維定勢最有效的方法,能帶來煥然一新的改變。讓內心保持平靜,就像打開一扇門,讓我們能夠在日復一日紛繁的事務中,體驗生活最本真的神圣,享受屬于自己的美妙人生。我們無論何時想要遠離那種被任務驅動的焦慮、讓人心力交瘁的忙碌,都可以應用這個方法。
2. 找到屬于你的旋律
找到屬于你的旋律,指的是理解自身的內在力量和存在價值。這意味著要完全接納自己,并接納自己當前所擁有的一切,以及未來的種種可能性。只有在頭腦平靜的時候,我們才能聽見屬于自己的旋律,才能明了最吸引自己、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也就是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歸屬感和成就感的事物。找到屬于自己的旋律,意味著接納那顆狂暴而又溫柔的心,正是這顆心讓我們感到自己和外界緊密相連。雖然工作和職業(yè)生涯很重要,但找到屬于自己的旋律卻有著更為深刻、寬廣的意義。這個旋律包括了人們的生存方式、人際關系、日常工作,以及如何找到歸屬感。
3. 唱出你的旋律
我們關心結果,成就當然也很重要。人們付出了努力和行動,自然希望獲得成功的回報。我相信哈里的話中還有這樣一層意思——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找到,并以各自的方式唱出屬于自己的旋律。這個信念將為你的生命帶來積極的影響,讓你體會到自己“正在創(chuàng)造價值”的成就感。而且你在何處居住和工作,身邊都有些什么樣的人,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唱出你的旋律,其實只是一種比較浪漫的譬喻,實質上是要你提醒自己:無論身處什么樣的境地,你都得有效地運用自己的旋律,以獲得盡可能大的個人滿足。你是如何表達自己最深切的渴望和意愿?要想把他人帶到你的愿景中來,并讓他們幫助你一起來逐步實現(xiàn)這些愿景,你就要懂得唱出自己的旋律。
實踐中的反饋:繞行與俯沖
傾聽常常被認為是被動的行為,但在征求反饋時,我們必須學會主動地傾聽。一位朋友給律師們傳授冥想技巧時,自創(chuàng)了一套他稱為“繞行”的技巧——總結別人說的話,來證實自己真的理解了。一般情況下,當我們聽到批評,第一反應就是反駁或辯解,這無異于關閉了自己的耳朵?!袄@行”則教你相反的做法——積極、專心地傾聽批評,等對方說完之后,你再做一個口頭總結。然后,你可以問道,“我總結得對嗎?還有沒有什么遺漏的?”這個方法能增進我們對他人的理解,尊重他人的感受,尤其當那些不好的感受是由我們帶來的時候。
另一個方法叫作“俯沖”——當別人正在“繞行”你的話時,你要反過來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是否會認真地從頭聽到尾?不必急于表達自己;“俯沖”進入你的感受能帶來更多信息,使接下來的步驟明朗化。
現(xiàn)在,讓我們來實踐這兩個方法。在公司或家中,邀請至少一個關系密切的人,就特定的某一方面評價你。你可以問問跟你同級的同事或合伙人:我想成為一名更好的團隊成員或合伙人,應該怎么做?有哪些更好的方式,讓我能為團隊做出更大貢獻,更好地傾聽、支持或領導他人?注意他們的評價,同時反觀自己是如何接受這些評價的——艱難還是輕松?你能做到積極地傾聽,絲毫沒有自我防備的心理嗎?他們對你的要求做出了什么回應?你覺得自己提出問題的方式會影響他們的反饋嗎?他們的評價內容是什么?把評價一一記錄下來,無論那些話有多么隨意。在一周結束之時,將它們從頭到尾地看一遍。你看到某種反復出現(xiàn)的評價嗎?有哪些出乎意料的地方?他們眼中的你和你心目中的自己是否相符?如果工作方式存在問題,你要采取怎樣的行動方案——哪怕是私人計劃——來做出適當?shù)母纳颇兀?
我們也可以向家人或朋友征求反饋。問問他們:我要怎么做,才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伴侶、兄弟或姐妹,或是朋友呢?然后認真地傾聽。我猜想,聽完之后你一定會感到很驚訝,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很多猜測都是不太準確的。說不定你還會得到意外的驚喜——發(fā)現(xiàn)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比自己預想的要好。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原先消極的猜測調整得積極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