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有大師向我們說,他能使我們開悟,能在※※時間內(nèi)讓我們達到開悟狀態(tài)。還有大師說,是他該把覺醒“給”人類的時候了。請問這能否做到?請談談開悟和師父的關系。
我不知道這位老師能不能使你或他人,在他預定的時間內(nèi)開悟。但我知道一個關于阿難和佛陀的故事。二千五百年前,尊者阿難是世尊佛陀的堂兄弟,佛陀悟道后,阿難出家跟隨佛陀修行。阿難隨佛陀修了好多年,佛陀身邊的一些弟子都漸次開悟了,但阿難陀還沒有。有一次佛陀在祗陀林給大眾開示“見”性的問題時,阿難突然開悟了。阿難悲欣交集,感慨涕零地對佛陀說:“佛陀,當初我出家跟你修行,總覺得我是你的堂兄弟,不用我阿難修行,你會看在我們是堂兄弟的份上,把你的覺悟給予我。今天才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笔堑?,正是這樣,開悟不像某種東西,可以從你的手傳遞到我的手上。開悟必須自己來。你可以借別人的薪火來點亮自己,但那也必須是:你自己點亮你自己。
今天,在這個時代,許多老師都宣稱他們能夠使人們在某某期限內(nèi)有某種開悟,他們能夠把“覺醒”直接給人類。心智清醒的人會知道那話的含義。在我看來,老師們不必過分強調(diào)自己的能力(或神通),一個老師或師父,充其量只是火柴盒側(cè)面的沙紙。老師是沙紙,弟子是火柴,當?shù)茏优c師相逢——交互磨礪——然后火柴被擦燃,弟子開悟了。天知道這功勞應該歸功于誰?在我看來,誰也不應歸功,歸功于因緣吧。那弟子該開悟了,他就開悟了。如果那弟子不該開悟,即使那老師再“努力”也沒用。弟子開悟了,是他的“業(yè)”在一個合適的火柴盒的側(cè)面上磨得差不多了。他開悟了,那“開悟”的功勞屬于因緣和合。在這其中,如果弟子或老師,將這功勞歸功于誰,那都是糊涂了。
佛陀活著的時代,未曾聽說佛陀說過他能讓某某弟子開悟或讓其弟子于某某日期內(nèi)開悟的事情,經(jīng)典中沒有這樣的記載。于今的時代,若有人能夠做的比佛陀更好,那是件好事情,我期待他們的承諾都是真的;因為這樣,弟子們就能夠“省”去了自己努力修行和花時間等待的過程了。如果“開悟”是能夠掌控或買賣的,那可真是太好了。如果能這樣,我愿花錢購買一批,然后把它分發(fā)給我的家人、朋友或同事,那樣他們就能夠免去一些諸如生死成敗之類的苦惱了;或者開悟的技術是可以學的,并且必定成功,就像鑰匙伸進鎖里一樣,轉(zhuǎn)動我的鎖它必定開,那么,我也去學,學會了我可以直接造福更多的人。但這是可能的嗎?如果開悟是能夠掌控的或者能夠贈送的,那么二千六百年前成道的世尊,為何不直接令他身邊所有的弟子直截開悟呢?或者為何不把這決定能開悟的秘法直接教給阿難或某某呢。從上以來,能令人開悟的方法是存在的,但要達成開悟還需要你自己。必備的因和具足的緣相結(jié)合,開悟才有可能綻現(xiàn)。方法必須和你相結(jié)合,沒有你,任何最偉大的法,都是無用的。
修行之人,在修行之中,任何法都不會大過你。沒有你,法不成為法。老師手中的法并不是一把物質(zhì)化的鑰匙,想伸入你就伸入你,想打開你就打開你。即使你自己也不能對自己做到這點。何況一個于你之外的老師呢?修行人,于修行之中,在法和心、老師和你之間,莫要搞顛倒了,法永遠不會大過人,老師不會比你更重要。記得這點。
任何向你保證、承諾或夸口的老師,不要輕意相信他們。你必須相信,自己的路還必須自己走。關于開悟,世上沒有捷徑,唯一的捷徑是“誠實”。當你能夠?qū)ψ约赫\實時,你離開悟的世界已經(jīng)不遠了,你在走向它。你想尋求開悟,但你的老師為了某種原因卻不能對你誠實,那么,向這位老師尋求開悟,開悟在哪里呢?開悟離你有多遠?至少還隔著一重山。修行人,在末法時期修行,我們要盡量依靠自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你自己內(nèi)在的自性。外師和外法,慎重選擇、依賴或托付。
依據(jù)我自己的了解,沒有人能使你開悟,除非你自己——甚至你自己也不能,因為你掌控不了開悟。開悟它自己發(fā)生。你只能對非開悟的因素做工作,當因緣具備,開悟它自己發(fā)生。同樣的道理,也沒有誰能夠直接把覺醒給予人類或某某,覺醒猶如燈光,它必須自己電量充足而自然發(fā)光。這發(fā)電機是你自己,沒有誰能把他的電直接輸送給你。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人能真正“進入”你的世界。因此,不可能有人直接把他的開悟或覺醒給你。不要相信吹噓的老師,真正的老師應該像大地——大地只是支持你,它從不向你夸???,但在它之上卻有無數(shù)無量的花朵盛開。選擇安靜的老師,跟隨寧靜的人,靠近你自己,貼進你自己——做你的工作,讓“成功”或“開悟”來找你。善知識,之于修行要達的目標,求什么都是在遠離本來的目的,唯有你當下息心,才能更加接近你的初衷。不要相信給你未來的老師,不要觀看他指向未來的手。你尋求開悟,若你不能在當下里老老實實的生活,你錯過了最大的“開悟”。要知道,開悟不是一個要實現(xiàn)的目的,開悟也不是一種好感受,誰要把好感受當作開悟或目的,誰錯認了開悟。開悟最基本的面目是,沒有沖突的生活。如果誰給開悟套上更加眩目的外衣,這開悟一定是“想象”中的。那人沒有開悟。過去有人問過開悟的禪師,開悟前和開悟有什么不同?他回答說“開悟前,吃飯穿衣;開悟后,吃飯穿衣?!边@之間有什么不同?想法不同——想法少了。善知識若也能于吃飯穿衣上少些想法,那實在是與真實開悟者的生活相同啊。不要在開悟之上加入你更多的想象和故事,老老實實本本份份的生活,實同開悟。
有人把“開悟”描述的很好,他想給你一個未來或目標。不要上他的當?!澳悴恍枰_悟”,當你不需要開悟時,從某種意義上說,你是“開悟”的。而當你執(zhí)著于開悟時,實際上你把自己“捂”得更嚴了。你在“開悟”之上又捂了一層棉被。別對開悟的向往和憧憬,超過你當下正在做著的事兒!善知識,我們?nèi)粝雽で箝_悟,就在我們?nèi)粘K龅拿恳患律稀伴_悟”。若每一件事做的安心、快樂、全然,那就是開悟的事,你就于那事上開悟了。若不然,開悟全然是個頭腦上的故事,如此你不但沒開悟,相反你迷惑的更深。修行人,正確看待開悟和教導開悟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