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生物界的不二法則是“大魚吃小魚”,但現(xiàn)代社會的競爭改寫了這條法則,將“快魚吃慢魚”確立為新的規(guī)則。這個理論最先由思科CEO錢伯斯提出。這個“快”和“慢”的概念,包括反應(yīng)、決策和行動力,誰快,誰就掌握了主動權(quán)。事實上,這個理論不僅限于商業(yè),它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任何競爭都有效,從商場、職場到官場、情場,慢魚總難逃脫被淘汰的噩運。
鯊魚處于海洋生物鏈的頂端,是至高無上的霸主。這不僅僅是因為它擁有鋒利的牙齒,還因為它每小時高達90多公里的游速。
然而,快與慢只是相對的。錢伯斯的理論并非完全意義上的真理。我們還應(yīng)看到,大多的生物并非居于生物鏈頂端,但它們也活得很好。它們的生存秘訣是:做不了最快的,但不做最慢的。非洲羚羊被獅群捕殺了數(shù)萬年,卻從來沒有滅絕就是因為這個。這里又引發(fā)了另一個“跑鞋理論”:兩個人在非洲草原徒步旅行,遇上了獅子。A迅速拿出跑鞋穿上,B不解地說:“穿跑鞋你也跑不過獅子啊!”A說:“我只要比你跑得快就可以了?!?/p>
跑得最慢的那個人被獅子吃掉了,穿跑鞋的幸存了下來?,F(xiàn)代社會的競爭也是這樣,只有速度最慢的那個先被淘汰。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存有僥幸心理,畢竟,你不能爭當最快,危機就隨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