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本期益至講壇的內容。我們歡迎工廠企業(yè)帶著問題來參與我們每周六開展的免費精益研討沙龍。
- 1 -
找到了人,怎么留住人?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在人力資源管理教科書上估計找不到答案,這個是很多工廠企業(yè)都存在的一個問題。而一家工廠企業(yè),是需要不同層級,具備不同能力的人才一起共同奮斗,才能健康的發(fā)展。
- 2 -
因此工廠企業(yè)在面對人員管理難、人員流失率高的問題,首先要反思公司的人力資源體系是否存在問題。
在我們看看來,人力資源體系是有層次的,廣義的人力資源管理分為三個層次:人事管理、(狹義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開發(fā)。
人事管理以傳統(tǒng)的、事務性工作為主,例如組織招聘、人事檔案管理、勞動合同、考勤、工資計算、工資發(fā)放等。
(狹義的)人力資源管理以設計性工作為主,包括組織設計、定崗定編、薪酬體系設計、績效考核等。但和人力資源開發(fā)相比而言,它是靜態(tài)的、針對某一類型或某一崗位的。
- 3 -
人力資源開發(fā)則是動態(tài)的、針對個體的。人力資源開發(fā)的關注對象是人,一般是高管或骨干員工,具體的工作內容有能力素質模型、能力素質測評、勝任力、潛能開發(fā)、學習地圖、職業(yè)規(guī)劃、繼任者計劃等。
人力資源開發(fā)又包括兩部分緊密聯(lián)系的工作:測評和開發(fā)(或提升)。首先是測評,測評崗位所需的能力、素質等;測評具體某個人的能力、素質等,然后加以開發(fā)(或提升)。高度關注人和崗位的匹配度,并針對性加以培養(yǎng)、提升。
在人力資源開發(fā)中有兩個動詞,一個是“測評”一個是“提升”,測評是為了提升服務的。而動詞的賓語,則可以是“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循序漸進。知識最容易測評,也最容易提升,素質最難測評,最難提升,但也最為重要。
一套考卷,可以測試知識;技能和能力的測試,則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復雜過程,比如說駕照考試,就是最典型的技能測試,而素質的測評,需要復雜的映射技術,才能相對比較準確的測出。
同樣,知識的提升也較為容易,記下知識點就可以,而技能、能力乃至素質的提升,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技能的提升需要培訓,需要操作式的訓練,能力的提升需要培養(yǎng),而素質的改變,需要更長的時間,甚至需要一個巨大的外部壓力,才能緩慢的改變。但對于一個企業(yè)而言,能力和素質的重要性遠遠比知識重要得多,這就是為什么企業(yè)必須注重人力資源開發(fā)的道理。
- 4 -
人力資源是值得用心研究的,博大精深,而且不是什么學院派,在這方面有很多工作可以抓,抓好了,對企業(yè)發(fā)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而目前大部分工廠企業(yè),基本都在第一個層次,也就是事務性人事管理為主的層次。動態(tài)開發(fā)幾乎沒有(能力素質模型需要關注的是潛能和個體,顯然沒有做能力素質的研究),薪酬設計得其形而未得其神;績效管理一直沒能很好的推行。現(xiàn)在主要的工作集中在招人、考勤、做工資、發(fā)調令等人事管理的層面上。
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一個逐步深入、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而還需要上下的配合。這整個過程,就是人力資源規(guī)劃。
我們要關注的一點就是員工的意愿,優(yōu)秀的管理就是激發(fā)員工行動意愿的能力,意愿是行為最原始的動力,意愿在前,行動在后。影響行動意愿或行動力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本源意愿,是員工愿意去做某件事;能力,是讓員工有辦法去做一件事。
稻盛和夫認為,京瓷公司就是依靠強烈而持久的意愿而創(chuàng)辦起來的。稻盛和夫的這種做法本質上就是:激發(fā)員工的意愿,通過美好的愿景而激發(fā)意愿,并能持久的領導這種意愿。用人用得也是意愿;用人的核心是人事相匹。意愿怎么樣靠的是引導,靠的是匹配;所以,管理者的察人、知人能力就變得尤為重要。
育人,也是從意愿開始;育人的主要目的,一是提高個人的工作效率,二是提高組織的價值創(chuàng)造能力。做事的意愿有:能力又強,效率自然很高。
具體來說,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從員工的個人意愿出發(fā),讓培養(yǎng)的方向盡可能地與員工想學的方向相一致;使員工的學習意愿與能力要素雙向提高,這樣,員工的工作熱情及工作效率自然地得到了提高。
- 5 -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對工廠企業(y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工作心得?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聊聊。另外,如果覺得此文讓你小有收獲,別忘了轉發(fā)朋友圈哦~
在廣州地區(qū)的企業(yè)家朋友歡迎您帶著問題來參與我們每周六開展的免費精益研討沙龍,想?yún)⒓拥呐笥?,可以在百度直接搜索“益至咨詢”就能找到我們了?/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