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德始無私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第三十七章 無為而為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Getting all Things Done without
第三十六章 物極必反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奪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Poliarity in CyclesI
· 學(xué)會(huì)傾聽, 堅(jiān)持日行一善!歡喜源于內(nèi)心,不需要外部理由!· 人生始于溝通, 結(jié)束于溝通,人生的質(zhì)量取決于溝通的層次和質(zhì)量。溝通的層次有很多:內(nèi)我與外我、遠(yuǎn)近不同,種類不同,身份不同的溝通、心對心和
在時(shí)空的某一點(diǎn),依純宇宙意識能量(道),叫做人,“裸蟲”的這種動(dòng)物開始具有純宇宙意識能量,也就是具有了宇宙精神本源的思維意識,具有了意識能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人的生命形式也就由此具有了雙重性,既有宇
“反者道之動(dòng)”,無勇方能成其勇,無能方能顯其能,無謀方能成其謀, 無私方能成其私。。。周總理真是當(dāng)代奇人, 當(dāng)了開國以來27年總理, 不管誰上誰下, 任憑風(fēng)浪再大, 一直穩(wěn)坐第二把交椅(盡管有時(shí)名義上
漢語“教育”一詞的溯源 始見于《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薄墩f文解字》的解釋,“教,上所
第三十五章 執(zhí)象安泰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Following the Natural Cycle to Gai
第三十四章 大小左右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于??;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The Evolving Tao i
第三十三章 死而不亡知人者智,自知者智。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知足者富。 強(qiáng)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Live ForeverThose who know others are 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