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以為美術是門情感學科。因為美術不同于一般的技術技能,美術表達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情感抒發(fā)的過程。所以,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具有真情實感,與學生同喜同悲,與課堂氣氛相融。
課余,我留心收集一些優(yōu)秀、感人的文學作品,比如購買《感動中學生的100個故事》,收集相關視頻、音頻,更主要的收集身邊的感人故事,包括同學、老師身上的,學生家長身上的。然后結合時事及時應用于課堂,如,五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jié),我在母親節(jié)前的一周美術課上就會給學生講關于母親的感人故事,然后指導制作賀卡,最后引導學生采用恰當?shù)姆绞剿徒o母親,為了確保到位,第二周學生到校后要求以小作文的形式將送賀卡的過程寫下來,作為檢查。
有一天晚上,接到一個陌生人的電話:
“我是初一(8)班尤小易的媽媽,我今天打電話給您是要感謝您?!?span lang="EN-US">
有些莫名其妙。半晌,我想起白天的那張紙條……下午,我辦公室抽屜里不知什么時候多了一張字條,上頭用鉛筆認認真真地寫了一行小字:“馮老師,您周末布置的作業(yè)我完成了,真的很感謝您,您化解了我和媽媽之間埋藏了一個多月的矛盾?!笔鹈切∫住?span lang="EN-US">
我只是納悶,什么作業(yè)?我美術課布置課后作業(yè)了嗎?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議,更是不能理解小易的“化解矛盾”一說。
現(xiàn)在一聽,“小易”不就是是白天寫字條的那個孩子嗎?
聽了這位母親娓娓敘述后,我才明白事情的原委。原來是小易和母親因為一點小事造了矛盾,兩人好長時間不說話。其實內心里都知道沒有這個必要,但就是誰都不服氣先開口。這次我美術課講了關于母親的感人故事,又布置了送賀卡給母親的作業(yè),小易意識到了自己對母親的態(tài)度不對,又正好借助這個機會,通過賀卡表達了對母親的歉意,這才化解了母女倆之間的矛盾。
我的美術課教學內容的有時候是隨機性的,有時候會突然打破教學計劃,但前提是發(fā)現(xiàn)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比如,去年5• 12四川汶川地震發(fā)生后,我每天關注災區(qū)情況,有時候利用美術課讓學生看新聞,了解最新消息。在哀悼日期間,我搜集到的關于地震的感人詩歌、故事在美術課上朗誦給學生聽,然后完成美術作業(yè)。
課堂實錄如下:
“截止19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經(jīng)造成四川、甘肅、陜西、重慶、云南、湖北、河南、湖南等?。ㄊ校?span lang="EN-US">34073人遇難,245108人受傷?!?span lang="EN-US">
教室里很靜,同學們的表情頓時變得嚴肅起來,他們已經(jīng)意識到這不是一條幽默短信,這是一條災情報告。
“這場災難讓500萬中國同胞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蔽业恼Z調變得沉重,聲音不自覺地變得哽咽。
“這場災難給咱們中國同胞造成了無法用金錢衡量的重大損失,但同時我們也在這場災難中看到了人性的偉大,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
“我看到我們的教育同行在危難面前表現(xiàn)出來的博大的師愛;”
“我看到我們的母親在危難之中將最后生還的希望留給自己的孩子;”
“我看到我們的子弟兵為了搶救災區(qū)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夜以繼日、奮不顧身;”
“我們的溫總理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蹣跚在災區(qū)的廢墟中,帶著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安撫著受災的群眾;不管刮風下雨,哪里災情最嚴重,哪里就有溫總理的身影。”
“看到這些,作為一個中國人,怎能不為之動容?又怎會不為之自豪?”
教室里很靜很靜,我看到孩子們的眼睛里含著淚水。
“我們的救援人員在營救過程中,一次次被遇難者最后的姿勢震撼?!?span lang="EN-US">
“一位年輕的母親,檔搶救人員發(fā)現(xiàn)她的時候,已經(jīng)停止了呼吸,透過廢墟的的間隙,救援人員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雙手支撐著身體,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禮,只是身體被壓的變形了。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大概有3、4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fā)未傷,還在甜美的睡夢中。隨行的醫(yī)生解開包裹著孩子的被子,發(fā)現(xiàn)一部手機,手機屏幕上是一條已經(jīng)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當我念完這條短信的時候,不少女孩子已經(jīng)泣不成聲。
“這個孩子是幸運的,有了他母親臨終的呵護,他在這場災難中幸免于難。但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這場災難中,有4000多名孩子失去雙親,淪為了孤兒。他們在生命余下的日子里再也感受不到昔日父親的慈愛、母親的安撫?!?span lang="EN-US">
“而在這場災難中無數(shù)花季少年的遇難更是讓人惋惜,當我想到廢墟里伸出的那只緊握著筆的手,當我想到北川中學操場上那依次排開的遇難學生尸體,我的心在顫抖?!?span lang="EN-US">
“我看到網(wǎng)上流傳非常廣泛的詩歌,一首獻給遇難孩子的詩歌,我讀給大家聽……”當我讀到“媽媽/別擔憂/天堂的路有些擠/有很多同學朋友/我們說/不哭……”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淚奪眶而出,誦讀的聲音明顯帶著哭腔,教室里此時已經(jīng)是哭聲一片。
或許是我的情緒感染了學生,但我覺得更多的應該是災區(qū)遇難孩子的悲慘讓他們動容。
我平靜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繼續(xù)將這首詩歌讀完。剛才頭埋得很低的同學們此刻都揚起了臉,孩子們紅腫的眼睛里飽含著悲傷。
詩歌讀完的時候,孩子們的頭都低下了。此刻,我想他們該是在這哀悼日的最后一天,帶著內心真切的感受為災區(qū)遇難的孩子們志哀了……
很多時候美術課上我和學生都會收到美術這門學科以外的意外收獲,其實,說是意外,也不意外。因為我在有意識地將學生往善的一面、美好的一面去引。有不少家長或是老師慨嘆,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越來越不懂事了?其實說白了,原因就在于我們的家長和老師沒有抓住時機將孩子往“懂事”這個發(fā)展方向上去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