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嘴巴咬住課堂”——談美術教師的語言錘煉
我覺得,做老師除師德之外,第一重要的應該是口才,無論哪門學科的老師都必須具備的,出色的口才可以讓你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抓住課堂。而且,口才已經(jīng)越來越被各行各業(yè)的人關注。而教師口才當中,“幽默生動”的語言風格是最受學生歡迎的。
為了追求課堂教學語言的準確、生動、幽默。我勤練語言基本功,在中師的時候普通話水平達“二乙”水平,按照本專業(yè)的要求,已經(jīng)合格。但去年,為了達到更高的普通話水平,繼續(xù)參加培訓測試,終于如愿獲得“二甲”證書。平時,因為我每天都在學生早讀課前到校,學生早讀時間,我就朗讀優(yōu)秀古典、現(xiàn)代文學作品,增強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同時進一步增強語言表達能力。積極參加一些文藝活動,如,縣婦聯(lián)組織的家庭才藝展示,跟家人一起表演音樂劇,得個三等鼓勵獎;參加縣文明禮儀形象大使角逐,進入十強,可惜人家只要一個。
平時,通過看名家相聲小品名段,在我電腦的視頻文件夾里,除了名家講座、視頻教程、每年中央臺的新詩會視頻、剩下的就是喜劇電影和小品名段了,有趙本山全集、小沈陽全集、郭德綱全集等。課余時間有意識去模仿,抓住時下流行且學生熟悉的幽默元素,給學生表演,以此增強語言的感染力,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05年,趙本山、范偉他們演個小品叫《功夫》,里面范偉有段臺詞我用在課堂上了。那堂課是《夸張有趣的臉》,七年級上冊的一課。
上課鈴響。
“不好意思,說好課堂上不接聽電話的,又來了?!?span lang="EN-US">
(打開手機)喂!你好!這里是“借你、借你一雙慧眼”防忽悠咨詢熱線,我是資深上當受騙者老范,憑借多年受騙上當經(jīng)驗,對你是否受騙上當作出明確判斷:有人賣拐請摁1,有人賣車請摁2,有人出腦筋急轉彎兒,請摁3,有人賣擔架,請直接撥110……
學生聽到這段熟悉的對白后大笑,接著我請學生說出剛才我模仿的這個人是誰?然后我出示范偉的頭像,進行范偉真人照片與漫畫頭像的對比,導入課堂。這樣的開場白從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本身這堂課就是學生比較喜歡的課,再加上恰如其分的教學語言,會更加使得課堂氣氛變得融洽自如。
今年上半年,我參加縣里的初中美術教師優(yōu)課評比,為了首先能用生動幽默的教學語言獲取教學主動,我在上課前一天,利用一個下午和三節(jié)晚自修時間在網(wǎng)上觀看小品新人“小沈陽”以及東北二人轉的演出,從中獲取幽默元素,為第二天的賽課服務。于是就有了第二天賽課前這段師生對白:
“同學們認識我嗎?”
“不認識!”異口同聲,斬釘截鐵。
“我的中文名字就在大屏幕上??!”
“呵呵!馮笑之!”學生喊。
“我的英文名字你們是知道的!”
“馮笑之——(平聲略上揚,仿小沈陽)”學生笑。
“小樣嘛!你們這些家伙!連我英文名字都知道還說不認識!忽悠!”
“看我第一眼什么感覺?”我問。
“帥!”我身邊一個家伙喊了一嗓子。
“哈哈哈!開心死了。你知道,我們那邊一個學生看到我怎么形容我嗎?”
“我一學生老遠看到我,就喊:“是馮老師嗎?我說是,那學生接著說,老師啊,我看到你有種大海的感覺。為什么呢?我雖然納悶但心理挺高興的,因為第一次有人用大海形容我。那學生很認真地說,老師啊,我說了您別生氣,從小我就暈船,長大后一看到大海我就想吐……”
學生笑。
輕松之后進入到課堂,課堂自始至終保持著一種輕松的氣氛,顯而易見,這跟課前師生的交流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