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職場人群中,慢性拖延問題影響到25%的成年人。超過95%的拖延者希望減輕他們的拖延癥狀,因為這令他們感到表現(xiàn)不佳,職場發(fā)展不盡如意。在心理學研究中,拖延是一個“由多種心理原因構成的復雜行為表現(xiàn)。”接下來,筆者再分析第二種拖延的表現(xiàn)。
表現(xiàn)二:害怕面對失敗
“我寧愿被人認為做事情沒有盡心盡力,也不愿意給人說我沒有能力、勝任不了這份工作!”拖延,只是為了回避一個面對承認自己失敗的窘相。雖然失敗并不一定會發(fā)生。
朝華是一名年輕律師。學業(yè)優(yōu)秀,起點高,帶著無比的自豪,他能脫穎而出進入了這家頗具名望的律師事務所。工作不久,精英圈的工作氛圍,讓他開始用拖延策略來面對工作。上面的那句話就是他的心聲。在他看來,學校成績證明他具備做律師的能力,但事實上這就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律師嗎?通過長時間拖住不寫案件小結,他回避探測自己的實干潛能。如果他表現(xiàn)強差人意,失敗的打擊讓他非常害怕,以至于寧愿拖拖拉拉,也不愿意面對自己表現(xiàn)最佳而得不到充分的評價。
拖延者對“失敗“有2個假設信念:1、我做的事情失敗直接反應我全部能力;2、我的能力反應我的個人價值。
就如形成一個公式:自我價值感=能力=表現(xiàn)。
事實上,拖延者往往把某件事的能力=全部自我的評價,而其他因素卻被忽略了。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是由單一因素決定時,問題就產(chǎn)生了。拖延打斷了能力與表現(xiàn)的等號。表現(xiàn)不等于能力,因此如果別人的評價不足,也可以以拖延為借口,說自己未盡力。讓拖延安慰自己。讓他們相信潛力是出色,值得期待的。
寧愿選擇承受拖延的困擾,也不愿直指真相,回避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以保護自尊和自我價值。
這就是選擇拖延的另一原因。